一种刺激物能否成为应激源,除了同这种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有关外,还取决于个体对它的态度、认识评价和适应应对能力等主观因素以及环境特点。躯体应激源是直接引发应激的生理反应的刺激物,而心理社会性应激源是引发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刺激物,也是导致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这样的小的生活变化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应激源。......
2023-12-04
叔本华关注人间的苦难,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关于人在世界中的状况和人生意义的问题,是叔本华哲学中最重要的部分。
我们的世界有七彩阳光,人间充满了爱,世界上有这么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为了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奋斗、拼搏。我们在生活里,有遭受挫折的苦恼,更有获得成功的欢乐。我们的人生充实,富有意义!我们的未来光明远大,如花似锦。我们对前程充满信心,满怀希望!
可是,叔本华与我们的感受、看法却完全不同。他怀着阴郁的心情,用一双冷酷的眼睛看世界、看人生。他更多地看到的是世间的黑暗、丑恶、冷漠、残酷,他诅咒世界、厌恶人生……
叔本华吃饱了、喝足了,坐在那里苦思冥想。一个古怪的念头又浮现在他的脑际:人生是无意义、无价值的!茫茫宇宙,无边无涯。古往今来,无尽无休。人呢?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是意志的显现,在世界上他就存在那么几十年时间,他一生的活动范围是那样的狭小;人生一世,真可谓匆匆过客,有限的人生与无限永恒的宇宙相比,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几乎等于零。
人拥有什么呢?他以往的生命已经过去,除开对现在有某些后果外,已完全了却,化为乌有。人的未来,全不可捉摸,并且总是短促的。人所拥有的只是“现在”。然而这“现在”却不可遏止地逃入过去。人寿命再长,终有竟时。死是人的必然归宿。人虽以种种方式同死亡进行斗争,然而终归还是死神战胜。其实,我们的诞生就已把我们注定在死亡的掌心中了;死亡不过是在吞噬自己的捕获品之前,如猫戏鼠般地逗着它玩耍一会儿罢了。人在死亡之前总是想方设法努力延长自己的寿命,愈长愈好。这就好比吹肥皂泡,尽管明知一定要破灭,然而还是要尽可能吹下去,吹大些。在人类悠长的历史中,每个人突如其来地生存在世上,又倏而归于消灭。人生是一场短梦。
叔本华继续发挥他的奇思怪想。他说,人生就是痛苦。为什么?因为人本质上就是意志,而意志直接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欲望、需要,他要钱财、要食物、要衣服、要配偶、要看书、要听音乐……“人,彻底是具体的欲求和需要,是千百种需要的凝聚体”。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种种欲求和需要而努力挣扎。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人有欲望和需求,意味缺陷、匾乏。欲望、要求得不到满足,人会感到痛苦。一种欲求得到满足,新的欲求便接踵而至,人的一生就是一连串的欲求。达到欲求满足的道路又何其艰难!为此,人们要殚思极虑,辛勤劳作。
在人的一生中,欲望、需要也有得到满足的时候,这时人会得到短暂的幸福、欢乐。然而欲望的满足会使人感到寂寞、无名的烦恼、空虚无聊。同这些东西作斗争,其痛苦并不亚于同匮乏作斗争。
由缺陷、匮乏而生的痛苦,因满足而生的空虚无聊,是人生的两大内容,人的整个生活就像钟摆在这两大内容之间摆来摆去。(www.chuimin.cn)
人的痛苦还来自悲惨的世界。由于人本质上是一堆欲求,人人都在千方百计地追求欲求的满足,因此,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人们在追求自己欲求满足的过程中,若遇到别人的生存有碍于他,就要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人对人是狼”。人类社会是一个充满暴力、阴谋、凶杀、欺骗、掠夺等非义现象的残酷战场。人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上,必然是痛苦的。
总之,在人的一生中因欲望的满足而出现的幸福是短暂的、个别的,而痛苦和不幸却是经常的、大量的。所以,人生如果整个地看是一场悲剧,只是在个别的细节上才有喜剧的性质。
怎样摆脱痛苦呢?叔本华告诉我们,要摆脱痛苦,从根本上说,就是否定生存意志。因为意志是痛苦的根源。他告诉我们的具体办法之一,就是研究哲学和欣赏艺术。在研究哲学和欣赏艺术品时,人要进入忘我状态,也就是要暂时地放弃生存意志,放弃一切欲求,摆脱一切功利关系,所以,那时人会暂时地从痛苦中摆脱出来。但这只能是暂时的。
还有哪些具体办法呢?当叔本华才思枯竭时,他想到印度的佛教和西方的基督教。他从这些宗教的教条教义中得到灵感,又给人们指出几个否定生存意志的具体办法——
其一,要“自愿地、彻底地不近女色”。这就是要人们不要结婚、生育。据他说,如果结婚、生育,就不仅是肯定了自己的生存意志,而且还使生存意志世世代代传下去。
其二,要甘愿自苦。这就是要人们自觉自愿地散尽自己的财产,造成贫苦。从而不使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以免生活的甜蜜又来激动意志。此外,还要强制自己不去做很愿意做的一切,而去做不愿意做的事。要欣然接受任何损失、任何羞辱、任何侮慢。要以德报怨、实行斋戒和绝食,从而使生存意志逐渐寂灭。
最后,叔本华要人们绝食而死,以彻底否定生存意志。他煞有介事地说:若意志完全寂灭,那是何等幸福!
叔本华的人生观就是这样一种从否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开端,到厌恶人生,最后到彻底否定人生的哲学,这是一种极端的悲观主义、虚无主义哲学。
有关浅谈哲学的文章
一种刺激物能否成为应激源,除了同这种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有关外,还取决于个体对它的态度、认识评价和适应应对能力等主观因素以及环境特点。躯体应激源是直接引发应激的生理反应的刺激物,而心理社会性应激源是引发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刺激物,也是导致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这样的小的生活变化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应激源。......
2023-12-04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直面挫折与痛苦之际也,志不同则前途殊也。然天地万物,苦痛挫折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物之形貌,择于何,择于挫折也。人生之不如意者居多,直面挫折,化解而微言苦痛,惟怀大志而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逢小挫抑或夸言痛苦而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间未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简评每个人的生命之旅中,苦痛挫折是无法回避的千古话题。......
2023-08-08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年赵国人。荀子倡性恶和君民舟水关系之论,主张制礼明分,发挥了孔子“齐之以礼”的思想。晚年任兰陵令,著有《荀子》三十二篇。西汉刘向整理时定为三十二篇,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荀子亲手所著的二十二篇;一类是荀子弟子所记录的荀子言行,共五篇;一类是荀子及弟子所引用的材料,共五篇。前两类是研究荀子思想的直接材料,是《荀子》一书的主体。节选史料体现了荀子的核心政治思想和哲学观点。......
2023-08-07
城乡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2015年,新鸿社区推出了“邻里守望,大爱新鸿”的社区整治模式,利用守望员机制,扩大居民参与的规模,使居民的参与更加常态化,促进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增强楼栋居民的归属感。......
2023-10-26
近年来,无痛流产非常流行,很多女孩儿在不小心怀孕之后,因为不敢告诉父母,都会选择以无痛流产的方式终止妊娠。其实,所谓的无痛流产,只是在手术过程中给女孩持续注入麻药而已,并不能减少流产给女孩身体带来的伤害,只是让接受手术的意外妊娠者可以在没有知觉的情况下终止妊娠。当怀孕超过三个月的时候,流产手术已经不能终止妊娠,必须进行引产手术。......
2023-11-19
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批判新康德主义就成为第二国际理论家的重要任务。新康德主义是一个对工人运动产生过极大毒害的哲学流派。与此同时,第二国际时期的德、奥社会民主党内的修正主义分子伯恩施坦和康拉德·施米特也成为新康德主义的信徒,贩卖新康德主义。......
2023-11-28
嵇康的风水思想关于嵇康的风水思想,有学者以为嵇康是中国古代士人风水观念的集中代表,认为他是介于信与不信之间的骑墙派。他的风水思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嵇康部分否定了“性命自然”说。因此,嵇康的反问抓住了阮侃“性命自然”说的自我矛盾之处,阮侃无法公开否认“道德”对命运的调节作用,因为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共识,是不容置疑的。嵇康还批驳了阮侃的“信顺成命”说。......
2023-11-28
规范人生的“五常”盖①此身发②,四大③五常④。儒家的道德规范。人的身体发肤由“四大”元素构成,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五常”。恭敬地抚养老人,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女子要以贞妇洁女为榜样,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不迁怒的人生境界有一次,哀公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如果没有马皇后的“急中生智”,这两个太监就只能成为朱元璋迁怒的对象,死于非命了。以离开鲁国,表示不做季氏家臣的决心。......
2024-09-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