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认为思维是在人的头脑中进行的一种运动形式,把感性认识排斥在思维之外是不对的,所以思维既是感性认识又是理性认识。基于此,有的人认为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一般意义上讲,“想一想”“思考思考”“动脑筋”等,都是思维。发散思维是以某一观念为核心向四面八方展开的聚散思维。逻辑思维的形式主要是指概念、判断和推理。......
2023-11-20
◇悖论揭示了形式逻辑思维本身的局限性
一句简单的“我在说谎”困绕了2000多年来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有人为其烦恼,有人为其倾尽心血,甚至有人过早地丧失了生命。
就说谎者悖论本身的含义来讲,它确实没有多大的意思。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是因为它表现了“否定概念的自我涉及”如何反映出概念和命题的矛盾本性,揭示了形式逻辑思维本身的局限性。
形式逻辑的思维以事物的相对稳定性为基础,它的基本规律就是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它要求对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而这就需要对事物进行分解、割裂。形式逻辑习惯于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把一个对象实际上联结在一起的各个环节分隔开来考察。
惠施的“历物十事”中有一个著名的命题:“连环可解也。”所谓“连环”,就是一个个的小环首尾相连而形成的大环。关于这个命题,人们有种种解释,其中有一种解释非常有趣。
秦昭王派人送了一个连环给齐威王,说:“齐多智,解此环不?”齐威王拿起锤子就把连环给“解开”了,也就是把连环砸断,并回答秦使说:“谨以解矣。”
这种解法就是形式逻辑的方法。在认识的过程中这是很必要的。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糙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那么,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述运动。”
但是,这种分裂后的事物已不是原来活生生的事物自身。例如,上述的连环是无始无终,无限循环的,砸开以后,就出现了两个头,形式逻辑就硬性地给它们规定一个是始,一个是终。也就是说,把原来既是始又是终,即集始终于一体的环割裂开来。但当人们再把它们接起来后,“始”、“终”又连在了一起,形式逻辑让你回答到底这一环是“始”,还是“终”。这时,你回答是“始”,它又是“终”;回答说“终”,它又变成了“始”,在形式逻辑看来,这就是悖论。
所以,悖论实质上不过是客观对象的辩证性与形式逻辑思维方法矛盾的集中体现。具体地说,客观对象是对立环节的统一体(如连环就是既包含了始又包含了终),然而,由于形式逻辑思维方法的限制,客观对象的这种辩证性有时遭到歪曲,对立的环节被绝对地割裂并片面地夸大,以至达到僵化的程度,从而辩证的统一就变成绝对的对立;而如果再把它们机械地(而不是有机地)重新联结起来,对立的环节就产生直接的冲突,悖论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例如,集合在本质上是辩证的,它既是一种完成了的对象,又具有无限扩张的可能性。换句话说,集合既是我们面前完成了的实在的对象,又是潜在的对象,即完成与过程的统一。这种辩证性在认识过程中往往被割裂开来,并被夸大为绝对的对立。当它们被机械地重新联结起来时,就会发生直接冲突,这就是悖论。
比如,在康托尔悖论中,集合的幂集(即此集合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是可以无限增大的,也就是说,可不断形成集合的幂集的幂集、集合的幂集的幂集的幂集等等,但同时它又包含了对所有集合完成性的肯定。也就是说,它断定了所有集合的集合(“所有集合的集合”是把集合作为我们面前完成了的客观存在的整体反映的)。形式逻辑思维方式把它们割裂开来并机械地联结起来,就形成了悖论。(www.chuimin.cn)
对此,数学家亨金曾作过形象的比喻。他指出,在康托尔的集合论中为什么会出现悖论呢?这是因为其中既包含了“不可抵挡的矛”(指幂集的扩展是无限制的,没有条件的),又有一个“能抵挡一切的盾”(指其中包含一切集合的集合,即大全集),因此,就像我国古代关于矛和盾的故事一样,在康托尔的集合理论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可见,集合论悖论的根源在于集合的对立统一在认识过程中遭到歪曲,而数学的形式逻辑思维特点是造成悖论的重要原因。因为数学在形式逻辑范围内活动,它要求对象的明确性,因此,当集合的辩证性不可能直接在数学理论中得到反映,而只能片面地强调集合的完成性,或者片面强调集合的过程性,而当二者机械地联结在一起时,在形式逻辑的思维看来就是导致了悖论。
与集合一样,语言本身也是辩证的:作为客观世界的表述,语言既是已经完成了的(例如,语言中的每一概念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确定的含义和范围),同时又处于无限的发展之中(例如,概念的含义和范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人们可能分别强调对立中的某一环节。但如果把二者绝对地割裂开来并片面夸大,然后把它们机械地联结起来,就会形成悖论。
例如,在格雷林悖论中,首先强调了语言在某一方面的完成性,因为这样才能对形容词的总体进行分析,并按照是否具有本身所代表的性质进行分类;但同时它也肯定了语言的无限发展性,即构成了新形容词“自状的”和“非自状的”。这两种考虑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合理的,但形式逻辑的思维把二者割裂开,当把它们绝对对立并机械地联系起来时,悖论就出现了。
由上可知,形式逻辑思维的局限是造成悖论的重要基础,因而,悖论是形式逻辑本身所无法解决的。下面的事例很能说明这一问题。
1947年,正在哈佛大学学习的威廉·伯克哈特和西奥多·卡林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用于解决逻辑问题的计算机。他们让这台计算机检验语句的正误。
当他们给计算机输入了说谎者悖论“这句话是错的”时,这台可怜的计算机立即发起狂来,不断地打出对、错、对、错的结果,陷入无休止的反复中。
戈登·狄克森的小说《猴子扭伤》也曾讲到这样一件事:
某些科学家想让计算机不工作来延长机器的寿命。他们的办法是告诉计算机:“你必须拒绝我现在给你编的语句,因为我编的所有语句都是错的。”但没想到,计算机却因此而不断重复工作,直到耗尽它的生命。
之所以造成如此的结果,就是因为上述的问题不能用“真”或“假”来判定。而具有形式逻辑思维特点的计算机,却只能回答“真”或“假”,这样,必然出现无休止的无限循环。看来,同样具有形式逻辑思维的柯斯的裴勒塔为解决悖论而耗尽精力,一命呜呼并不足为怪了!
有关浅谈哲学的文章
有的人认为思维是在人的头脑中进行的一种运动形式,把感性认识排斥在思维之外是不对的,所以思维既是感性认识又是理性认识。基于此,有的人认为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一般意义上讲,“想一想”“思考思考”“动脑筋”等,都是思维。发散思维是以某一观念为核心向四面八方展开的聚散思维。逻辑思维的形式主要是指概念、判断和推理。......
2023-11-20
在水体中,六价铬一般以、、三种阴离子形式存在;受水体pH、温度、氧化还原性物质、有机物等因素影响,三价铬和六价铬化合物可以相互转化。铬的毒性与其存在价态有关,六价铬具有强毒性,为致癌物质,并易被人体吸收而在体内积累。水中铬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方法最低检出质量浓度同六价铬。......
2023-11-23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需要“艺术特定”理论?理想情况下,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艺术特定”与进化的联系,“艺术普遍”理论应确定一个进化性的重要功能,不仅所有的艺术都履行这一功能,而且这一功能只有艺术能履行。在她看来,艺术、仪式和游戏都属于“制造特殊”的涵盖范畴[532]。同样,艺术只是众多性表现的可能形式之一,因此米勒的性选择理论也不是“艺术特定”。艺术所涉及的高水平技巧可以使它特别适合炫耀,这符合米勒的理论。......
2023-10-14
第十四条国家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第二十条地质灾害险情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撤销原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第二十三条禁止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超越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的名义承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
2023-11-04
广告有多少限制既然广告能创造名牌,能为广告主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那么,是不是广告就可以随便做了呢?为了规范广告活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作出了许多法律规定,实际上就是对广告可以怎么做、不可以怎么做的一些限制。对成语使用的限制只是许多广告限制的一种。所以,当按照广告的指引购买商品时,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广告法》和其它有关法规的保护。......
2024-01-21
(一)商事登记的限制商事登记的限制,是指对于不符合法定要求的登记事项不予登记的制度。因此,从理论上说,商事登记的限制,可从主体的限制和行为的限制两个方面来理解。在各国法律中,对商事登记的监督管理所规定的方法并不完全一样。一般说来,商事登记的监督管理分为:社会公众的监督管理和登记主管机关的监督管理。主要是规定公众享有查阅商事登记簿、查阅与登记相关的各项资料和信息的权利。......
2023-07-27
不能入静就必然浮躁,人的心境有点像水面,不能平静就一定要动荡。《孟子·告子上》有这样一段话,大意是——这个世界上的国王往往很愚蠢。有人对此大惑不解,国王的生活条件那样好,国家图书馆里藏书那么多,国王怎么反而比平民百姓还蠢些呢?当然不能这样说,只是前者安静潜心,后者精神躁动不专而已。国王比一般人愚蠢的原因,是由于国王的环境使他静不下心来,无法潜心学习和思考。......
2023-10-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