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思维中避免自相矛盾的错误

思维中避免自相矛盾的错误

【摘要】:◇在思维中要努力避免自相矛盾的错误《韩非子·难势》中有一则众所熟知的寓言:有一楚人在街上卖矛和盾。自相矛盾只能使人的思维混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此寓言讽刺那些自相矛盾的人,“矛盾”一词也源于此。因此,矛盾律对人们的要求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反对关系或矛盾关系的判断不能同时断定为真。如果违反这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对象既予以肯定,又予以否定,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在思维中要努力避免自相矛盾的错误

《韩非子·难势》中有一则众所熟知的寓言

有一楚人在街上卖矛和盾。他先吹嘘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它。”过了一会儿又吹嘘自己的矛:“我的矛非常锋利,任何东西都能刺破。”旁边有人讽刺地说:“那么,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又如何呢?”卖矛和盾的人顿时无言以对。

此人吹牛吹出了漏洞,当然无法应对。“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我的盾”与“我的矛能刺穿任何东西”,是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二者不可同真,至少有一假,亦可同假。事实上,很可能这人的矛不能刺穿所有东西,而他的盾也不能抵挡所有的东西。

细细分析开来,“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我的盾”,蕴涵“我的矛不能刺穿我的盾”;而“我的矛能刺穿任何东西”,又蕴涵“我的矛能刺穿我的盾”。二者的推论形成矛盾关系,显然不能同时成立。因此,他的吹嘘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自相矛盾只能使人的思维混乱。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此寓言讽刺那些自相矛盾的人,“矛盾”一词也源于此。

矛盾律也是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其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就是说,一个思想与其否定,互相排斥,不能都真,至少有一假。因此,矛盾律对人们的要求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反对关系或矛盾关系的判断不能同时断定为真。如果违反这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对象既予以肯定,又予以否定,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通常人们说“出尔反尔”、“自己打自己嘴巴”等就是对这种错误的形象说明。

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是个相对主义者,他主张“万物齐一”,认为事物之间没有什么差别。在庄子看来,有和无、成和毁、生和死、彼和此、大和小、粗和细、寿和夭、美和丑、好和坏、贵和贱、是和非都是一样的,没有必要对它们加以区分。例如“是”和‘非”,庄子认为“是即非,非即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衡量好坏、美丑、对错没有统一的标准,你有你的标准,我有我的标准,“天下非有公是也,而是其所是。”

庄子的结论是:是非一团混乱,各个事物都有自己的标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确定的客观标准是不存在的,因而要正确地认识事物是不可能的。

客观事物之间既存在着相互区别的差异性,又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同一性。庄子的失误之处是,无限夸大了事物的同一性,否认事物之间的差异性。(www.chuimin.cn)

矛盾律要求人们在思维中不能自相矛盾,但有的人由于利欲熏心,也不得不故意违反矛盾律。《笑得好》初集中有一篇《臭得更狠》的笑话

有个有钱的富翁在一处做客,无意之间放了一个屁。这时正好有两个客人在旁,有一个客人说:“这个屁虽然声音很响,但没有闻到一丝一毫的臭气。”另一个客人说:“这个屁不但不臭,而且还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呢。”不料,听到旁边两位客人的话后,富翁反而愁眉苦脸地说:“我听说如果放屁不臭,说明此人五脏已经损伤,死期将近。唉!我这不快死了吗?”

听富翁这么一说,旁边的这两位客人顿时一改容颜。一个客人用手在面前猛挥几下,用鼻子连连嗅闻,说道:“嗨,现在闻到臭味来了。”另一个客人把鼻子狠命地皱起来,连连大口吸气,又用手捂住鼻子紧皱眉头,说道:“我这里闻起来臭得更要命了。”

此笑话是不太雅,但却淋漓尽致地讽刺了那些善于阿谀逢迎、溜须拍马的卑鄙小人。

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它是这样的判断:由此判断真可推出它是假的,而由它假则可推出它是真的。最著名和原始的悖论是“说谎者悖论”,通常表述为:“我在说谎”。那么,这句话是真还是假呢?假如此话是真的,就是说,他确实是在说谎,现在他既然只说了一句话,那么,“我在说谎”是谎话,即是假的;假如这句话是假的,就是说,他不是在说谎,那么,“我在说谎”不是谎话,即是真的。可见,停论是同时断定一个判断的真和假,不符合矛盾律的要求。

悖论在历史上长期被认为是毫无意义的诡辩,由于在逻辑和数学中悖论不断被发现,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悖论的研究推动了逻辑、数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发展。

矛盾律的作用在于保持思维的一致性,任何观点、理论都应具有不矛盾性,否则,这种观点或理论就不能成立,至少会使人怀疑其可靠性。掌握了矛盾律,可使我们自觉地揭露逻辑矛盾,驳斥诡辩,推翻或修正理论。例如,伽利略就是通过揭示“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这一观点中的逻辑矛盾加以驳斥的。

矛盾律与同一律一样,其基础在于客观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和质的规定性,二者都是关于思维确定性的规律。同一律说“A是A”,矛盾律则说“A不是非 A”,因此,矛盾律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同一律用肯定形式表示的内容,在此意义上可以说,矛盾律是同一律的进一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