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辩能将一个虚假的道理弄得非常动听诡辩是一种逻辑错误,但并非任何逻辑错误都是诡辩。这时的错误判断就成为整个诡辩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成为诡辩的核心依据。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三个要素组成的。遵守这些规则,是作出正确论证的必要条件;违反了这些规则,论证一定是错误的。......
2023-12-04
◇笛卡儿的第一条哲学原理
“我思故我在”,是17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儿的第一条哲学原理。根据笛卡尔的观点,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上,至少有一件事你是可以确信的,即:你去了哪里,你就存在于那里。
他认为,“我”可以怀疑一切,但当“我”在怀疑一切时,“我”不能怀疑那个正在怀疑着的“我”的存在,这是清楚明白因而也是确实可靠的事实。怀疑总是一种思想活动,因而这个思想着、怀疑着的“我”是存在的。“我”的本质就在于它只是一个在思想的东西,只是一个心灵、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所以这个“我”并非指身心结合具有形体的“我”,而是指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纵然身体并不存在,心灵也仍然不失其为心灵。“我”的根本属性就是思想,即怀疑、感觉、想象、理解等,“我”是与思想共存的,有“我”存在就有思想,有思想就有“我”存在。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儿建立整个思想体系的第一哲学原理。他声称,这一原理既不是通过逻辑推理,也不是按照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得出来的,而是一个通过普遍怀疑的知觉和直观的产物,它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从这一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他论证了灵魂、上帝等问题,并建立了二元论的思想体系。
“‘我思故我在’证明了自我的存在,但自我是非完满的、有限的人。如果自我是自身的创造者,自我必定会使自身具有完满性。这证明自我并没有创造自身,而如果自我没有如此做,那么是谁做了?上帝。”(www.chuimin.cn)
“虽然自我是不完满的,但是自我具有完满性的观念。好,那么完满性这一观念从何而来?当然,不会是来自自我。毕竟,自我是非完满的,完满不会来自像自我这样明显是非完满的事物。因此,必定要有一个完满的存在,而这就是上帝。”
笛卡尔证明了他存在着,也“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至少他自己对这证明是满意的,在这之后,他把目光转向了现实的本质这一问题。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笛卡尔认为,现实由他称之为“实体”的两种元素组成:思想实体是我们的心灵,广延实体是我们的身体。笛卡尔还补充说,观念并不全是来自于感官经验,有一部分观念蕴含于心灵之中,是预先存在于那里等着人去取用的。笛卡尔称这部分观念为“天赋观念”。道德观念、数学、逻辑学和上帝的观念,都是天赋观念。除了天赋观念,笛尔认为还存在着另外两种观念:外来观念和虚构观念。前者的来源是我们的感官经验,后者的来源则正如其名字所暗示的,是虚构。
笛卡尔在哲学上是二元论者,并把上帝看作造物主。但笛卡尔在自然科学范围内却是一个机械论者,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笛卡尔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关浅谈哲学的文章
◇诡辩能将一个虚假的道理弄得非常动听诡辩是一种逻辑错误,但并非任何逻辑错误都是诡辩。这时的错误判断就成为整个诡辩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成为诡辩的核心依据。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三个要素组成的。遵守这些规则,是作出正确论证的必要条件;违反了这些规则,论证一定是错误的。......
2023-12-04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评看其哲学思想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下面我们仅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部分著作和书评中,来看看其哲学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评中,不止一次地提到,黑格尔不仅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物,他在每一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实践”的观念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非常重要。......
2023-12-04
◇逻辑就是教人如何思考的一门工具性的学问很多人都喜欢《福尔摩斯探案集》等电影和推理小说。这些影片、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不仅仅因为它们情节惊险曲折,悬念迭起,更重要的是人们为其中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推理所折服。《福尔摩斯探案集》一开始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华生医生第一次见到福尔摩斯时,福尔摩斯一开口就说:“我看得出,你到过阿富汗。”华生医生很惊异,后来他对福尔摩斯说:“没问题,一定有人告诉过你。”......
2023-12-04
◇直接推理有时会产生很大的偏差星期天是陈雷的生日,他邀请了四位同班好友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到家里做客。由已知的判断推出一新的判断称为推理。张三和李四的推理尽管内容不同,但有一共同之处,即它们的前提只有一个,这种推理称为直接推理。这里所讲的直接推理是通过改变前提主谓项或联项而得出结论的,所以也叫做判断变形直接推理。悲剧大师的一生却以悲剧告终,这场悲剧是由于这只飞鹰的一个“推理”造成的。......
2023-12-04
◇孔子的大同与小康时代论孔子在鲁国祭祀祖宗和百神时做助祭者,祭祀完毕,登上庙门前的望楼,突然发出长叹。孔子说,他没有能够赶上上古那非常美好的时代,但心里对那个时代向往极了。孔子描述那个时代说,那是一个伟大而美好的原则通行的时代。这就是大同时代。后来的儒者以此为标准,把上古的大同时代作为他们理想的时代,但认为那样的时代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他们又往往认为,孔子以后的时代,连小康也很难达到。......
2023-12-04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许多人都持有这样的看法:既然理论已经受到了实践的检验,那么,它们就是绝对正确的真理了。其实不然,任何真理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过这个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上述实例说明了真理是具有相对性的。任何真理都反映了一定的客观内容,不可抹杀,所以说,它是绝对的;任何真理又都有一定的范围,一定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所以说,它是相对的。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
2023-12-04
◇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儒学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就是天人合一。孟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对天人合一理论进行了自觉的阐发。这是天人合一说的正式提出。这样的天人合一说,又叫“天人相副”,即人是天的副本,天是人的范型。这是更加彻底的天人合一说。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2023-12-04
◇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归纳法所谓归纳法,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方法。完全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事物的全体对象作出概括的一种推理方法。当然,在某类事物有限的情况下,使用完全归纳法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结论。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而推出该类事物具有这种属性的一种推理方法。运用不完全归纳法的成功性,取决于抽样及对样本把握的成功性。......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