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万物有灵论的建立:浅谈哲学

万物有灵论的建立:浅谈哲学

【摘要】:◇“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建立就我国的原始先民而言,他们所勾勒出的早期、原始的总体“宇宙观”画面,被称作是一种“万物有灵论”的“宇宙观”画面。由灵魂观念,再向前推进一步,“万物有灵论”的观念,也就逐渐产生了。“万物有灵论”观念,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间,都曾出现过。“万物有灵、人物相通”的“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建立,开辟了我国先民生存和生活的新天地。

◇“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建立

就我国的原始先民而言,他们所勾勒出的早期、原始的总体“宇宙观”画面,被称作是一种“万物有灵论”的“宇宙观”画面。而这一画面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开始时,通过劳动,古猿手足逐渐分工,学会了使用工具。这时,最早的一批人类,就开始与其他动物及整个大自然分离开来,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存在。

我国的早期先民,也是这样产生的。他们刚刚从大自然中分离出来,自然是懵懵懂懂的。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由于艰难的生存环境和生存需要的逼迫,也由于生存或生活经验的积累,使得他们的智力,逐渐得以开发。

智力得以初步开发的我国先民,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之下,在文化、文明几乎等于零的困局之中“求生存”,并成了他们贯穿始终的头等大事。他们惧怕死亡,渴望生存,希望生活得更加顺利,更加圆满,更加长久一些。

因此,“生存”与“死亡”,成了他们时时刻刻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

在对“生存”与“死亡”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现实命运进行思索与趋避的过程中,我国先民开始生发出了“灵魂”观念,以及“灵魂不死”的观念。

生存环境的险恶,使得他们时时刻刻都要面临死亡的威胁。他们逐渐发现,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其身体的构成,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为什么活着的人,能够“活蹦乱跳”地活着;而死去的人,却不能再有所动作,并且还将腐烂成土呢?苦苦思索的结果,使他们忽有所悟:噢!该是有一种叫做“灵魂”的东西,在起作用。这种东西,只要与人们的身体结合在一起,人们就会成为一个活着的“活蹦而又乱跳”的人;而一旦它离开人的身体,那么,这个人,马上就会随之死去。

这就是灵魂观念产生的大致经过。(www.chuimin.cn)

既然灵魂这种东西,附着在人的身体之上,人就会活着,而一旦它离开人的身体,人就会死去,我国先民因此而逐渐想象到:看来,灵魂是一种比肉体更为高贵、更为根本、更为重要的东西。而且,人的肉体可以腐烂成土,而人的灵魂,却可能是不死不灭的。这样,“灵魂不死不灭”的观念,不久也开始出现了。

由灵魂观念,再向前推进一步,“万物有灵论”的观念,也就逐渐产生了。所谓“万物有灵论”,它是这样一种观念:它认定,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一切飞潜动植、鸟兽虫鱼,一切生物乃至无生命的非生物,都有灵性乃至灵魂。

“万物有灵论”观念,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间,都曾出现过。不过,我国先民的这类观念,又存有其自身的特点。

在我国先民那里,由他们自身的有灵魂,驰骋其想象或联想,也进而推及到万事万物,认为万事万物就像自己一样,想必也有它们的灵性乃至灵魂。

在他们看来,那些能飞、能跑、能走的鸟兽,有其灵性乃至灵魂,似乎是不容置疑的。而那些虽不能走动,但却能够生长、能够开花结果的草木,也应存有灵性。至于水火土石、山陵川谷这些非生物,也并不是死物,它们也必定会有其灵性。

经过这番类推,大自然中所存在着的一切,都和人一样,皆是有灵性乃至灵魂的了。于是,一幅简单而又粗糙的“万物有灵论”的原始“宇宙观”,就基本勾画出来了。

“万物有灵、人物相通”的“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建立,开辟了我国先民生存和生活的新天地。在这一原始总体“宇宙观”的指导下,自觉地趋吉避凶,以求更好地生存与生活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