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人的阴阳五行说浅谈哲学

中国古人的阴阳五行说浅谈哲学

【摘要】:◇中国古人的阴阳五行说阴阳五行学说也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我国阴阳五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大禹时代。中国人对阴阳依存、对立、转化的论述,具有了现代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与认识论。中国风水学是人类在居住地址、规划、建筑活动中,寻求阴阳平衡的具体科学技术。阴阳五行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是先哲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

◇中国古人的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也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别人纳人这五大类的范畴。

我国阴阳五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大禹时代。到了战国时代,“五行”又增加了“相生相胜”的哲学成分。

至于阴阳,则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描述,对世界的一种看法。是古人在观察天文气象、时节变化的基础上萌发的。周人用两种不同性质的阳气和阴气来解释四季的变化和万物的繁茂与凋衰。他们认为,在冬去春来之际,气从地下向上蒸发,万物便出苗生长;如果沉滞不能蒸发,农作物便不能茁壮成长。阴气的性质是沉滞下降的,阳气的性质是蒸发上升的,这阴阳二气相互协调,配合有序,流转正常,就风调雨顺,否则就要发生灾难。周幽王时的伯阳父,曾用阴阳二气的失调来解释当时发生的地震现象。他认为,阴阳二气的流转是有一定的秩序的,如果发生秩序紊乱的现象,阴阳二气就各失其位,就要产生地震。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就是说,阴阳的矛盾势力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易传》的作者则进一步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学说,把阴阳交替看作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后来,古人对各种现象进行抽象概括,以阳代表天、日、昼、暑、刚、强、前、男等,以阴代表地、月、夜、寒、柔、弱、后、女等,认为两种势力相互对立和依赖,是事物固有的属性,是引起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www.chuimin.cn)

中国人对阴阳依存、对立、转化的论述,具有了现代唯物辩证法世界观认识论。阴阳始终处在动态平衡中,如果这种变化出现反常,即是阴阳消长的异常反应。《易经?系辞》曰“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中国风水学是人类在居住地址、规划、建筑活动中,寻求阴阳平衡的具体科学技术。

《易经》说:“天地交感,而万物化生。”这指的是阴阳二气,是掌管着万物的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宇宙是由阴阳二种相反的气相辅而成,由阴阳的共同工作而产生所有的生命。这种阴阳法则,可适用于自然界所有的现象。

在医学上,将人的身体以腰部为中心,当清明的阳气分布于上半部分,浊重的阴气分布于下半部分,身体内部的阴阳二气就可以得到调和,而能维持健康。如果因某种缘故而造成阴阳失调,则阴阳二气之分布位置变样或不平衡,便会出现身体不佳的情形。例如,若感到头重脚轻,身体乏力,心情郁闷等,本来头部应该是阳气分布的地方,肯定是被阴气上升至头部,才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阴阳五行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是先哲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