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无限向上延伸的阶梯。一般认为,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古希腊哲学。这种环境其实对哲学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所谓真理不辩不明,正是在不同流派和观点的激烈论争中,希腊哲学形成了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西方哲学史以黑格尔作为逻辑终点,以后的阶段是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时期。现代西方哲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主要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哲学流派的总称。......
2023-12-04
◇中国哲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中华民族哲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过程中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史,是中华民族的世界观理论体系的发展史。中国哲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七个阶段:
(1)先秦哲学。
古人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由于最初生产和认识能力低下,还是盲目必然性的奴隶,他们把这一必然性归结为天神的作用,形成了上古社会的天命观。随着人类能力的提高,发现了自身在自然界和社会活动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人们开始修正传统的天命观。殷周之际出现了“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思想。《易经》进一步提出宇宙由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生成模式,认为世界变化不息,天地人各有其道,强调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动荡给思想界带来空前的繁荣,出现中国哲学百家争鸣的第一次发展高潮。其代表有儒、墨、道、法、名、阴阳诸家。孔子以仁说礼,轻鬼神重人事;孟子尽性知天,以不忍之心倡导仁政;荀子以“天行有常”,强调“制天命而用之”;墨子主张“兼爱”,非命强力,提出“三表”,作为认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庄子以“道”否定“天”的权威,把道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本,透露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法家对社会的治乱安危作了深入考察,提出建立巩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方法;名家的名辩思潮推动了古代逻辑理论的发展;阴阳家审变度势,以五行生克来解释世界提出了“五德转移”的历史观。
先秦哲学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坚实基础。
(2)秦汉哲学。
随着秦汉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统一的指导思想,秦汉哲学应运而生。这一时期的哲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秦至汉初,主要有黄老思想、陆贾和贾谊等人的哲学理论。秦汉中央集权制都是在激烈的战争中建立的,它面临一个社会重建、全面复苏的任务。因此,汉初出现“黄老之学”,主张“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后来的陆贾、贾谊根据时代的发展,从“无为”的思想发展为“有为”。
第二阶段从西汉武帝到东汉章帝白虎观会议,是中央集权制思想确立时期。经过汉初的恢复,到武帝时社会有了极大的发展,无为而治已不利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哲学便成为中国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一时期的代表主要有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谶纬神学、经学和王充的元气自然论。
第三阶段为东汉末年的批判思潮,王符、荀悦、仲长统等人的思想是其主要代表。 秦汉哲学在思维水平上,属于宇宙生成论(或构成论),关注的是宇宙如何产生和形成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一直居于统治地位。
经学到汉末越来越僵化、繁琐,学者们一反汉儒作风,不重训诂而好玄谈,尊《老子》、《庄子》、《周易》,何晏、王弼提出“以无为本”,裴頠阐述“崇有论”,郭象申言“独化”理论,推动了哲学思辨的深入,并引起了“名教”与“自然”之争。后来玄学与汉代传入的佛学合流,产生大乘空宗般若学的各种派别。
汉朝灭亡后,直到隋朝建立,国家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在忙于争权夺利,思想领域的限制有所放松,形成了中国哲学史发展的第二个高潮。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的最大特点,是玄学的出现和道教哲学的完成,以及佛教哲学逐渐在与中国哲学的结合中展开。从思维水平来看,则把汉代生成论哲学发展为本体论哲学,并表现出三教合流的趋势。
(4)隋唐哲学。
隋唐时期,道教佛教学说逐渐兴盛。一批高僧以中国文化解佛教教义,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哲学,禅宗的出现更导致了佛教理论的衰落。其间各派互相争辩互相吸取,形成三教鼎立并合流的趋势。(www.chuimin.cn)
隋唐时期,形成了以一些著名寺院为核心的佛教宗派,并迅速发展起来。各宗派通过“判教”建立各自的思想体系,有各自侧重信奉的经典和传教的法统。禅宗奉《坛经》,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主张明心见性,顿悟成佛。这一时期的道教哲学,主要是继承发展传统道教以“道”(玄)为宇宙万物本体的思想。
(5)宋元明清哲学。
宋元明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高级阶段,内容极其丰富,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伦理学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除了作为哲学主流的程朱理学之外,还存在着非理学与反理学的哲学,如宋代的新学、蜀学、永康、永嘉之学,佛道哲学等。这一时期的哲学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为北宋时期。北宋学者继承唐朝韩愈对佛教的批判,以儒家的道统对抗佛教的法统,同时吸收了佛道二教的理论成就和思辨方法,创立了新儒学——理学。
第二为南宋时期。朱熹综合张、程的学说,使理学的体系更加精致,更具思辨性。
第三为元明时期。王守仁倡导“致良知”,以良知为宇宙的本体和自家的准则,把纲常名教从外在的绝对戒律转换为主体内在的自觉。
第四为明清鼎革时期。黄宗羲穷毕生精力,撰成《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巨著,对宋元明三代600余年的学术思想的产生、派别、承传、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并以自己的观点进行评价。王夫之则从哲学理论上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总结。
明清之际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对传统哲学进行了批判总结,对近代中国哲学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6)近代哲学。
鸦片战争后,西方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传入中国,使传统社会与传统哲学发生重大危机,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等人吸收西方新观念建立了近代哲学。
近代哲学的核心和主线是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无论龚自珍、魏源、洪秀全、康有为,还是孙中山、章炳麟,他们的哲学都是为自己的政治主张服务,并直接诉诸实践。因此,实用性强,不好性命义理等空洞的抽象玄思。
近代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西文化的交融,学者们在传统哲学的基础上接受、理解西方文化,又转而用西方文化对传统哲学进行新的解释和规定。
(7)现代哲学。
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并未引导中国摆脱苦难,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开始与中国的具体实践、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国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有关浅谈哲学的文章
◇西方哲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无限向上延伸的阶梯。一般认为,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古希腊哲学。这种环境其实对哲学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所谓真理不辩不明,正是在不同流派和观点的激烈论争中,希腊哲学形成了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西方哲学史以黑格尔作为逻辑终点,以后的阶段是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时期。现代西方哲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主要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哲学流派的总称。......
2023-12-04
总体来说,德里达的思想发展分为两大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德里达的思想发生转向。德里达哲学的整体思路接下来,我们将主要介绍德里达早期阶段的理论,即解构主义:一是“什么是解构”的问题。德里达所谓的“解构”有什么特殊内涵?德里达提出了以什么解构策略来对抗存在的霸权等。......
2023-11-03
两宋之交,社会历史发生了急遽的变化,连带学术也产生了深刻的转变。张栻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以他为代表的湖湘学派,在南宋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陆九渊与朱熹二人的哲学思想,一为主观唯心主义,一为客观唯心主义,虽然在思想体系内存在诸多分歧,但在本质上属于理学范围内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陆九渊心学作为南宋理学的主要一翼,与程朱理学共同构成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
2023-08-19
整体而言,福柯的哲学研究并不是按照传统哲学的探究方式,即讨论形而上学问题进行晦涩的论证、构建宏大的体系等而展开的,他是从历史角度进行的哲学反思。也就是说,福柯的哲学批判,其背后总是有着史实作为依据和支撑。以1969年为界,福柯的理论分为两个阶段:知识考古学和系谱学。福柯哲学脉络系谱学这一概念来源于尼采。......
2023-11-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重大任务。面对新兴媒体日益崛起带来的挑战,青海新闻综合广播在2011年9月青海广播电视合并组建之后,率先依照台里的安排部署踏上了媒体融合先行先试的行列。根据市场小众化的需要,2011年12月29日,青海广播电视台又以全方言形式推出了青海生活广播。这是青海广播受众小众化、自主经营的一次有益尝试。三江之源、昆仑之声,青海人民广播的声音将在青海上空与三江的清流一起奔涌。......
2023-11-22
先秦诸子百家孕育和奠定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建立、发展和强盛,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实现了形成、发展和鼎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相同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经历了两汉、魏晋和隋唐三个发展阶段。这构成了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原则。伴随着佛教的东传,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成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又一种新形态。......
2023-08-30
大致说来,摩尔和奥斯汀主要是语言分析,赖尔和斯特劳森主要是逻辑分析,维特根斯坦的分析最复杂,涉及的范围最广,包括的东西也最多。赖尔主要是通过具体的语言实例进行分析,而斯特劳森主要是通过句法形式进行分析。......
2024-01-22
意识形态型恐怖主义犯罪二战后,随着冷战的到来,冷战思维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国际政治思维方式。也正是在这一阶段,绑架、劫机、暗杀等现代恐怖主义手段开始大量出现,而目标大多与冷战的当事国相关。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美苏两国关系的改善,意识形态领域的恐怖主义开始衰退。民族、宗教恐怖主义犯罪二战后,世界范围内民族、宗教的矛盾在冷战、意识形态斗争的掩盖下不断积蓄力量,但仍未成为主要的国际恐怖主义形式。......
2023-07-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