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必备教材高职高专会计学规划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必备教材高职高专会计学规划

【摘要】: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原价、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账户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发生的某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涉及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

7.3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其会计处理方法是: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

7.3.1 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固定资产磨损、各组成部分耐用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的局部损坏,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企业将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维护。

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等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一般不产生未来的经济利益。因此,通常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记入“管理费用”账户;企业设置专门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门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记入“销售费用”账户。

对于处于修理、更新改造过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如果其修理、更新改造支出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在发生时也要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例7-11 2013年9月8日,远洋公司的大型机器设备需要大修,实际发生修理费用50 000元。

借:长期待摊费用     50 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费用化处理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是模糊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划分界限。此类费用很难与生产的产品及提供的劳务产生对应的归属关系,所以无法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企业固定资产发生的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后续支出中有部分费用确实难以认定其归属的对象,因而在发生时将其计入期间费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还有一部分是可以确认其归属对象的,如为生产特定产品而专用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修理费用等,一概计入期间费用。

7.3.2 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企业一般将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固定资产原价。因已转入在建工程,因此停止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原价、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账户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发生的某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涉及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这样可以避免将替换部分的成本和被替换部分的成本同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导致固定资产成本被高估。

1.固定资产改、扩建

固定资产改、扩建一般数额较大,受益期较长(超过一年),而且通常会延长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或使产品的质量得到实质性提高,或使产品成本发生实质性降低。为此,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但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例7-12 甲公司的一台设备,原价400万元,已提折旧5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2013年1月1日,公司对该设备的某一部件进行更换(原价120万元)。2013年6月1日完成了该设备的改建工程,共发生支出150万元。改建后的设备功能提高,生产能力大增,使用寿命延长了5年。假设改建过程中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 2013年1月1日,转销固定资产时

借:在建工程     3 500 000

  累计折旧     500 000

  贷:固定资产     4 000 000

(2)改建过程中发生支出时

借:在建工程     1 5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500 000

借:原材料      1 200 000

  贷:在建工程     1 200 000

(3) 2013年6月1日,该设备达到预定使用状态时

  设备改建后的原价=350+150-120=380(万元)

借:固定资产     3 800 000

  贷:在建工程     3 800 000

2.固定资产更新改造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一般分两种情况:对自有固定资产的改造;对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的改造。前者的会计处理与固定资产改、扩建基本相同;后者发生的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合理摊销。

例7-13 顶派公司的一条生产线,原价值200万元,已计提折旧60万元,经批准进行技术改造。拆除部分零件,花费账面价值3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拆除费1万元。生产线改造工程以出包方式进行,工程出包款30万元。

顶派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转销固定资产

借:在建工程     1 400 000

  累计折旧     600 000

  贷:固定资产      2 000 000

(2)支付拆除费

借:在建工程      10 000(www.chuimin.cn)

  贷:银行存款      10 000

(3)拆除部分零件

借:原材料     30 000

  贷:在建工程      30 000

(4)支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      300 000

  贷:银行存款      300 000

(5)完工后交付使用,改造后生产线的价值= 140+ 1-3+ 30=168(万元)

借:固定资产      1 680 000

  贷:在建工程      1 680 000

例7-14 2013年7月3日,华荣公司对经营租入的一台设备进行改造,发生的支出如下:

领用原材料100万元,购进该批原材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7万元,辅助生产为设备改良提供的劳务支出5万元,计提工人工资20万元,福利费2万元。

2013年12月31日,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假设该设备预计可使用年限10年,剩余租赁期为8年,从2014年开始采用直线折旧法计提折旧,无残值。不考虑其他因素,华荣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领用原材料

借:长期待摊费用     1 170 000

  贷:原材料     1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70 000

(2)辅助车间提供劳务

借:长期待摊费用      50 000

  贷:生产成本     50 000

(3)计提工资和福利费

借:长期待摊费用      22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00 000

  ——职工福利     20 000

(4) 2014年1月,摊销长期待摊费用

  2013年12月31日,长期待摊费用=117+5+22=144(万元)

该设备预计可使用年限10年,长于剩余租赁期的8年,所以按照剩余租赁期8年来摊销长期待摊费用。

  月摊销额=1 440 000/8/12=15 000(元)

借:制造费用     15 000

  贷:长期待摊费用      15 000

总的来说,对固定资产的下列各项后续支出,通常的会计处理方法是:

(1)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2)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计入当期费用。

(3)如果不能区分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和改良支出,或者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则要判断它们是否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若符合,则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否则,计入当期费用。

(4)固定资产的装修费用如果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则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5)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比照上述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6)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通过“长期待摊费用”账户进行会计处理,并在剩余租赁期与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中较短的期间,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在2010年的2 129家上市公司中,存在固定资产的有2 112家,占比为99.20%。丽珠集团等328家上市公司2010年发生了固定资产大修理费,占全部上市公司家数的15.41%。其中,红太阳等18家上市公司发生的固定资产大修理费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较大(占净利润的比重超过50%)。另外,多数上市公司均未披露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的会计处理方式,这反映出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的披露力度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