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用激将法激励下属,实现更出色的团队表现

如何用激将法激励下属,实现更出色的团队表现

【摘要】:“激将法”能激出更得力的下属人们在险象环生之际,既可以不遗余力地奋斗求生,发挥内在潜能,爆发出有异于平常的勇气;又能够自动放弃平素的偏见和隔阂,团结一致。《孙子兵法》中的激将法能够说是涵盖了带兵之道中的激将策略。因此他马上决定用激将法的一剂猛药。这也是激将法的妙用。激将是具有戏剧性的谋略,常见于诸多典籍中。思想指挥行动,激将是激励手段中的一种。激将并不是激化矛盾,必须有好的动机和能够把握的结果。

“激将法”能激出更得力的下属

人们在险象环生之际,既可以不遗余力地奋斗求生,发挥内在潜能,爆发出有异于平常的勇气;又能够自动放弃平素的偏见和隔阂,团结一致。因此老板如果善于应用激将法,那么就可以激发出员工平时所没有的能力和勇气,将他牢牢掌控在手。

孙子兵法》中的激将法能够说是涵盖了带兵之道中的激将策略。像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卑而骄之”、“怒而挠之”等,不管是在行军打战或是商战中都得到了不错的应用。

诸葛亮用兵是一等一的高手,诸葛亮最爱用的办法之一就是立军令状,军令状其实就是对部下不信任,“空口无凭,立书为证”,把人家的承诺先抓在自己手里再说。不仅是对马谡,就连刘备的铁杆兄弟张飞赵云,当他们去打武陵、桂阳时,诸葛亮也同样是要人家先立军令状。更有趣的是诸葛亮在派关羽华容道时,明明已经算计清楚了关羽要放曹操,也要关羽先立军令状。而诸葛亮最爱用的办法之二就是“激将法”,战马超之前就刺激张飞,说谁也打不过马超,要请关云长来;打张颌前要激黄忠,说除了张飞谁也胜不了张颌;征孟获时又激赵云、魏延,要他们不听将令,私自出兵。

故事中能够看出来“置之死地而后生” ——“危”的激励也是激将法之一妙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险恶之际,既能够不遗余力地奋斗求生,发挥内在的潜能,爆发出不同于平常的勇气;又可以自动放弃平素的偏见和隔阂,团结一致。此条原则对于解决某些企业管理的重大难题,对于促进企业的再生和发展,一样是一条有效对策。

在商战中,倘若想使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好价钱,知道对方是个心烦气躁的人,用激将法最容易使人就范。

刘备用激将法也是很有一套,他是以情动人,因此有“刘备摔孩子,邀卖人心”之说,哄的关张赵云都为他肝脑涂地。而诸葛亮则是对谁都耍心眼儿,就像孟达所说:人言孔明心多。《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下江东的目的是要劝说孙权连合抗曹,刘备的生死存亡,悬于一线。当他见到孙权之时,孙权给他的印象是:“只可激,不可说。”因此他马上决定用激将法的一剂猛药。“说”是以理来贯穿别人的思维部分;“激”是以无理来刺激别人的情感部分。所以孔明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大胜利——孔明三气周公瑾。把个活蹦蹦英俊潇洒的小周郎给气死了。这也是激将法的妙用。

一个善于发现员工最佳成长期同时能充分运用员工最佳成长期的老板是一个智慧型老板。智者老板都可以发现并发掘员工最佳成长时期并给予帮助,使其最终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发现员工最佳成长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掘员工技能为组织创造最大效益的过程。

树怕剥皮,人怕激气。正所谓激将,说的就是说点丑话激发出别人心底的英雄气概,去执行艰难任务。孟子有云:“一怒,而天下定。”激将术主要是透过隐藏的各种手段,好比言语的挑拨或事情的刺激,让对方进入激动状态像是愤怒、羞耻、不服,去干平时不敢干、不愿干的事。在现代管理学中,激将法常常是一把利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巧妙的使用这把剑呢?

《孙子兵法》有这样一句有名的话:“怒而挠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对于易怒的敌将,要用挑逗的方法来激怒他,令其失去理智,轻举妄动。我们常称之为激将法。

激将是具有戏剧性的谋略,常见于诸多典籍中。没有人轻易服输,英雄人物之所以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事,常常就因为他们争强好胜。这一点,正是激将的心理基础。(www.chuimin.cn)

西凉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张飞大叫入帐请战。诸葛亮假装着没听见,故意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去荆州把云长叫来,方能对敌。”张飞一听就急了,立下军令状,诸葛亮方才同意。决死一战的张飞与马超在葭萌关下酣战一昼夜,斗了二百二十多个回合,一举锉掉了马超的锐气。假如没有军令状的刺激,张飞的潜力就很难挖出来,就很难能和马超打个平手。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历朝历代,为争一口气的人们总是比比皆是的。

假如不用激将,而是百般讨好,就不会轻易的达成联吴抗曹的战略构想,与此看来,激将其实是稳招。

成功是需要激情的。人们都是有惰性的,都要面子,他们成为英雄一般是来源于外力的推动。思想指挥行动,激将是激励手段中的一种。卡耐基用100万激发斯瓦伯,有效;斯瓦伯用点子激发工人,也有效。在斯瓦伯的方法下,日班和夜班相互较劲,钢铁产量逐步提高。不久,他们的产量在卡耐基公司的所有钢铁厂中首屈一指。用一支粉笔就创造了生产力,斯瓦伯确实该拿100万。会不会激将,体现了一个管理者水平的高低。杰克·韦尔奇说:“激励你的同仁光是靠物质刺激是不够的,必须每天不断想出新点子,来激励并挑战他们。”

很多时候,劝说不如激将,人都是有自尊的,找准这个点,狠刺一下,通过巧妙的刺激,能够促其作出卓有成效的反应。

西游记》中,猪八戒来请孙悟空出山救师傅,悟空因为是被唐僧撵走的,就有点儿拿架子,但一听八戒说那妖精要抽他的筋、剥他的皮、啃他的骨、吃他的心,直气得抓耳挠腮,下山救师去了。八戒其实没有瞎编,但他对师兄所说的话是有选择的,悟空的个性八戒是再熟悉不过了。激将的方式十分重要,方式决定了最后的成败。

激将并不是激化矛盾,必须有好的动机和能够把握的结果。淮阴无赖侮辱韩信胆小,扬言要么你杀了我,要么你从我胯下钻过去。还好他遇到的是韩信,要是遇到项羽刘邦随便哪一个,他都必死无疑。一流的激将术首先应该是善意的,倘若损人利己,终有暴露的一天。很多时候,激将之所以奏效,不是因为对方不明就里,而是被施计人的激情和良苦用心所触动。

激将往往都是遭贬,切忌滥用。男人容易受斥责影响,女人易受颂扬影响。对男士适当刺激常常会产生好效应,面对女士则多表扬少批评。同时和年纪也有关,血气方刚的青年,大多都渴望建功立业,鲁迅一激,响者云集;而到了晚年,只想归隐山林,神游方外,千言万语他也无动于衷。所激之将最好是富有激情的,三脚踹不出一个屁的人,你都急死了,他还没有任何动静。老奸巨猾,十问九不应的人也很少被激得起。激将法对老于世故、过于沉稳、保守的人及生性多疑的人一般都是难以奏效。

不过使用此法要适可而止。每个员工承受外界环境的刺激或压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在此限度内,给一点刺激、压力的强度和“内驱力”成正比,就是人们常说的“越激越奋发”,压力变动力,属于有能力而没有勇气完成,那就激将;倘若超过了这一限度,就会导致与期望相反的反应,强弩之末无法穿透一张白纸,任你如何激将,他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既没本事又没勇气,激将法又能把我怎样?如此看来,激将是高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