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经典案例:小鞋匠蜕变为鞋王

经典案例:小鞋匠蜕变为鞋王

【摘要】:经典案例:从一个小鞋匠到鞋王的转变初中刚毕业,只有15岁的郑秀康到国有集体企业——温州市通用机械厂求职。康奈成为第一家进驻全国商场的温州皮鞋。郑秀康本人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第一个中国鞋业大王、第一个中国真皮鞋王、中国皮鞋标准的奠基人……的确,在康奈,每一个制鞋的流程都要求精细化。

经典案例:从一个小鞋匠到鞋王的转变

初中刚毕业,只有15岁的郑秀康到国有集体企业——温州市通用机械求职。当时和他一起去的有18个人,他年龄最小,个头倒数第二。厂里决定对这批年轻人考验一番,考题就是让他们种青菜。郑秀康没有同其他人一样迅速着手,而是先找农民请教,结果只有他种的菜活了。从那以后,郑秀康就知道,虽然是种菜这样的小事,也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把握住最细微的地方,这样才能比别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郑秀康开始拜师学艺的时候,已经33岁了。那个比自己小6岁的师傅看了他一眼,直摇头说:“我只招十五六岁的学徒,修鞋学起来也是很难的,起码要三年才能出师。像你……”为了生活,为了养家糊口,郑秀康不得不苦苦央求,他的执着终于打动了小师傅。于是,他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一下班就拿着皮鞋琢磨,先在纸上划图,再在皮上划料,再用铁钳夹包……

1979年9月28日,郑秀康记得很清楚,也就是他学艺40天,他自己试着做成了第一双皮鞋。师傅拿着他的第一双皮鞋,细细端详,审视良久,满意地笑了,说了一句:“你真行啊!”

随后的几天,郑秀康又连夜赶制了几双鞋子,当年国庆节送到鞋店销售。鞋店老板看了鞋子后告诉郑秀康:别人的鞋子给14元,你的就给16元吧。郑秀康清楚,自己做的鞋皮革的薄厚、每个部位钉的钉子、缝线之间的距离,都是拿卡尺一一测量的,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制作出来的鞋子看着舒服,穿着更是舒适。

他送出去的鞋子果然销量很好,郑秀康决定卖掉家里的手表、自行车等“值钱”物品,准备开一个自己的皮鞋制作坊。当时,他的举动在世人眼中无疑是发疯。但是,倔强的郑秀康认准了这条路,就是几头牛也拉不回头。

1985年的一天上午,郑秀康获悉了国家政策允许个体户办厂的消息,当天下午,他就去注册了皮鞋厂,并注册了鸿盛商标,鸿盛皮鞋(康奈皮鞋前身)也很快进入了杭州上海大城市

当上个体户后的第二年,郑秀康就带上了徒弟,市场需求大,但是没有资本扩大规模,家里的亲戚也很贫困,有心却无力帮助。于是郑秀康决定向房东借钱,病在床上的房东老婆婆看了郑秀康的鞋子后,拿出了500元交给了他。拿到钱后当即就去购买原料的郑秀康回家路过房东的门口,只听见房东的女儿和她的妈妈正在吵架:“你怎么把钱借给他,还不要借条,这钱是爸爸留给您养老的,他家两个孩子,老婆身体又不好,他做皮鞋做不成,拿什么还我们啊?”

“我是看着秀康长大的,为人忠厚老实,这孩子有出息,他会做成的。”老婆婆的话让一个大男儿当场流下了感动的热泪。后来,郑秀康很快就将500元钱还给了老婆婆,同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事业做成,不辜负借钱给自己的大娘。

1989年,郑秀康改造制鞋装备,由两个人造一双鞋,变为280个人造一双鞋;由低档产品为主转为生产高档皮鞋,与国际接轨。(www.chuimin.cn)

1990年,他投入120多万元着手搞技改,创出了温州第一条机械化流水线

1991年,郑秀康为康奈注册了人头像商标,其寓意是希望温州人将头抬起来。

1993年下半年,北京王府井、西单商场、上海第一百货等打出横幅,欢迎中国十大鞋王进店。康奈成为第一家进驻全国商场的温州皮鞋。

郑秀康本人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第一个中国鞋业大王、第一个中国真皮鞋王、中国皮鞋标准的奠基人……

“舒适源自细节”,这是康奈现在的广告语。之前用的是“感受细节之美”。比较一下可以看出这两则广告语都有个共同点:抓住“细节”两个字不放。的确,在康奈,每一个制鞋的流程都要求精细化。郑秀康用他专业的眼光和技能,一步步践行着他的“做中国最好的鞋,做世界最好的鞋”的光辉理想。

感悟:不要小看干小事

小小的皮鞋,让郑秀康成就了中国第一鞋王的美誉。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郑秀康对细节的追求。做机械出身的郑秀康二十几年来最懂得“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的道理。所以,他对制鞋装备的配置,制鞋工艺的钻研近乎达到“苛求”的地步。

能把小事做好,乐于把小事做好,绝对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能力。浙江人从不好高骛远,挑肥捡“大”,而是不遗余力地把“小”做“大”。即使后来生意稳步走上正轨,即使已经有了长足发展、有了足够后劲,他们也会像创业初期那样不弃简陋、不计得失,一步一个脚印地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