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生意创大市场:中国浙商传奇

小生意创大市场:中国浙商传奇

【摘要】:小生意带来大市场一个人如果本身并没有雄厚的资本,还梦想成为大老板,一心想做大生意,那还真不如就从小生意做起。浙江人从不嫌生意小,在他们看来,小生意的背后是广阔的市场,是无穷的财富,就等着人来发掘。当然,提起打火机行业,不能不看占据全球八成左右市场的温州。虽是小生意,却须要开动脑筋。

小生意带来大市场

一个人如果本身并没有雄厚的资本,还梦想成为大老板,一心想做大生意,那还真不如就从小生意做起。小公司、小商业、小产品,经营灵活,应变力强,只要经营者能够从繁杂的消费行为中抓住消费苗头,发明、生产、销售一些新颖别致、一物多用、便利的小产品,去适应并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便可拓宽自己的生意领域。

浙江人从不嫌生意小,在他们看来,小生意的背后是广阔的市场,是无穷的财富,就等着人来发掘。

1.打火机打出天下

平时我们用的打火机,一个利润只有5厘、1分,一般的商人不愿意经营。但是,浙商却有着自己的想法。2004年,一家叫茂盛的小工厂的打火机出口量达9000万支,利润为90万元。茂盛厂依靠便宜的地租、劳动力密集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压缩成本,狠抓质量,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当然,提起打火机行业,不能不看占据全球八成左右市场的温州。而温州打火机行业,少不了提到温州烟具行业协会会长、浙江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虎。

1991年,从邮电局辞职的周大虎创办大虎打火机厂,一心想创出中国自己的打火机品牌。但是创业初始,没有人愿意接他的单子。小小的打火机,面临着“打不出火”的困境。但周大虎坚持质量第一,凭着不服输的倔强,硬是挺了过来。

由于企业生产的打火机的质量过硬,订单开始如雪片般飞来。企业迅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年产值从几十万元递增到近亿元,员工从3~5人增加到500人左右,固定资产从5000元变为5000万元,由一个家庭作坊一跃成为“中国防风打火机行业最强生产企业”。

2.擦皮鞋“擦”向全国

如今,穿高档皮鞋的人越来越多,要让他们在街道边随便接受擦鞋工擦鞋,很多人就不大情愿。于是,擦鞋店也应用而生。

今年42岁的胡桂萍家住江汉区民权街三民社区。1998年,胡桂萍从国棉三厂下岗。1999年初,看到路边擦鞋的生意很红火,胡桂萍灵机一动,在中山大道开办一家室内擦鞋店。(www.chuimin.cn)

室内擦鞋店开张那天,胡桂萍没有钱做招牌,只买来一张红纸,写上几个字,往墙上一贴就成了招牌。

胡桂萍仍记得开张当天整整一上午,成百上千的人打门口经过,看的多却没人进店。胡桂萍在暗暗思考。第二天,她在在店门口摆出一个纸箱,把一张5毛钱的纸币贴在箱子上,由顾客自己投币,表明本店擦鞋只收五毛钱的诚意。很快,胡桂萍的擦鞋店开始远近闻名,顾客盈门。

后来,一位下岗的职工找到了胡桂萍并告诉她,自己在她的擦鞋店观察了3天,发现擦皮鞋的生意不错,她也想开一个这样的擦鞋店。

听说是下岗职工,胡桂萍满口答应:“下岗职工干这一行实在、稳定、不怕失败。”在胡桂萍的小店里培训了一段时间后,严昌华在海寿街也办起了一间擦鞋店。这是胡桂萍“翰皇”擦鞋店的第一家连锁分店。

现在,北到辽宁,南到广东,“翰皇”擦鞋店已经“擦”向了全国,10年来在全国100多个城市拥有2000多家连锁店。

3.小生意也要动脑筋

在浙江慈溪,有这样一位企业家。他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满了各种型号的打火机钢帽。可别小看这些玩意儿,他们在流水线上压砸下来之后,还得靠工人一只一只再去印好编号之类的“密码”。

不得不说沈光浓是有超前意识的,这个虽只有毫厘利润的一次性打火机钢帽,却让他狠狠发了一笔财。现在慈溪地区每个月都要生产3亿个左右的打火机,而沈光浓的企业就负责给他们供应配套的钢帽。慈溪每月生产的一次性打火机中有1/4都是由沈光浓提供的钢帽。

虽是小生意,却须要开动脑筋。浙商的高明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