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以为这样的研究最终能够挽救建立在道德观念上的宗教,这种想法实际上只是一种值得同情的错误,因为那种令人生厌的超自然现象的迷信与理性宗教毫无关系。所谓来自西奈半岛的雷声以及所发现的两张石桌,与“十诫”以及上帝的存在毫无关系;同样,所谓人死后灵魂不死,与超世俗的永垂不朽也不能同日而语。换言之,幻觉的出现充其量只能是我们更加意识到灵魂出现的心理基础,但并不能证明灵魂真的能脱离肉体而存在。......
2023-12-04
古代文化是用口头表达的,它充满了用机智言语表达并适合于公开演讲的观念。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些观念进行分析,立刻就可以证明其包含着不可饶恕的错误。其中有一箴言:人不能为无法证明的东西而活着。这便是那些错误的言语之一。在辩论中,我们可以质问:你出生之前所发生的事或者你死后可能发生的事与你有关吗?提出这一质问的演讲者也许可以赢得听众,并以其真诚而博得一笑。然而,正是这些鼓掌的人,他们依然为他们的祖先而自豪,关心着他们孩子的未来,热衷于为他们的遗愿和遗嘱的执行提供法律保证。他们死后可能发生的一切都深受他们的关心,这并不因为他们希望从地狱或天堂里看到这些将来会发生的事,而是因为他们虽然根本无法亲眼目睹这一切,却从骨子里对此感兴趣。
比如卢克莱修,他生前长期关心着自然,热衷于人类的启蒙,甚至为伊芙琴尼亚而流过泪,然而,即使是有些事曾令他兴奋不已,但他也从不为要观察它们而感动,也未曾因回忆起所做过的那些观察而感动。他忘掉了自我。他看到了宇宙的真实运动与和谐,看到了人类从迷信的梦魇中、从情感的浩劫中解脱出来。这些情景燃起了他的热情,丰富了他的想像,使他的诗歌成长为既清晰明白又谨慎严肃的作品。如果我们按照卢克莱修那样,把我们个人的全部财富缩小成地球上那短暂的一闪,那么,切莫以为我们会缩小我们的精神兴趣所涉及的整个领域。相反,虽然我们讨厌迷信和多愁善感,我们的想像变成并非纯属个人的兴趣,但是,我们更加一如既往地直接关心我们在世界上所感觉到的一切,以及在我们之前、在我们之后、在我们的眼界之外所可能发生的一切。如果我们像卢克莱修以及其他所有哲学诗人那样,跨越一切时间与空间,那么,我们就会像他那样忘记自我,尤其是在我们所关心的事物可能存在或出现时,完全忘掉自我。斯宾诺莎曾经说过,真正爱上帝的人,是不会希望上帝以爱作为回报的。宇宙中任何一个生命都不能只是关心自己,毕竟广大的宇宙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处所,是我们的延伸。曾经产生过生命的原子仍然不断地产生着生命,尽管刚刚由原子产生的生命体是一种新的生命体,会具有某些不同的生命活动过程,但按照卢克莱修所说,它并不可能是全新的。也许,我们互相之间的不同就像我们自己与自己的不同,或者说,就像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生活阶段的不同表现而已。
按照卢克莱修所说,真正不朽的是存在于自然元素之中的自然的灵魂,而不是由这些元素在偶然条件下组成的个人。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地关心他人所发生的事情,那么,按照同样的原则,他就会尽可能地去关心世界上所可能发生的一切。个人的局限以及荣辱就会被彻底打破,自私的念头就会消散得无影无踪,他会对自己说,我具有了想像力,并且任何真实的事都与我密切相关。(www.chuimin.cn)
爱,无论是性爱、父母之爱,还是兄弟之爱,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牺牲,需要一个人为所爱的人献出一切,甚至生命。在这种心甘情愿的献身过程中,他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新生,因为把自己的爱献给了他人,并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这就实现了他自己的一部分价值和理想。虽然他的原始性和动物性的一面无论如何都依然存在,他依然还会有令人难以忍受的腐朽思想,但是,他的理智和出色的想像会在更好地理解现实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新的理想,而使得他的未来受到他人的喜欢。当考察这样一种本性的变化和意志的约束时,当发现哪怕这一点点人性的资源和神秘时,我们肯定会发现,当今那些贪生怕死、不愿奉献的想法是多么的渺小和多余!这种幼稚的梦想不仅忘记了人类生活的情感,而且也忽视了那些能使我们得以慰藉的、人类所特有的美德。因此,凡事先考虑自己,并不是什么光辉灿烂、天经地义的事。大自然在使我们成熟的过程中,至少也要我们变得无私和高尚。
有关人性与价值的文章
但是,以为这样的研究最终能够挽救建立在道德观念上的宗教,这种想法实际上只是一种值得同情的错误,因为那种令人生厌的超自然现象的迷信与理性宗教毫无关系。所谓来自西奈半岛的雷声以及所发现的两张石桌,与“十诫”以及上帝的存在毫无关系;同样,所谓人死后灵魂不死,与超世俗的永垂不朽也不能同日而语。换言之,幻觉的出现充其量只能是我们更加意识到灵魂出现的心理基础,但并不能证明灵魂真的能脱离肉体而存在。......
2023-12-04
虔诚,按照罗马人的理解,意指人类对其生命源泉的敬仰和依恋,以及由此而获得的安稳生活。对事物的虔诚不是出于其内部的价值,而是鉴于其与虔诚者自身及其命运之间的密切关系。然而,虔诚却是相当理性的,它是精神对其化身的感恩。但是,虔诚或真正的忠诚决不应当如此。事实上,虔诚只是与无私的理智联系在一起。对某些人来说,人类就是虔诚的对象。然而,这种虔诚非常模糊不清。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宇宙心怀虔诚呢?......
2023-12-04
把遭到否定的东西看成是可能的,这是祈祷的最本质的方面。在一定情况下,任何对理想的追求和祈祷,都不可能违背命运。循规蹈矩是一切宗教的根本要求,顺从是一切祈祷的基本特点,这并不是因为存在的事物是最佳的,而是因为理性可以追求最佳的事物。然而,祈祷虽然是在追求神性,但最终会因祈祷者自己的缺陷而蒙羞。虽然祈祷不能实现物质财富,但却可以获得精神性的东西。......
2023-12-04
把这种追求应用到情感上,便形成了柏拉图恋爱。柏拉图通过对辩证法的研究,把感官所感觉的对象与理性直观的实体、现象与理念作了形而上学的区分。实际上,正是对美以及理想爱情的洞察,成为柏拉图创建普遍体系的关键。柏拉图从其自身的经历中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柏拉图说,它们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我们对其作出判断时,这些现象就发生了变化。......
2023-12-04
哲学家已不再对艺术大加指责了。也许他们认为艺术对他们的影响微乎其微,不值得大惊小怪;也许他们的体系缺乏严密性,根本不能去非难其他任何事物;也许是疲于解决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他们希望道德与艺术之间能和谐一致。艺术对于个人情感而言,它只是表达,而不是干预。艺术的目的似乎在于唤醒冲动,但是,艺术家往往不可能实现这一目的。艺术的善是全面的,也是终极的。在艺术中,即使是恶的东西,也不具有危害性。......
2023-12-04
一般而言,人们对美并不敏感,大部头的美学著作完全取决于那短暂的真实快感和直觉。即使那些平时以回忆过去好时光而获得安慰的追美者也难得有机会遇到美。我们的感觉所给予的快感通常只是微不足道的或者说是难得一见的。当美感不断扩散并变得清晰的时候,审美情趣便会形成,进而产生出意识和用语言表达的判断,并且不知不觉地反复出现。这些高水准的审美标准很容易通过引导而达到。......
2023-12-04
与此相类似,基督教必须迎合和容许世俗的习惯和情感。我们很容易把抽象的和理想化的基督教归因于早期的基督教徒,而忽视后来世俗所起的作用,事实上,基督教的仪式主要来自世俗。这些都使得基督教传统增加了世俗的东西,这在福音、弥撒、祈祷书或神学家那里几乎是找不到根据的。然而,这些增加能很好地成为基督教的基础,因为它们同样是建立在人的本性之上。......
2023-12-04
正因为如此,友谊是随着产生友谊的环境发生变化而变化的。如果人的生活与思想不发生变化,友谊就能经久不变。具有相同教养或职业的人,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产生友谊,那是由于习惯所造成的。然而,事业有成的人、年纪较长的人、经验较丰富的人,他们的友谊完全不受这些限制。与女士谈话,需要彬彬有礼,而这种样子显然有疏远之感,从根本上说,与友谊是不搭界的。......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