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重或年龄稍大者贴于两侧肺俞穴,每日换药1次。病情轻或幼儿可贴一侧或2天换药1次。其中:肺炎37例,治愈16例,显效21例;支气管炎394例,治愈152例,显效104例,好转119例,无效19例;支气管哮喘46例,治愈4例,好转32例,无效10例。总计治愈172例,显效125例,好转151例,无效29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咳喘)。兼治慢性支气管炎。每日1次,每剂药可连用7天。另一方为本方减麻黄、半夏。......
2023-12-04
(一)气管炎膏
【组成】川乌、草乌、麻黄、细辛、白芷、天南星、白附子、川椒、皂角刺(去核皮)各150克,香油250毫升。【制法】将上药油炸后去渣,再把油烧开,徐徐放入樟丹400克,并不断用木棒搅动,待樟丹熟后,滴水成珠,试其硬度(卡断为度),此时断火,将锅离开火焰,温度下降,膏药能拔丝时,就放冰片100克搅匀,2分钟后,加研细的白砒20克,薄荷脑4克。搅匀摊于牛皮纸或白布上备用。【用法】用时先针刺天突穴1~1.5寸,不留针(斜刺),再将膏药1块(10~15克)贴于刺过的穴位上固定,每5天更换1次。3贴为1个疗程。休息7~10天后再行第2个疗程,至愈为度。【功用】止咳、祛痰、平喘、消炎。【主治】支气管炎。【疗效】多年使用,颇具效验。【附记】引自1971年《山东医药》(2)。
(二)止喘膏
【组成】川乌、当归、白及、茯苓、草乌、乌药各18克,连翘、白芷、木鳖子、赤芍、白薇各24克,肉桂24克,猪牙皂、桑枝、枣枝、桃枝、柳枝、槐枝各15克。【制法】上药经麻油1 500毫升浸泡1夜后,熬焦去渣,入飞黄丹500克使如麦色,再以桃柳棍2根搅至滴水成珠状,入乳香、没药细末各12克搅匀,备用。【用法】用时取膏适量摊贴于肺俞穴(双)上,每2天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红霉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静滴及口服气喘片,溴己新(必嗽平)片等对症治疗。【功用】祛风散,除痰开结止咳。【主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00例,痊愈40例,显效45例,好转6例,无效9例。【附记】引自1991年《中西医结合杂志》(5)。
(三)桂附散
【组成】附片、肉桂、干姜各20克,山柰10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法】先用拇指在两侧肺俞穴(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用力按摩半分钟左右,使局部潮红。再将药粉1小撮放于穴位上,并以医用胶布3厘米×3厘米贴牢即可。隔日换药1次。【功用】温经、散寒、止咳。【主治】急慢性咳嗽,尤以风寒型效果更佳。【疗效】治疗急、慢性咳嗽数十例,均能奏效。尤以小儿风寒咳嗽,效果更佳。【附记】引自1985年《湖北中医杂志》(1)。(www.chuimin.cn)
(四)清热化痰膏
【组成】六君子丸加胆南星、香附、黄芩、黄连、麦冬、枳壳、石菖蒲、生姜、竹茹各等份。【制法】麻油熬、黄丹收。【用法】每取适量,贴肺俞穴(双),外加固定。【功用】健脾清肺,化痰止咳。【主治】咳嗽(脾虚痰热型)。【疗效】临床证明,本方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附记】引自《理瀹骈文》。
(五)九味止咳膏
【组成】黄芩、桑叶、连翘、半夏、茯芩各40克,陈皮30克,甘草、杏仁各20克,白芥子10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法】取药末适量,用清水少许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处。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7次为1个疗程。【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急性支气管炎(咳嗽)。【疗效】屡用效佳。【附记】引自《外治心悟》。
有关穴位贴敷治百病的文章
病情重或年龄稍大者贴于两侧肺俞穴,每日换药1次。病情轻或幼儿可贴一侧或2天换药1次。其中:肺炎37例,治愈16例,显效21例;支气管炎394例,治愈152例,显效104例,好转119例,无效19例;支气管哮喘46例,治愈4例,好转32例,无效10例。总计治愈172例,显效125例,好转151例,无效29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咳喘)。兼治慢性支气管炎。每日1次,每剂药可连用7天。另一方为本方减麻黄、半夏。......
2023-12-04
三是药贴穴位,便于观察,即有不适,可立即将药物撤除,不会发生毒性反应。更有体虚、衰老稚弱者,不能服药,贴敷药力甚轻、作用徐缓,无窒碍,无牵掣,无沾滞,尤非此疗法不可。(二)注意事项1.治病要遵内治之理,重视辨证论治。4.穴位贴敷后要外加固定,以防止药物脱落或移位。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过敏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不宜采用贴敷发泡治疗。10.贴敷治病,可单用本疗法,亦可与内治或其他疗法并用。......
2023-12-04
2小时后取下,每日贴2或3次。引自《外治心悟》。(三)冠心药袋方细辛50克,荜茇30克,当归、藿香、半夏各40克,乳香、没药各10克,红花、白胡椒、冰片各20克。取药袋外敷于心前区阿是穴,外加包扎固定。本药袋可连用7天,用时松动即可。共研细末,以姜汁调成糊状,外敷于膻中、心俞、阿是穴上。待症状减轻后除去。每日换药1次,连用9天。冠心病,心房纤颤。......
2023-12-04
(一)理论依据1.理本内治中医治病,不外乎内治与外治两法,均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2.用本经络贴敷用药与针灸疗法一样,亦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临证治病,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均是以“愈疾”为目的。(二)作用原理穴位贴敷治疗内外诸疾的理论依据是“调节经脉、平衡阴阳”。贴敷治病之所以能收到上述三大治疗作用,主要依赖于药物刺激穴位产生的局部刺激作用和经络的调节作用,即穴效和药效双重效应的结果。......
2023-12-04
治疗15例,男14例,女1例;轻度心绞痛10例,中度心绞痛5例。治疗最短3天,最长4个月,平均14天。止痛生效时间多在1周后。一般贴2~3天,心前区疼痛即止。24小时后去掉药膏,隔日贴1次,15次为1个疗程。经1~1.5个疗程,其中29例有心绞痛者,显效20例,改善2例,无效7例。取本药散适量,用白酒适量调和成糊状,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央,贴于心俞穴(双)或心前区疼痛处。......
2023-12-04
治疗25例,其中风热型头痛15例,肝火头痛10例。(三)头痛散生草乌、天南星、生白附子各30克,葱白7根,生姜40克。验证5例,均痛止。风寒头痛及夹脑风。(六)头痛膏川芎、白芷各30克,细辛、川红花各10克。风寒头痛及瘀血头痛。治疗100例,其中风寒头痛30例,瘀血头痛70例,用药1~2个疗程,痊愈90例,显效7例,有效3例。头部有外伤史、复感风寒所致的头痛尤为适宜,用之无不立验。......
2023-12-04
(一)外贴截疟膏白信石适量。间日疟,寒战、发热、汗出、间日而发者。24小时后将药取下。取上药泥贴敷于内关穴(双)上,用敷料或手帕固定。退热为缓慢下降,基本不出大汗。又用大蒜3瓣(捣烂),或桃仁14粒(捣烂),依上法贴内关穴,效果亦佳。(四)截疟膏槟榔21克,吴茱萸9克。取上药末适量,用茶水调成糊状,于发作前3小时,取蚕豆大药泥置双侧内关穴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用3次。......
2023-12-04
用时取上药膏30~45克,分别贴敷于肝区(肿处)、肝俞(双)穴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本方具利水逐饮之功,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甚佳。选取水分穴、肝炎穴和右侧肝俞穴。伴有脾大者加敷缩脾穴。治疗80例,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9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13.4年;慢性活动性肝炎64例,早期肝硬化16例,伴轻度腹水8例,脾大10例。......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