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穴位贴敷:疗法优点与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疗法优点与注意事项

【摘要】:三是药贴穴位,便于观察,即有不适,可立即将药物撤除,不会发生毒性反应。更有体虚、衰老稚弱者,不能服药,贴敷药力甚轻、作用徐缓,无窒碍,无牵掣,无沾滞,尤非此疗法不可。(二)注意事项1.治病要遵内治之理,重视辨证论治。4.穴位贴敷后要外加固定,以防止药物脱落或移位。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过敏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不宜采用贴敷发泡治疗。10.贴敷治病,可单用本疗法,亦可与内治或其他疗法并用。

(一)优点

1.适应证广。凡临床内外各科诸疾,为内治或针灸所能疗者,皆可用本疗法治疗。

2.贴敷治病,简便易行。

3.疗效显著。本疗法来源于实践,并行之有效。

4.安全可靠,不良作用少。一是治远其所。经云:“诛伐无过,是为大惑。”贴敷治病,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则上下不犯。二是治无贻患。贴敷治病,不走迂途,随病之进退,应变斡旋,中病即止,脾胃无伤,生机无害。贴敷治病,不经过脾胃,故不致伤害脾胃而影响水谷精微之输布,虽有攻伐,但不直接连及脏腑、作用缓和,因此,可以避免五脏气血损伤及由此产生的阴阳偏胜的病变。三是药贴穴位,便于观察,即有不适,可立即将药物撤除,不会发生毒性反应。故《理瀹骈文》云:“外治先治而不效,亦不致造成坏证,犹可另易他药以收效,未若内服不当则有贻误病机之弊。”

5.可补内治之不足。内服汤药,有时病气与药气相格拒,药入胃即吐,不能纳药,或患者服药怕苦,医者为之束手。而贴敷治病,则无此虑。更有体虚、衰老稚弱者,不能服药,贴敷药力甚轻、作用徐缓,无窒碍,无牵掣,无沾滞,尤非此疗法不可。实可补内治之不足,于衰老稚弱及怕苦、不纳药者尤需。

(二)注意事项

1.治病要遵内治之理,重视辨证论治。贴敷治病,同样要按照中医基本原则,辨证选方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贴敷部位(穴位)要按常规消毒。因为皮肤受药物刺激会产生发红、水疱和破损,容易发生感染。通常用75%乙醇棉球行局部消毒。(www.chuimin.cn)

3.合理选择稀释剂调和贴敷药,有利于发挥药物之药效作用。如用醋调贴敷药而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虽用有猛药,可缓其性;酒调贴敷药,则起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虽用缓药,可激其性;水调贴敷药,当取药物性能等。又热性贴易效,凉性贴则次之。

4.穴位贴敷后要外加固定,以防止药物脱落或移位。通常选用纱布覆盖,医用胶布固定。若贴在头面部,外加绷带固定特别重要,还可防止药物掉入眼内,避免发生意外。

5.同一部位(每个或每组穴位)不宜连续贴敷过久,要交替使用,以免药物刺激太久,造成皮肤溃疡,影响继续治疗。一般为每日换药1次。同时用药厚度要适中,不可太厚或太薄。

6.头面部、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进行发泡,以免发泡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过敏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不宜采用贴敷发泡治疗。

7.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起流产。

8.小儿的皮肤嫩薄,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贴敷时间也不宜太长。

9.要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中病即止。或有不适,要立即撤除药物,并易方贴敷,以愈为度。有皮肤过敏或皮肤破损者,不宜用此法。

10.贴敷治病,可单用本疗法,亦可与内治或其他疗法并用。只要适当,常能相得益彰。如以贴敷治其标,以内治治其本,即是其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