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参与式教学法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参与式教学法实践

【摘要】: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显然有必要对参与式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因为这一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武汉东湖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 任莹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引入参与式教学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包括参与性与合作性相结合、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知识性与情境性相结合等。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社会,思考人生,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特点。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仍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填鸭式,满堂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不出来,以至于教学效果欠佳。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显然有必要对参与式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因为这一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掌握所学知识并侧重灵活应用。这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和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高。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参与性与合作性相结合

参与式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与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来进行教育与学习,只有在参与的基础上,师生才能动用肢体与思维的运动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只有在合作的基础上,师生、生生之间才能交流思想、协同工作、完成任务、达成目标。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加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不允许有被忽视者、不允许有被遗忘者。教师应从学生不同能力层次、不同性格特征、不同需求方向来设计、安排、组织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处在教师的关注和关怀下,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但是,课堂是一个整体,在照顾到每个个体学生参与性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性,注重相互交流。

(二)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也就是说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也要发挥好老师的主导性。规范性是指在宏观上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笔者所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教师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为切入点,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纲”中之“要”做文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国史、国情的基础之上,真正领会历史和人民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但是,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曾经讲过:“只要做得好,每一次演讲都有其不可模仿的特别形式。每一次有价值的演讲,可以因主讲者不同的态度而迥然相异。”所以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灵活性。灵活性是指在微观上,就学生而言,演讲方式不拘一格,包括内容的敲定、结构的安排、图片的选取、课件的制作、演讲的方式、表达的技巧等,均有自主的发挥空间。教师对参与体验式教学进程中的学生演讲的点评,不要固守某种单一标准或模式,而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知识性与情境性相结合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传播知识、发展能力、健全人格。高校思政课教学更是如此。可见,知识性是教学活动首先要满足的条件,不具备知识含量的教学只能是教育在形式上的架空。任何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对从1840—2009年的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学习、了解是基本内容,教学中不能脱离这些基本知识。而情境性是参与式教学法的一大特色,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如图片、PPT、相关影片等展示要学习的学习内容、表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这种情境教学是基于学生专业知识、生活环境、能力基础和兴趣倾向之上的,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容纳历史知识,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融入情境之中的知识教学将是高效的教学,而融入知识因素的情境教学是区别于“游戏”的关键所在。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施

受当前高校思政课课堂人数和课时量的限制,在课堂上彻底使用参与式教学有一定难度。因此,当前思政课教学可以采取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这样既可以保留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又可以发挥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以下是笔者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准备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普遍存在内容繁多,而课时相对较少的问题,教师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全部内容讲完。为此,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针对学生特点选择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历史,在假期进行调研,将调研结果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做好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演讲内容。也可以先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学生对他们了解比较深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将研究成果写成书面报告或制作成课件或排演成节目等。(www.chuimin.cn)

(二)课中,引导学生参与讲课

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做老师、主持人、演员等。学生参与讲课的形式主要有下列几种:(1)学生呈现和说明已准备就绪的内容,如笔者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一直采用的“精彩十分钟”,每堂课留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上台讲自己准备的内容,形式包括有新闻速递、时事开讲、演示幻灯片、讲解题目、音像资料、照片图案、讲故事等;(2)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如情境小品表演、辩论、小组竞赛、嘉宾访谈等;(3)学生互相问答、师生互相问答,最后做好小结。

(三)课后,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总结和评价

根据教学内容,在相关内容学完以后和期中、期末,都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和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小组) 互评、师生互评,然后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参与式教学法顺利进行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实施有几个关键点,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宽容、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应用参与式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教师应减少威严感,增加亲切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赏识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后也要多与学生沟通,用心去倾听和交流一些关于学习、生活、理想等方面的想法;课堂上对学生的任何发言,无论正确与否,都要给予认可和肯定。很多时候,学生在回答提问时看似很荒谬的答案,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可能就是一个创新,因此,对学生要多鼓励、引导,而不能随便否定、批评。

(二)做好参与前的充分准备

参与式教学的课堂效果就在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而背后是需要教师恰当的设计构思。教师要在参与活动前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和知识经验储备,不断完善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衔接问题。参与式教学设计中,学生参与的主题发言,教师需要提前布置给学生。哪些章节适宜展开讨论,哪些章节适合进行主题发言,每一堂课设哪些问题,每一学期主题发言、讨论、调查报告陈述和汇报演讲占教学课时的比例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课下花时间精心设计和组织,否则会影响参与式教学的效果。

(三)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会参与式教学的运用

小班教学开展参与式教学较为容易,而一二百人的大班授课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相对难度较大,弄不好会“放羊”,也可能造成部分学生“搭便车”。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课堂人数基本上在100左右的状况,不能为了参与而参与,而是要结合课堂实际,将参与式教学与传统方式教学恰当结合,扬长避短,一切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

总之,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这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践的共识,而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德]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