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构建独具特色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

构建独具特色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

【摘要】:组建一支独具特色的民办普通高校师资队伍——以脱离母体,变身民办高校的独立学院为例武汉东湖学院思政课部王琼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办教育从无到有,异军突起,对中国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011年上半年,有10多所独立学院脱离母体,变身民办高校,而在这些“真独立”的独立学院背后,还有300余所独立学院仍然“按兵不动”。要实现这样的良性互动,则需要有针对性地组建一支具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组建一支独具特色的民办普通高校师资队伍——以脱离母体,变身民办高校的独立学院为例

武汉东湖学院思政课部 王琼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办教育从无到有,异军突起,对中国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民办普通高校的定位出发,分析了民办普通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要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运用“人格本位”理念组建一支独具特色的师资队伍。

“统计表明,2007年底,全国共有民办普通高校1224所(其中独立学院318所),若仅以学校数量来说,与全国公办普通高校1908所相比,已逾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规模。”[1]独立学院(最初被称为民办二级学院)是在1999年以后在各地根据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式创造出来的,是专指在公立普通高等院校中设立的、以民办机制进行管理运作的学院。“2008年下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则明确规定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2]经过数年的发展,一部分独立学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冀求找到一条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2011年上半年,有10多所独立学院脱离母体,变身民办高校,而在这些“真独立”的独立学院背后,还有300余所独立学院仍然“按兵不动”。教育部2008年颁布的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为独立学院设定了5年的改革过渡期,期满后,独立学院有三条“出路”:继续作为独立学院存在、转民办高校、撤销或合并。独立还是不独立已经是道必答题,且无论独立还是不独立,独立院校都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作出准确的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就业与招生的良性互动,从而使独立院校有生存的保障和发展的可能。要实现这样的良性互动,则需要有针对性地组建一支具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一、民办普通高校需把准脉搏,作出合理的定位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现代大学的发展都将面临三种选择:(1)现代大学必须认识到大学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知识产业部门,一个核心产业部门;(2)现代大学必须认识并着力提升本身的自增殖能力,以应对“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滞涨现象”;(3)现代大学必须认识到传统的高等教育分类法和知识经济要求的矛盾正在显露出来,因而必须重新分类。大约只占全国大学总数1—3%的大学,主要从事知识生产,奉献社会的即所谓“知识贡献”(江泽民语),这类大学,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称为研究型大学;其余占全国大学总数95%乃至95%以上的大学,主要从事知识的传播、应用、开发、处理、培训和社会服务,通俗地说,主要是教师教课,培养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众多人才,即所谓“人才支持”(江泽民语),这类大学,迄今为止尚无合适的名称来称呼它。当代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克尔(Clark Kerr)阐述:这类“大学越发不再是精英分子的专业性的、阶级取向的机构,而更多是大众的一个市场取向的工具。这是一个基本的结构重组”[3]。民办普通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恰是和“这类”大学的情形相符合,因此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要把准脉搏,找到合理的定位。

2000年,克尔哀怨地说,大学扩招之后,“高等教育将越发成为劳工市场的附属品”[4]。其实,克尔先生无需伤感,因为现代大学绝不是“劳工市场的附属品”,而是如马克思说的“生产劳动能力”的“工厂”和“产业部门”。克尔指出的正是知识经济时代95%以上的大学,正在成为通过知识的传播、应用、开发、处理、培训和社会服务,为社会各行业提供各级各类的“人才支持”的场所这一现状。由此可见,国内许多基本上没有“知识贡献”能力的大学,千方百计地为自己加冕“综合研究型”、“知识研究型”、“科研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综合研究教学型”等桂冠和拼命想挤进那个“1—3%”的努力,是非常值得反思的。明智的倒是取其反面,放下身段,按照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年周年大会上的指示,老老实实地去做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的工作。[5]毋庸讳言,在这个十字路口上,民办普通高校是走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前面的,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脚踏实地地走在江泽民同志指引的“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道路上。

二、依据学校定位建设一直独具特色的师资队伍

哈佛前任校长詹姆斯·科南特说:“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6]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下,针对由公办学生转为民办学生的教学对象,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需重新审视和研究,这就要求建立一支适应民办普通高校的有特色的自有专职教师队伍。

那么,如何组建一支符合独立学院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师资队伍?

(一)构建合理的教师梯队

民办普通高校需要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青年、中年、壮年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竞争力。学校要注重引进学科带头人,一些治学态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的离退休老教师,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将年轻教师“扶上马,送一程”。在录选教师时,要倾向于高学历且有工作经验的中年教师,要改变当前教师队伍梯度中中年教师处于“断层”的失衡现象。青年教师经验尚浅,但具有接受力和创造力,极具上升空间和可塑性,是教师群体中的新鲜血液,要给予成长时间,将其培育成与独立院校同步发展的特色群体。通过对“老中青”比例的调整,“构建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进出有序的流动层,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以外推内,在动态中稳定骨干,在流动中优化队伍”。

(二)加强对专任青年教师的培养

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最大,他们是学院发展的后备力量。因此,要想优化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必须把焦点锁定在青年专任教师身上。“一名成熟的教师要经过三个时期:一是职前学习期,主要是学习学科知识和教育原理;二是初职时期,约2—3年,在学校中经过老教师的指导和实际锻炼,逐渐融入教师角色;三是成熟阶段,约需3—5年,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反思,逐渐熟练地掌握了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教师”[7]

民办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的人事管理采用合同制,编制多挂靠在人才交流中心,这使得学校专职教师的有关社会活动、劳动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问题无法解决,因此,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泥饭碗”,进而缺乏职业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一旦遇到一个效益好或者发展前景好的职业机会就会选择跳槽,这样就造成了民办普通高校专任教师队伍稳定性不高。没有长久的稳定发展意向,就难以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www.chuimin.cn)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民办普通高校可以通过提供给教师充分而又全面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以增强教师的职业安全感;另一方面,学校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帮助青年教师学习成长,用包容信任的心态来激励教师,促进教师的整体发展。

三、运用“人格本位”理念促进民办普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吉利大学执行校长罗晓明在《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中提到,吉利的“人格本位”中“人格”的含义是:通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这个总和实际上是一个统一体,反映了一个人在心理、生理、社会、道德、文化等各方面所应达到的和谐统一的境界。“人格”这个源于希腊语Persona的概念,也称个性,原来主要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

“人格本位”体现的是一种对于健全人格理念的追求。基于民办普通高校的定位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民办普通高校可遵循“人格本位”理念,培养一支全面发展的师资队伍:(1)要有健康体质,能够适应繁重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2)要有认知自我、估计自我的能力——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3)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思想,活到老、学到老。(4)要有创新意识、创造才能,要有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心并为之做出努力。(5)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深悉“外圆内方”、“和光同尘”的哲理。(6)要爱岗敬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7)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而引领时代的发展。(8)要正确理解阳光和黑暗、美好和丑陋之间共存的原理,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不为假象所迷惑,亦要坚信阳光必将驱散阴霾。(9)要富有同情心和宽容心,严谨处事,亦常怀悲天悯人之心,且具豁达大度之貌。(10)要十分热爱自己的生命、热爱社会和人民,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志在实现自我。(11)要有强烈的独立思想,训练透视人生的眼力,冶炼处变不惊的能力。(12)要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智商和情商水乳交融,以培育健全的人格。

民办普通高校可以用“人格本位”的理念培育一支适合学校发展且独具特色的师资队伍,将“人格本位”的理念贯彻到师资队伍的培养中去,进而教师再将这种理念潜移默化到学生中去,从而将“人格本位”的理念广泛传播,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注释】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07教育统计摘要[R].2008:9,13,14,19.

[2]吉林大学主考自考招生网.http://www.jlzkbk.com/.

[3]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M].高銛,高戈,汐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2.

[4]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M].高銛,高戈,汐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66.

[5]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科教兴国动员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6]张芹,孙冬梅,浅析独立学院专职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8(2):14-15.

[7]顾明远.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