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迁移理论与英语教学:认知语言学视角

迁移理论与英语教学:认知语言学视角

【摘要】: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迁移理论与英语教学武汉东湖学院外国语学院王小飒迁移是语言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学习策略,它不仅是一种学习现象,而且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一种认知转变,因为实现迁移的关键因素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语言教学的最高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使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语言的交际能力。认知语言学的迁移理论是关于语言习得的一个新的视角,并且不失为提高语言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迁移理论与英语教学

武汉东湖学院外国语学院 王小飒

迁移是语言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学习策略,它不仅是一种学习现象,而且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一种认知转变,因为实现迁移的关键因素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对于加强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能力,提高语用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语言能力及迁移理论

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表现。语言教学的最高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使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语言的交际能力。但是语言能力究竟如何界定,实现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究竟是什么,一直以来却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在其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在其后的能力发展中,不是呈现一个加速度的趋势,而是停滞不前,有时甚至出现能力后退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主观的,有的是客观的;有教学层面的,也有个体层面的。认知语言学的迁移理论是关于语言习得的一个新的视角,并且不失为提高语言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个体现有的学习不能脱离以往的经验,同样,当前的学习又不可避免地会对未来的学习产生某些影响。学习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大卫·奥苏伯尔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什么是认知结构呢?简单来说它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奥苏伯尔认为,对当前学习发生影响的不仅仅是先前的某次学习,还包括个体过去的经验,即累积获得的、按一定层次组织的、适合当前学习任务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最近的一次刺激—反应联结。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的因素”。

二、迁移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词汇教学主要受到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词语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忽视了对词语认知理据的观察与讲解。受此影响,大多数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而不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而利用迁移理论却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对英语词汇的记忆。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促进他们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在教学中相似的原理及法则的迁移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迁移现象。为了促进原理的迁移,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例如在英语派生词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具有共同词缀的词汇,在他们掌握这些词汇的基础上,再指导他们掌握构成这些词汇的基本原理。比如在教授表示“反义”这个意思的词缀时,教师应该先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词,如“unhappy”、“uncomfortable”等,在他们对这些词有了基本的认知后再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形成基本概念,然后再有计划、逐步地引导他们学习其他表示“反义”的词缀,如“in-”、“im-”、“il-”,并给予恰当的学习内容或练习试题,使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和概括这些词缀的不同用法,真正理解和掌握其构成的基本原理,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或方法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当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基本原理达到最有效的认知迁移时,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他们的词汇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师在英语同义词教学中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促进积极迁移的产生,防止同义词相似性的干扰。但是参加比较的词在性质上应该是有联系的,否则就难以比较;比较还要有明确的标志,并始终遵循同一标志进行,否则比较就会发生混乱。比如教师在讲解 “receive”的时候,应该把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的“accept”做比较,表明两者意义的相同之处,即都有“接受”的意思。然后再通过它们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两者意义的细微差别:“accept”有“欣然接受(他人提供的事物)”;而“receive”虽然也有“收到”的意思,但不一定会接受。对两个词语做系统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精细而深入地认识两者的异同,从而既可以避免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学习的干扰,又有利于新旧知识的结合,从而促进积极认知迁移的产生。

(二)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而是创造性地去理解作者传输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必然会影响到他当前的阅读。已有的认知结构可能会促进阅读,也可能会阻碍阅读。但如果阅读材料的阅读情景与阅读者的心境呈现出某种一致性时,那么就会产生很好的阅读效果。因为,阅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感知觉过程,而是一个兼具认知和情感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充分认识并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阅读的迁移作用,并有目的地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认知实现积极的迁移。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图式因素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图式因素主要指文本图式,包括阅读者原有的知识、经历、行为习惯和有关阅读的技巧和知识等多个方面。根据图式理论,所有的输入信息都要与头脑中已有的某个图式相匹配,语义信息才能得以完成和继续。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建构有效的图式。首先,教师应针对同一类型的阅读材料让同学反复练习。其次,在达到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对这一类型的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后,再引导学生去发现阅读这一类文章的技巧所在,从而在他们的头脑中建构有关这类文章的图式。这样,在学生面对新的类似的阅读材料时,他们头脑中原有知识的广博经历就会使他们更易于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出相应的知识信息进行匹配处理。原有的阅读技巧和知识会帮助学生如何寻找重要的词汇、语句和段落等重要信息,如何根据阅读需要进行阅读等;原有的认知结构在面对新的阅读任务时就会产生正面的、积极的迁移作用,从而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速度能力等在内的阅读能力。

三、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www.chuimin.cn)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最重要因素。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概括水平越高的观念越多、越清晰、越稳定,越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而学生的认知结构除了来自个人因素外,还和教师的指导、教材的安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知识之间或情景之间的共同点,启发学生去概括总结,指导学生运用已学到的原理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举一反三,指导或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等,这都有利于促进积极迁移的产生。通常来说,在指导下的练习量越大,就越有可能产生积极迁移的效果;同时,在许多情景中,给学习者提供的指导越多,迁移的效果越大。但是,指导不能预先给出正确的答案,以免妨碍学习者主动性的发挥。

在教材的选择和安排上,要以概括水平较高的基本概念、原理为核心,基本内容之间要形成清晰的、有层次的联系,教材的呈现次序要遵循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两个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教材的设计思想充分展现给学生,既要注意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用已有的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如在学习了过去式后再学过去完成式时,就可以用有关过去式的知识来同化过去完成式,找出两者的共同之处进行认知结构的迁移;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辨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如学习同义词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个词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那个同义词在方言、感情色彩、文体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将知识纵向联系横向贯通,塑造学生的良好认知结构,从而提高迁移的效果。

四、结语

个体现有的学习不能脱离以往的经验,同样,当前的学习又不可避免地会对未来的学习产生某些影响,迁移始终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作为第二语言,英语的习得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始终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认知结构的迁移是关于语言习得的一个新的视角。有效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产生积极的迁移,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可以节省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减少他们学习的困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认知结构的迁移不失为一个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Langacker.R.W.Found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 [M].State of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 唐卫海,刘希萍.教育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安律.外语教学心理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 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5]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6] 陈建生.认知词汇学概论[M].上海: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7] 吴新民,梁君,戴海杨.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词类范畴[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