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饮料中Vc含量测定:分子荧光法成果

饮料中Vc含量测定:分子荧光法成果

【摘要】:分子荧光法测定饮料中Vc的含量武汉东湖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李田霞,朱华,殷吉昌Vc又名抗坏血酸,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维生素之一。本文采取分子荧光分析法测定饮料中的Vc含量。维生素一般由食物中取得,Vc在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丰富,在氧化还原代谢反应中起调节作用,缺乏它可引起坏血病。表1各饮料的荧光强度及对应的浓度由以上数据得知:统一葡萄多中Vc的含量为15.

分子荧光法测定饮料中Vc的含量

武汉东湖学院生命科学化学学院 李田霞,朱华,殷吉昌

Vc又名抗坏血酸,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维生素之一。本文采取分子荧光分析法测定饮料中的Vc含量。该法是基于Vc被Cu2+ 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DHAA),DHAA进一步与苯甲酸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产生荧光协同增敏作用,然后采取标准曲线法进行分析。

一、前言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即维持生命的元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如果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引起生理机能障碍而发生某种疾病。维生素一般由食物中取得,Vc在水果蔬菜中含量丰富,在氧化还原代谢反应中起调节作用,缺乏它可引起坏血病。

Vc的测量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液相色法谱、原子吸收和分子荧光等。本文采用分子荧光法对饮料中的Vc含量进行了分析。荧光分析法(fl uorescence analysis)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样品用量少且操作简便,因此,在卫生检验、环境及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生化和临床检验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实验部分

(一)主要仪器

Fluorescene Spectrophotometer(F-2700); pH计(SHP-3D );电热恒温水浴锅;玻璃恒温水浴锅(SYP)。

(二)主要试剂

CuSO4、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维生素C:分析纯。

统一葡萄多、统一鲜橙多、农夫30%果园果蔬:市购。

(三)原理

Vc本身不发射荧光,本实验是基于Vc被Cu2+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DHAA),DHAA进一步与苯甲酸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产生荧光协同增敏作用,通过对体系荧光强度的测定进行维生素C的定量分析。

(四)实验方法

在25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6mLCuSO4溶液、2.0m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2.0mL苯甲酸溶液、一定体积的Vc标准溶液、5.0mL pH=6.0的NaOH-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用蒸馏水定容,摇匀。在35℃恒温水浴中加热30 min,将溶液流水冷却至室温,在激发波长301nm、在发射波长404nm处,测量荧光强度If

三、结果与讨论

(一)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测定

在25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6mLCuSO4溶液、2.0m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2.0mL苯甲酸溶液、3.0mLVc标准溶液、5.0mL pH=6.0的NaOH-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用蒸馏水定容,摇匀。在35℃恒温水浴中加热30 min,将溶液流水冷却至室温,分别在280—350nm、350—450nm内扫描得到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如图1所示。

img87

图1 标准Vc溶液的荧光光谱(3D图)

从图1中可看出,当激发波长为301nm、发射波长为404nm时,体系的荧光强度最大,故本实验选择激发波长为301nm、发射波长为404nm。

(二)加热温度

配制浓度为6µg/ml的Vc溶液,分别在25℃、30℃、35℃、40℃、45℃下的水浴中加热30 min,将溶液流水冷却至室温,反应30min后,测试各体系的荧光强度If。所得结果见图2。

img88

图2 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强度

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为35℃时,既有利于提高体系反应速度,荧光强度最大,又不使产物结构受到破坏。因此本实验选用加热温度为35℃。

(三)加热时间

配制浓度为6µg/ml的5瓶标准溶液,在35℃加热温度下,分别加热20min、25min、30min、35min、40min后,测试出各体系的荧光强度If。结果如图3所示。

img89

图3 加热时间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www.chuimin.cn)

结果表明,在水浴中加热30min后,体系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且相对稳定。因此本实验选用加热时间为30min。

(四)缓冲溶液

溶液的pH值对体系荧光强度有较大的影响,实验测试了不同pH值对体系的荧光强度的影响。采用6µg/mL的标准溶液,在35℃加热温度下加热30min后,测量各溶液在pH值为5.0、5.5、6.0、6.5、7.0下的荧光强度If。结果见图4所示。

img90

图4 溶液的pH值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

由pH值—荧光强度的曲线可知,当pH值为5.9—6.2时,荧光强度If达到最大值且比较稳定。因此本实验确定最佳pH为6.0。

(四)表面活性剂用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溶液中分别加入1.0mL、1.5mL、2.0mL、2.5mL、3.0ml 0.6mg/mL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配成浓度为6µg/mL的标准溶液,在35℃加热温度下加热30min后测量体系的荧光强度值If。结果见图5所示。

img91

图5 CTMAB用量与荧光强度的关系

实验表明,当CTMAB的用量为2.0mL时,体系荧光强度If最大。因此本实验选用CTMAB的用量为2.0mL。

(五)标准曲线的制作

配制浓度为3.0、4.0、5.0、6.0、7.0μg/mL的一系列Vc标准工作溶液,确定实验的加热温度为35℃,加热时间为30min,pH值为6.0,CTMAB的用量为2.0mL进行测定,测定出各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If,并以荧光强度If对维生素C的浓度C(μg/mL)作图。见图6。

img92

图6 标准曲线

所作的标准曲线如上,维生素C浓度在3.0—7.0µg /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f=119.97C+28.82,相关系数为R=0.9993,线性相关良好。

(六)饮料中维生素C的测定

分别吸取三种饮料各1.0mL、1.5mL、0.6mL,先用0.45µm的滤膜过滤,再将过滤后的溶液转移到25mL比色管中并依次加入0.6mLCuSO4溶液、2.0m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2.0mL苯甲酸溶液、一定体积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5.0mL NaOH-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用蒸馏水定容,摇匀。在35℃恒温水浴中加热30 min,将溶液流水冷却至室温,在激发波长301nm和发射波长404nm处,测量荧光强度If,与标准曲线中荧光强度值对照,计算出各饮料的浓度。结果见表1。

表1 各饮料的荧光强度及对应的浓度

img93

由以上数据得知:统一葡萄多中Vc的含量为15.06 mg/100mL,比营养成分表上Vc的含量偏高;而农夫30%果园果蔬和统一鲜橙多中Vc的含量分别为9.87 mg/ 100mL和24.80 mg/100mL,略低于营养成分表上所示的Vc的含量。

四、结论

荧光分析法测定Vc具有操作简单、精密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该法可以应用于水果、蔬菜和药物中Vc的检测。本试验中,采用分子荧光法测定饮料中Vc的含量,确定了最大激发波长为301nm和最大发射波长为404nm,并在该波长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条件实验,从而确定了各条件实验中的最佳条件为加热温度35℃,加热时间为30min,pH为6.0,CTMAB的量为2.0mL。

参考文献

[1] Levine M,Conry—Cantilena C,Wang Y etal.Vitamine C pharmacokinetics in healthy volunteers:evidence for a recommeded dietary allowance[J].Anal Biochem,1992,(204):1.

[2] 张丽萍,吴小春,吴友谊等.国内维生素 C仪器定量分析进展[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2002,15(4):34.

[3] 赵兴红,郭新华.抗坏血酸的快速比色测定[J].中国药学杂志,1991,26(6):358.

[4] 童裳伦.荧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1,28(5):542—546.

[5] SchenkJ O.Miller E.Adams R N.Electrochemical assay for brain ascorbate with ascorbate oxidase [J].Anal Chem,1982,54(8):1452.

[6] 孙振艳,赵中一,郭小慧等.荧光分析法测定维生素C [J].化学分析计量,2006,15(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