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语境与言语交际的关系分析

语境与言语交际的关系分析

【摘要】:试论语境与言语交际的关系武汉东湖学院外语学院李萃语境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组成。言语交际就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人们的一切言语交际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并受这个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言语交际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际场合及交际双方的有关因素,以及言语表达时的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语境对言语交际有着制约作用。言语交际对语境的这种能动适应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试论语境与言语交际的关系

武汉东湖学院外语学院 李 萃

语境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组成。客观因素包括大至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小至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文章中的上下文等;主观因素包括语言使用者的目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经历、修养、爱好、性别、处境、心情等。言语交际就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人们的一切言语交际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并受这个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言语交际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际场合及交际双方的有关因素,以及言语表达时的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言语交际双方根据交际目的、动机所选择的话语都必须适合交际环境,都必须与形成交际环境的主客观因素相协调。离开了一定的交际环境,忽视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们的交际活动就会中断,社会交际就无法进行。

一、语境对言语交际的制约作用

在交际过程中,语境对于交际话语的表达和理解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和语义上的补充作用,这就要求交际双方都得把握好交际环境,力求说(或写)、听(或读)都能与之相吻合,方能收到预期的表达效果。这样,在言语交际中,发话者就不得不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恰当的言语表达方式进行交际。语境对言语交际有着制约作用。

(一)语境对声韵的选择

翻开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许多都饱含着声韵成分。文人们在用韵过程中是选用阴声韵,还是阳声韵或入声韵,与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严武的《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这首诗押的是阳声韵,阳声韵是以鼻辅音结尾的韵,读来铿锵悦耳,慷慨激昂。当它被用作韵脚,在诗中反复回环时,必令人振奋,给人鼓舞。因而当语境为浩然正气、英勇豪壮、慷慨悲歌时,文人们常选用阳声韵。可见,语境有异,用韵就不同。

(二)语境对词语的选择

当词语进入具体的言语交际活动时,它所具有的语义往往是非常丰富、又非常复杂的,有语言本身的意义,有环境给予的意义,如情境义、词外义和联想义等。从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主义我们称之为“情境意义”,即所谓的“言外之义”、“弦外之音”。这些意义只能从词语的具体语境中去领略,从前后文中去联系,用情感去感受,从关系中去推究,从共同的经验的联想中去体会。可见,词义对语境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反过来,语境对词语必然有着选择性,并不是每一个词语都能走进某一特定的语境的。

(三)语境对句式的选择

汉语中有各种句式。人们选用句式的好坏与是否适合语言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孤立的一个句子(不管它是何种句式),如果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是很难说用得好不好的。事实上,同一个意思,到底选用哪一种句式好,还是应该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比较过后才知道的。例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这是一个定语后置的句子,也是一种倒装句式。如果把这个句子改写为“荷塘四面,长着许多蓊蓊郁郁的树”(所谓顺装句),那就显得平淡无味了。因为在这句的前边,写了荷塘边曲折的小煤屑路的“幽僻”,夜晚的“寂寞”,后边又写了若是遇上没有月光,便是“阴森森的”景象。为了与上下文相配合,渲染周围环境的气氛,突出当时当地的情景,选用定语后置的句式是很有必要的。

(四)语境对语体的选择

由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不同的社会活动领域内进行交际时,就对语言的使用提出了特定的要求,经过社会交际实践,就形成了一系列运用语言材料的特点和风格,这就是语体。语体大致可以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口语语体可再分为:一般语体、亲昵语体、客气语体、恭敬语体、权威语体等;书面语体又可分为政论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应用语体等。实践告诉我们,在语言交际中,一定语境中的主客观因素在一定的言语活动中互相关联、互相补充,并协同一致地制约着语言形式的选用。换句话说,也就是语境对语体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表达效果。

二、言语交际对语境的制约又有着能动的适应情况(www.chuimin.cn)

受话人要根据特定的语境来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怎样去理解发话人的语言本义或语用意图。自然语言的不规范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说,在所有的情景会话实例中,很难找到一个交际形式完全符合语言学家所框定的例子。但是为什么交际参与者还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呢?这是由于语境制约着受话人对交际符号的接收和理解,使其达到对发话人的语言本义或语用意图的心理认同。言语交际对语境的这种能动适应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从语境获得词语的特殊意义

离开交际环境而孤立存在的词语,只是抽象、概括的语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典所释的意义。但是一个词一旦进入了特定的交际环境之后,便具有了交际环境所赋予它的一种特殊意义。如“火”这个词,《现代汉语》里的注释为“物体煅烧时所发的光和焰”。当“火”作为独立词句进入交际环境时,会因交际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意义:如夜行者突然喊一声“火”,所表达的是“前面有人家,有落脚的希望了”的意思;而当两位抽烟的伙伴拿出烟来,其中一人按着自己的口袋说“火”,所表达的意思是他那里有火柴。

(二)从语境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中有不少包含感情色彩的词,但这些词的感情色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特定的交际场合,词语有时会改变原来的感情色彩。如“朋友”一词,本是中性词,“你真够朋友”这句话,当说话者用一种非常满意的语气和神态说出来,就是褒义词;而当说话者手指着听话者的鼻子,用一种气愤的语气说出来时,这个“朋友”就成了贬义词。

(三)通过语境消除歧义、确定词语意义

由于词语的多义性以及句子结构上的一些原因,有时一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若没有具体的语境,就很难确定它们的意义。例如“这孩子不会讲话”,既可以表示这孩子有生理缺陷,是个哑巴;也可以表示这孩子说话不知高低轻重,使人听了不舒服。

(四)通过语境推断句子具体信息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一些笼统的表达方式。例如汉语的“老规矩”本身只有一个笼统的意义,即“和往常一样”。然而不同的语境,它的具体含义就不一样。当孔乙己对酒店伙计说这句话时,对方的理解是“来一碗酒,一碟茴香豆”;当一个正直的老干部指示他的秘书如何处理行贿者送来的礼品时说这句话,对方的理解是“原封不动地退回去”。

(五)通过语境推断句子言外之意

有时人们并不把心里的话照直说出来,而是用别的说法向对方暗示。例如甲本来是想让乙关上窗子,可是嘴上却说:“这屋子真冷!”乙根据语境(如外面正在刮风下雨,甲身上的衣服很单薄,窗子是敞开着的,等等)进行推断,就可以明白甲的意思是要他把窗子关上。

总之,语境总是同人们的言语交际密切相关,并且相互依存,它既制约着表达一方的言语行为,又为交际对象正确理解话语的内容补充情境意义。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就要把言语交际和具体语境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