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社会心理学前沿:为大众服务的探微

社会心理学前沿:为大众服务的探微

【摘要】:《社会心理学前沿》前言《社会心理学前沿》俞国良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社会心理学一只脚站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另一只脚则处于社会变革的波涛起伏之中。”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社会心理现象,其研究对象包括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过程,即自我过程和群体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目前,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势头迅猛,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繁荣景象和极其旺盛的生命活力。2008年,我又应邀主编了《社会心理学经典导读》。

社会理学前沿》前言

社会心理学前沿》

俞国良等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社会心理学一只脚站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另一只脚则处于社会变革的波涛起伏之中。”著名心理学史家墨菲(Murphy,1972)如是说。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社会心理学主要脱胎于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众所周知,心理学属于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至今已有四位科学家因为心理学的杰出研究工作而荣膺诺贝尔奖,美国更是把心理学视为所有学科的七大部类之一。其中,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所有分支学科中的两个“重镇”。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社会心理现象,其研究对象包括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过程,即自我过程和群体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这里有两大发展态势值得关注:一是认知心理学对其影响的不断增强,二是人们对其应用兴趣的日益增强。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边缘学科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新闻、教育文化医疗环境等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间接生产力。尤其在认识、解释、预测和控制伴随全球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所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时,诸如经济危机、种族冲突、群体事件、民族冲突、地区贫困、违法犯罪、失业就业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方面,均具有重要而独特的贡献。目前,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势头迅猛,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繁荣景象和极其旺盛的生命活力。为了使人们对近年来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具体研究领域和某些专题研究领域的进展有所了解,奠定后继研究和应用服务的基础,我们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承担了一个社会心理学工作者应做的一项基础工作。这是编写这本书的初衷,也是一份殷殷的责任,一个痴痴的梦想!(www.chuimin.cn)

我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以来,一直对社会心理学情有独钟。由于各种原因,我原来的研究领域相对集中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但我一直把其中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作为自己的研究主题。几年前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后,我理所当然把研究重心扩大到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于是,在1997年翻译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基础上,有了200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社会性发展心理学》和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心理学》(2010年出版了修订版)。前者被作为发展心理学专业和社会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参考用书,后者有幸被列入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心理学基础课系列教材。2008年,我又应邀主编了《社会心理学经典导读》。此后,一直希望能有机会把近年来国内外社会心理学在学科建设、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进展介绍给大家。事隔两年,趁着到美国加州大学访学进修的机会,有时间和精力,终于梦想成真。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社会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辅助读物,《社会心理学经典导读》的姐妹篇,《社会心理学前沿》可供全日制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和哲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管理、新闻传播和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自学高考心理学专业的读者使用,也可供爱好社会心理学的大学生、研究生及党政干部、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参考、借鉴。上述社会心理学系列五部著作,也可以说是我们对社会心理学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一个交代,“窥一斑而见全豹”。接下来,我和研究团队会踏踏实实地做些社会心理学专题领域的实证研究。当然,我们更希望今后有机会结合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心理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研究,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服务,使社会心理学能真正走出学院的“书斋”,融入鲜活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间接生产力。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进展,国内已出版过不少同类书籍,但这些书籍大多受时代、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影响,往往把论述的对象局限在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理论知识方面,或是翻译和介绍,或是对社会心理学某一专题的阐述,重点都是以西方社会心理学为主,缺乏从社会心理学学科发展角度的整体把握。有鉴于此,本书按照社会心理学学科发展的逻辑,贯彻“宏观-中观-微观”的编撰思路,首先破题于社会心理学母学科——心理学的发展态势和发展走向,接着根据社会心理学的学科特点,阐述了蓬勃发展的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与挑战,以及社会心理学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然后,从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出发,分别论述了自我、态度、社会认知、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群体心理、主观幸福感、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等研究领域的新进展、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最后,从社会心理学的特殊领域或专题研究入手,讨论了我和课题组在自我意识情绪、情绪调节理论、自动情绪调节、过度自信、心理痛苦、共情、污名、社会比较、言语交际策略、权力和社会动机、智力和出生顺序,以及离异家庭子女、学习不良儿童和非言语学习不良儿童群体心理等方面,近年来在《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等学术刊物发表的评述。这样的体例安排,其主旨是有利于人们对社会心理学的总体把握,也有利于对具体研究领域或感兴趣的特殊课题的把握。

本书由我反复酝酿,三易纲目,最后确定编写原则、结构、内容、体例和样章。其中,我的博士后韦庆旺协助我做了许多组织协调工作,功不可没;策划编辑周雪梅博士也是亲力亲为。因此,本书更是团队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既凝聚了老一辈社会心理学家(如香港大学杨中芳教授)的指导,华裔社会心理学家(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彭凯平教授)的关爱,特别是美国心理学会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会前主席、加州大学尔湾分校Daniel Stokols教授的认可。同时,本书也包含了年轻一代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努力劳动和辛勤工作,大部分内容包括在博士生必修课程“社会心理学进展”中,在课题组内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讨论和修改,有的是几易其稿。文后均有作者说明,按序为俞国良、刘聪慧、乔红霞、彭凯平、杨中芳、Stokols、董妍、高明华、周雪梅、张宝山、王拥军、池丽萍、韦庆旺、樊召锋、曾盼盼和张登浩,以及赵军燕、侯瑞鹤、孙卓卿、王永丽、姜兆萍、闫嵘、邢淑芬和辛自强等。除三位特邀专家学者外,其余作者大多是十年来从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或在读的我的博士生、博士后。他们既是我的入室弟子,更是我的良师益友,有的已迅速成长为教授或博士生导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我则真正体会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的喜悦之情。

最后,衷心希望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日后不断有评述社会心理学进展的新作问世,使我国社会心理学工作者能始终把握该研究领域的前沿,站在社会心理学的制高点上,既脚踏实地又眼观四方地建设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心理学学科,真正使社会心理学一只脚稳步踏在科学实证的立场上,另一只脚坚实踏在中国社会变革的现实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社会心理学应有的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