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探寻大众心理学:解决学生素质教育难题

探寻大众心理学:解决学生素质教育难题

【摘要】:“学生素质教育千万个怎么办”丛书序言今天的社会现实,明天的科技发展,人类为争夺生存空间所进行的自我磨砺,已经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强化着人们的判断: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正是在这种无奈的寻觅和焦灼的企盼下,一套具有百科全书功能与特点的“学生素质教育千万个怎么办”应运而生。应当说,素质教育并不神秘,也并不深奥。素质教育是目的,是方向,也是手段。

“学生素质教育千万个怎么办”丛书序言

今天的社会现实,明天的科技发展,人类为争夺生存空间所进行的自我磨砺,已经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强化着人们的判断: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也就是说,面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面对今天翠绿明天枯黄的变革频率,面对未来社会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发展趋势,我们不仅要适应它,而且还要驾驭它;不仅要做得到,而且要做得最好。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人类创造文明的累累硕果,才能成为未来世界的强者和主宰。因此,素质教育是立身之本,素质教育是立国之本,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学生素质教育千万个怎么办”丛书(10册)之一

戈骆(俞国良)主编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1年出版

愿望是美好的,理论也无可辩驳。

然而当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仍然起着决定作用,当教育机制滞后于教育理论的今天,我们常常会目睹这样尴尬的现象:身心疲惫的教师和家长,把同样身心疲惫的学生推上拥挤狭窄的独木桥,满心憧憬、满腹期盼,喜怒哀乐自不必说,待到迈向社会这一大考场时,有的非但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甚至缺少起码的生存能力,成为家庭的累赘、社会的包袱,留给人们长长的一声叹息。叹息之后,人们也在冷静地思考:教育体制不能在一朝一夕得到彻底改革、素质教育无法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的时刻,能不能寻求一种既顺应现行的教育体制,又能够不失时机地开展素质教育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使尚处于受教育年龄的孩子少一些缺憾,多一份本领;少一些辛苦,多一份欢欣;少一些懦弱,多一份勇敢……正是在这种无奈的寻觅和焦灼的企盼下,一套具有百科全书功能与特点的“学生素质教育千万个怎么办”应运而生。该书总计9册,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经过编著者的精心策划和缜密筛选,构成了全方位、多侧面的素质教育整体,形成了这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并且以其对素质教育提供的独特思路,成为同类图书中的佼佼者。

应当说,素质教育并不神秘,也并不深奥。素质教育是目的,是方向,也是手段。如何把开发人的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手段具体化、形象化甚至是民族化,既需要胆量,也需要智慧,更需要经验。正是在这种大胆的尝试过程中,本书的鲜明特色浮出水面。(www.chuimin.cn)

其一,把素质教育规律寓于学生通常碰到的问题中,使素质教育真正有了操作的可能性。

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采取有效措施,调控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与教育的各要素,使其形成最优化组合,构成学生发展的最佳环境,以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达到社会所需水平。因此从何入手,怎样把空洞的理论具象化给素质教育研究提出了挑战。本书编著者从“智力开发”、“交际处世”、“心理健康”、“营养保健”和“娱乐情趣”等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提出问题,并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视角加以科学分析,清晰地勾勒出素质教育内容的基本框架,明确无误地导引出所落实的教育目的,即通过对问题的归纳、整理和解决,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进取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开创意识、风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形成具体可感的素质教育规律,达到身心各方面协调统一、健康发展。

其二,从儿童心理、兴趣和习惯入手,以养成训练为切入点,使学生在“对号入座”式的阅读中,轻轻松松地获得教益。

毋庸讳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许多烦恼问题甚至陷入误区。如“不愿分床独睡怎么办”、“喜欢看电视广告怎么办”、“与长辈相处不好怎么办”等等,这都是令孩子和家长深感困惑的问题,编著者以敏锐的目光,撷取生活中最敏感而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加以剖析,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促进个性自主和谐发展。

其三,是学生自修、家长查阅、教师参考“三位一体”的工具书。

从某种意义上讲,素质教育也是一种环境教育,它离不开受教育主体,更离不开客观环境,因为学生在成长中所显露出的习惯和个性端倪往往随时会表现出来,因此,家长和教师在其中将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编著者遵循这一特殊规律,以三种不同视角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使这部书既适用于学生自修,又适用于家长查阅,同时也是教师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与此同时,该书又不局限于某一问题的简单解答,而是传授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阅读者根据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这或许就是素质教育中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吧。

也许正是该书所拥有的价值和所显现出的鲜明特色,决定了它将具有无可比拟的号召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