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差生教育》后记:为大众服务的心理学探微

《差生教育》后记:为大众服务的心理学探微

【摘要】:《差生教育》后记江南四月,时值踏春佳节。《差生教育》俞国良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无奈我已年届而立之年,深感学识浅陋,见闻狭窄,不免忧心忡忡,本该在去年完成《校园文化导论》后即行搁笔,投师深造,终因无“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加上伙伴们的感情债时时压迫,挣扎中有了这部书稿的最初构架。然而,当我站在巨人肩膀上开始大量阅读差生问题的研究文献时,深感自己的渺小、无知。

《差生教育》后记

江南四月,时值踏春佳节。望着窗外闹闹春意,我鼓足勇气来“爬”这部拙作的后记。真是感慨万千,就算是另一种形式的“踏春”吧!

我从泥土中摸爬滚打出来,经过十几年千锤百炼的考试生涯,挤到大都市的一个角落,自然是一个幸运儿。但其间目睹同伴升学无望的悲哀,使我无论如何也骄傲不起来,反而种下了一个坚定的信念:懈怠便是对自己的犯罪!然而年少时谁也不懂这些,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差生”。我深替他们惋惜,并发誓替他们“申冤”。这就是这部书稿的最初写作动机。

《差生教育》

俞国良著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www.chuimin.cn)

无奈我已年届而立之年,深感学识浅陋,见闻狭窄,不免忧心忡忡,本该在去年完成《校园文化导论》(31万字,已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即行搁笔,投师深造,终因无“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加上伙伴们的感情债时时压迫,挣扎中有了这部书稿的最初构架。后又经反复酝酿,几易其稿,形成了现在的体系。

这部书稿自始至终是在钢琴的伴奏中完成的(因笔者几平方米陋室对面即是学生练琴房)。但我敢保证,书中内容可能夹有烟味、茶丝和晨曦,但绝没有渗进噪音;可能混杂忧虑、急迫和希翼的情思,但绝不带有歧视的痕迹;可能包含外行人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的意念,但绝没内行人深思熟虑的完整。它反映的是笔者孕育了多年的一个“胎儿”,仅仅是“父不嫌子丑”。至于“模样”究竟如何,我不敢妄下断语,自有读者评判。

在许多人看来,差生问题乃是学界一颗“芝麻”,不该与“西瓜”并列,更不该小题大做,但“芝麻”自有它扑鼻异香——有理论价值的现实课题,这大概是它当初吸引我的最大魅力。等书稿杀青后,这种感觉尤其强烈。

然而,当我站在巨人肩膀上开始大量阅读差生问题的研究文献时,深感自己的渺小、无知。幸亏师长朋友及时鼓励,才勉强“策马”走完了这段路程。至于其间的酸甜苦辣,自然不敢与友人分享,旁人也是极难体会的,就让它留在三十岁的记忆里吧!

最后,我要深深感谢恩师挚友的指点迷津,我爱人的无私奉献,吉林教育出版社领导,特别是责任编辑郑长利老师的垂青扶携。拱一拱手,向诸位再次道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