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校园文化导论》后记:以心理学为基础探讨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导论》后记:以心理学为基础探讨校园文化

【摘要】:《校园文化导论》后记终于捱到写后记的时候了。这样,我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破题,对提纲、体系、章节六易其稿,从1989年年底开始了《校园文化导论》的撰稿工作。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系统地探讨校园文化问题,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尝试。

校园文化导论》后记

终于捱到写后记的时候了。这意味着知识的劳作在“爬格子”的间歇中可以驻营修整,意味着产妇在经历了产前阵痛后可以见到自己的孩子了。然而,孩子是丑还是俊,留给我心目中的上帝——读者去评判吧!

《校园文化导论》

俞国良著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

我从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经过十几年风风雨雨的求学生涯,成为一个高校教师,始终怀着一种偏执的热忱,坚信这样一个事实:学校教育给予青少年的影响,除了必要的知识传授外,更重要的在于学校本身所具有的那种氛围,那种环境,即校园文化的熏陶,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于是,我结合自己的专业、大学生活中的感性经验以及经常去中小学调查研究的有利条件,从1987年开始从事校园文化课题的研究。内行人一看便知,这项研究属于教育社会学的范围,它对于我的知识积累来说,是一门全新的领域,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更大的困难有四:一是资料少,二是无经费,三是时间紧,四是条件差。面对上述困难,我除了自己设法购买一批书籍、复印一批资料外,还取得了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工作人员的同情和支持,他们为我查阅资料提供了诸多方便。在大批卡片、资料的基础上,我开始在六平方米的斗室里写作,耐暑夏,抗寒冬,大多数情况下是在香烟和茶水的陪伴下迎来第二天的黎明。这样,我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破题,对提纲、体系、章节六易其稿,从1989年年底开始了《校园文化导论》的撰稿工作。(www.chuimin.cn)

在撰写过程中,每当我气馁的时候,许多师长和朋友都伸出援助之手: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曾性初教授,浙江省教委主任邵宗杰、浙江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林和,杭州大学心理学系龚浩然教授、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奚从清副教授,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谷迎春研究员等老师对我的研究给予了热情鼓励和指导;《教育研究》的李月章老师、《教育评论》的黄新宪老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陈会昌老师、《上海教育科研》的徐子煜老师、《普教研究》的赵伟士老师等对我的研究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方展画、楚岛生、田杰、朱永祥、卢真金、韦志刚、王保进、施忆等同辈朋友和我爱人更是鼎力相助,为我完成书稿的撰写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依仗前辈的热心指教和同辈的赤诚相助,我这才、学、识三方面的瘸子终于气喘吁吁然而幸运地走完了这段途程。

时至今日,我向上述师长、朋友和读者奉献上这份研究,作为所偿还的感情债的一部分。

在把本书交付出版之际,我心中仍有些不安。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系统地探讨校园文化问题,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尝试。自己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修养很浅,再加上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尚不深入全面,唯恐自己搞出来的是一个“大杂烩”。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凭着自己对社会心理学的一点感悟,对校园文化的初步认识以及自己对学校教育现状的调查和观察,写出了自己对校园文化问题的认识和感受。如果说此书尚有一些可取之处,那么它应归功于我的母校和辛勤的园丁们。

最后要深深感谢我国著名教育家、华东师大名誉校长刘佛年教授在百忙中拨冗命序,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特别是责任编辑高华同志,他们不计经济损失,不以人论书,代表学术界和广大读者认可我的研究成果,惟此才得以成书。在此,我谨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