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职服务的心理学探微》自序我跻身中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纯属偶然。这部《为中职服务的心理学探微》,便是这些年来我对中等职业教育研究“误打误撞”的结果,亦算是向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前辈师长和领导们呈交的一份作业。......
2023-12-04
别让孩子成为易爆品——中国人民大学心理所所长俞国良一席谈[1]
记者:作为研究者,您对“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劣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和危险品”的说法怎么看?
俞国良:我同意。尤其对心理不健康引起的后果,我认为说得很对。因为一个社会中各个成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但是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该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晴雨表。提倡心理健康,不仅在于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更是立足于一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身心的和谐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适应学校环境和社会生活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德性修养。心理健康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记者:您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同时也是面临多种心理危机的关键期。”请问您说的这个时期的“多种心理危机”主要指的是什么?
俞国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但我认为7~18岁更为重要。幼儿期(3~6岁)会出现大量的心理行为问题,即跨入所谓问题年龄时期。这是一个“半成人”的学习时期,也是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的敏感期,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一个“疾风骤雨”的心理危机多发期,许多父母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多种心理危机包括心理成长问题、心理障碍问题和心理变态问题。在7~18岁这个时期,他们独特的个性正在形成,对人对事都开始有自己的看法,并处处要表现出自己的意愿,渴望摆脱父母和成人的庇护而独立行动,但又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表现为倔强、逆反、不服从、情绪激动、易发脾气等,这些都属于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多种心理危机表现最明显的是学生的心理障碍,如行为问题、品行障碍和学习困难等,社会上将有这些现象的学生统称为“问题学生”,学者们则称之为“异质群体”。这类学生作为“异类”,受到的消极评价较多,更易受到忽视或拒绝,往往被人扣上“问题”的帽子。但不可讳言,他们确实具有独特的心理表现和心理特点。例如,智力发展滞后,存在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和数学学习等方面的认知缺陷,从而造成学习能力差和学业成绩落后、学校处境不良的情形;同时还伴随着诸多的情绪困扰或情绪障碍,具体表现为行为问题和品行障碍,容易冲动、攻击性强、不合群、孤僻、敷衍、责任心弱、自制力差和敌对性强,以及违纪、说谎、逃学、打架等。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及时矫正,将会导致人格扭曲、心理变态甚至严重的心理疾病,酿成大错。
记者:这些问题确实给不少家长带来了无穷的苦恼。那么您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应对危机方面应该发挥哪些作用?
俞国良:问题学生的内心非常自卑、冷漠甚至敌视,这种情绪或人格上的缺陷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往往不表现出来。在心理学上,这种人群称为“心理障碍症候群”,一旦时机成熟便会蠢蠢欲动。因此,对问题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他们体验到积极情绪,树立学习自信心,重塑良好的学习品质,把学业失败的经历转化为学习动力,营造自我激励的心理环境,逐渐实现自身的转化。因此,针对问题学生的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就显得非常必要。
记者: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俞国良:新时期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是以课堂学习知识为主、以教材内容为本,还是从体验中学习,以过程为本?是圈在教室中听、记、考试,还是走出教室参与生活大课堂且自己计划和评估?是强调身份按部就班,还是以不同身份换位思考和启发讨论?是学用脱节,还是学以致用,直面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显然,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做法仍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给学生灌输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即使搞一些相关活动,也是本着居高临下的态度,试图让学生受益,实际上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门面工程”的现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同时,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也有待完善。应对上述挑战的方法之一,便是倡导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www.chuimin.cn)
记者:您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为什么大力倡导“自主自助”?怎样实施“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
俞国良:所谓“自主”是指自己的心理健康自己做主、自己负责;所谓“自助”,是指自己动手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服务。
倡导这种教育的理由之一是,学生的心理困惑和行为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也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大都是“90后”甚至“新世纪后”,非常强调张扬个性、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通常不愿意将自己的心理困惑和困难说给老师听,而更愿意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理由之二是,由于编制、职称、工作量、待遇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妥善解决,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艰难、生存境况不佳、队伍稳定性低。尤其在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多,心理健康教育任务重,此种情形更为严峻。如果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能改善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的窘境。
理由之三是其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虽然各地学校在不同程度上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了心理咨询(辅导)室,但整体情况并不乐观,表现为课程设置和管理比较随意,心理咨询室建设和使用不够规范。此外,上述途径都离不开教师且受其能力和水平的制约。
心理健康教育要有趣(形式活泼有吸引力)、有力(触到痛处与其心理需要紧密结合)、有用(简单、易操作和使用)和有效(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自主创新研制了一套融“学”、“知”、“评”、“助”为一体的心理健康自助仪和心理健康自助服务系统。该系统在人大附中、北大附中、三里屯小学和浙江、河北等地100多所学校进行了教育实验,反响不错。
心理健康自助仪以计算机硬件、内部配置、数据库和用户界面为支撑,以心理健康自助服务系统为核心。心理健康自助服务系统包括知识自助系统、自测系统、评估系统、家校互动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自测心理状况,正确评价自己,还可以帮助家长和班主任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实现便捷的家校沟通,建立家校联合呵护培养计划。
【注释】
[1]载于《光明日报》,2011年4月22日,记者宋晓梦。
有关为大众服务的心理学探微的文章
《为中职服务的心理学探微》自序我跻身中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纯属偶然。这部《为中职服务的心理学探微》,便是这些年来我对中等职业教育研究“误打误撞”的结果,亦算是向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前辈师长和领导们呈交的一份作业。......
2023-12-04
诊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 主任、博士生导师俞国良教授[1]近些年来,我国的各级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今年8月,教育部又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发了14号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前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不容乐观。此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咨询,轻视心理辅导;重视调适性心理,轻视发展性心理;偏重学生个体,忽视学生群体。......
2023-12-04
温馨短信连亲情[1]今年“三八”节,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军军的妈妈,收到了儿子发来的一条短信:“妈妈,今天是妇女节,是您的节日。时光荏苒,岁月的痕迹无情地爬上了您的双鬓,但它不是衰老的标志。感谢您为全家人尤其是对我无私的付出。祝您节日快乐!”“三八”妇女节,一条温馨的短信息本是寻常事,却让含辛茹苦的父母们唏嘘良久!......
2023-12-04
必须把这些话详细告诉孩子——就引进美国版“幸福教科书”《健康与幸福》专访 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1]问:俞教授,据我观察,现在的孩子非常不快乐,更难说幸福。确实,健康与幸福是一对孪生兄弟。此外,事故、意外伤害、传染病、环境健康和烟草使用也是威胁青少年健康与幸福的严重问题。后来细细一想,这可能是美国人把受教育者的健康与幸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难道“健康与幸福”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吗?......
2023-12-04
《差生教育》后记江南四月,时值踏春佳节。《差生教育》俞国良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无奈我已年届而立之年,深感学识浅陋,见闻狭窄,不免忧心忡忡,本该在去年完成《校园文化导论》后即行搁笔,投师深造,终因无“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加上伙伴们的感情债时时压迫,挣扎中有了这部书稿的最初构架。然而,当我站在巨人肩膀上开始大量阅读差生问题的研究文献时,深感自己的渺小、无知。......
2023-12-04
《普通心理学》俞国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众所周知,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奠基性课程,也是所有心理学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心理学课程。普通心理学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300分的成绩中占三分之一,这也表明了普通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本书最后附有有关普通心理学的综合模拟题,可作为考试前的热身练习。......
2023-12-04
让心灵荒漠变绿洲——心理专家、中央教科所俞国良教授 谈心理健康教育[1]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20%~30%的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也势在必行。......
2023-12-04
“创新课堂”有两个鲜明特色。当然,“创新课堂”丛书只是为学生创新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参考、自助,各地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且蕴含创新素质培养的小课题进行研究,这也是编写者的本意。......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