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心理学探微:为大众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探微:为大众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自主自助: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1]本期聚焦:“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劣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和危险品。”因此,我们主张在德育的框架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俞国良:在历经10年风风雨雨的探索后,我认为中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应包括自助系统、教育系统、咨询辅导系统和危机干预系统,其中自助系统是其他系统的基础,而目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自主自助的教育新理念与新视角。

自主自助: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1]

本期聚焦:“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劣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和危险品。”从一句流行语中,就可见心理健康青少年儿童的重要性。那么,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现状如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当前情况下,有没有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的新视角?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教授。

不能乱扣不健康的“帽子”

记者:作为一个个体,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具体表现为哪些方面?您是否能告诉我们一个简单易判断的标准?另外,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哪些人对学生的作用最大?

俞国良:对儿童青少年而言,心理健康是一种对学习与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主动、积极反应的学生,其心理便是健康的。但一定要避免对心理健康的绝对化、片面化理解,认为有一点缺陷和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而乱扣“帽子”,或者认为心理健康的人不能有一点烦恼。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是一个发展性问题,况且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也是相对的,绝对不能用类似于“考试成绩低于60分就是不及格”的标准来评判。

心理健康的学生首先是能够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慧和能力,并将获得的智慧和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其次,心理健康的学生应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保持个人独立性的同时乐于与人交往,并建立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再次,心理健康的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能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和拥有健全的人格;最后,心理健康的学生能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正视现实,适应环境,对学习与生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童青少年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关键期。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家长期望、教养方式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健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阶段,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体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态度和对学生的期望上;其次,教师的言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使用不当语言,以及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有过激言行;再次,作为学生人格的影响者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教师在学生的人格发展方面的影响仅次于父母。研究表明,60%的中学生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是师源性的心理健康问题。

鉴于家长和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家长和教师有必要掌握几种简单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如谈话法、档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自我反省法、情景模拟法和实践活动法等等,其目的都是运用心理健康的知识和理论,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或心理冲突,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在德育框架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记者:“既不能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德育,也不能用德育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对您的这一观点,您能否举例说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在哪里,又有哪些联系?

俞国良:毫无疑问,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所附庸的对象不同。德育目标和内容是社会选择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的附庸;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完全属于作为个体的“人”的自我完善,社会中每个正常的个体都是身和心的统一,每个个体都要求身体和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它是人的附庸。两者的内容和任务不同。德育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等各方面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对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自我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教育,重视对学生的个性、情感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和潜能的充分发挥。两者的工作原则不同。德育坚持价值导向原则,具有公开性和群众性等特点,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旗帜鲜明的评价、教育和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则秉持“价值中立”的原则,强调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要求在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www.chuimin.cn)

尽管如此,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体系中也存在着很多一致性。二者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我国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不管是德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必须服务于这一总体目标,只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二者所遵循的教育规律具有一致性,必须以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螺旋上升教育规律,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同时,两者的服务主体具有一致性,其服务主体都是学生,都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发挥教育功能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简单地把儿童青少年的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或心理问题,都不是科学的态度,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撒谎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故意撒谎,另一种是过失性撒谎。故意撒谎就是思想品德问题,如学生逃学为了赌博、玩电脑游戏而撒谎说头痛要请假,偷盗抢劫他人财产却瞒骗说是朋友赠送,诸如此类的问题既违反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违反了社会的行为准则,属于道德错误。而过失性撒谎则是心理问题,孩子为了不让家长打他,为了逃避老师的责罚,编造一些假话,这种撒谎是出于一种自卫或防御心理。解决心理问题就要用心理学的方法,这才是科学的态度和做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但它对德育有独特的贡献。据统计,近年来发生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比例逐渐升高,而青少年犯罪中,14~16岁孩子引发的案件又占70%。这些孩子最初几乎都表现出心理不够健康的状况,如果他们能及时得到教育、引导,相当一部分的刑事犯罪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我们主张在德育的框架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提供学生需要的教育

记者:由于师资条件、地区差异等因素不同,各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不尽相同。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可否有一些新理念与新视角?

俞国良:在历经10年风风雨雨的探索后,我认为中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应包括自助系统、教育系统、咨询辅导系统和危机干预系统,其中自助系统是其他系统的基础,而目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自主自助的教育新理念与新视角。

所谓“自主”是指自己做主,“自助”是指自己动手为自己服务。确实,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俗话说,“冷暖自知”,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和能动性,专注于通过教师来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常常把成年人的想法和思维强加在学生身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特色,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明显,教师不得意,学生不满意。

开展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改进了以教师为主导、教室为阵地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学生自主教育模式,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在有了心理困惑或问题时,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选择、自我调节、自我决策,最后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同时,学生在自主自助的基础上,还能够更好地实现同伴间的互助。

为了改变现有心理健康教育中无法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以及无法采集学生心理健康动态数据的现状,我们秉承心理健康自主自助的教育理念,试图从“学”、“知”、“评”、“助”四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自主创新研制了一种有趣、有用、有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自助仪及自助服务系统。

首先,这种自助仪及自助服务系统在教育理念上突出自助原则,鼓励学生放下包袱,通过自主选择来积极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实现学生的自我认识、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其次,形式上新颖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使用。比如,自助仪使学生课余时间在教学楼、活动室、体育馆、学生宿舍楼等场所也能学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再次,内容上有针对性,适合青少年在特定成长阶段的需要,便于学生了解自己在特定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其发展性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辅导和帮助。一句话,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真正提供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是用教育来选择学生。

【注释】

[1]载于《中国教育报》,2011年3月4日,记者赵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