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自助: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1]本期聚焦:“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劣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和危险品。”因此,我们主张在德育的框架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俞国良:在历经10年风风雨雨的探索后,我认为中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应包括自助系统、教育系统、咨询辅导系统和危机干预系统,其中自助系统是其他系统的基础,而目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自主自助的教育新理念与新视角。......
2023-12-0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访中央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俞国良教授[1]
编者按:《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颁布以后,我们陆续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大家认为,纲要的颁布为科学而健康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明确了方向,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但读者们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经过汇总,我们以书面的形式对中央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俞国良教授进行了采访。俞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思考,深入浅出地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富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阐释,相信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纲要,更加科学而扎实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帮助。
记者:近一两年来,连续发生的若干起学生自杀、杀亲以及对动物的虐待事件,曾一度引起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竞争的加剧,生活及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确要承受不小的心理压力,却又没有减压的地方和方法。在您看来,该怎样抑制心理问题?
俞国良:你所谈的上述极端行为的确向全社会敲起了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警钟。然而,从我的专业范围来看,抑制或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没有任何“秘诀”可言,因为这是人类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上有20%~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诸如压抑、紧张、焦虑、孤独、悲观、抑郁、自卑、恐惧、愤怒、嫉妒、退缩和人际交往困难等情形,此种心态如持续并占主导地位,便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对个人而言,此时求助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家,也许对抑制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有益,犹如生病了就得上医院一样。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经常性或大部分时间内在表达感情上有问题或对自己缺乏自信,如怯场、无法拒绝、无端发怒、决策困难、遇事优柔寡断等,或者对行为无法自我控制且干扰了正常的日常学习生活,如酗酒、吸烟过量、出现无法控制的恐惧和强迫重复某个行为等,或者经常性地失眠、幻听,有洁癖、自杀倾向和莫名的恐惧感等,此时求助于心理咨询专家,听听他们的意见或许有所帮助。无论如何,当个人无法承受心理压力时,与人交谈、倾吐和宣泄,对于释放心理压力总是有益的。
记者:心理问题的日益增多,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不足是否有关系?
俞国良:心理问题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好像煮饺子,饺子熟了后自然会浮起来。心理问题的日益增多,肯定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不够密切相关。以中小学为例,研究者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最近几年,虽然有些学校和地区率先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心理健康课程的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资料以及评价机制薄弱;不同地区学校发展的均衡性、理论研究与实际结合的紧密性、方法途径的系统性和时效性、信息资料的科学性和共享性还欠缺;个体与全体、教育与矫正、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也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特别是人们普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全面的认识,从而出现了对“浮上来的一些饺子”无从下手的情形。据某省对省内近4万所中小学的估计,该省目前只有25%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较明确的认识,并已开始这方面的实践。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收到教育效果,尚有待时日。
记者:据了解,目前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在相当多的地方还流于形式,甚至在大学也有欠缺,您认为是什么原因?怎样才能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呢?
俞国良:据我了解,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孤立化和形式化倾向。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虽然各级学校名义上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或中心,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专兼职老师,但是,由于教育者受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课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还有人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看作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往往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用德育的方法来对待心理问题,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因此,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议。加强专业知识培训,逐步形成持证上岗制度,使每位教师都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都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其次,要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不可否认,学生们在心理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这种问题主要是发展性的。有鉴于此,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学生的发展性问题上,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对其普遍问题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兼顾极少数有障碍的学生的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活动性、体验性、调适性和实效性的有机结合,教育内容随年龄特征不断调整,扩充,强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家长也是主体。最后,要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方法,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提高各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特别是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建立网上心理咨询站、辅导站等。
记者:作为专家,您认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到底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意义?为什么这项工作始终被一些学校所忽视?
俞国良: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它是教育应有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它需要创造性人才,需要心理健康的人才,以应付面临的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压力,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包括身体、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同时心理健康也是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且在素质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特别是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要以一个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为基本条件。
有鉴于此,我们极有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生长点和制高点,作为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个具体举措。从更高的层次上说,一个社会中各个成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但是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该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晴雨表”。
至于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我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非常短,要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中就使人们广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天方夜谭;再加上观念上的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对此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局限,都有可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达不到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目标。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起步并开始努力,后面自然会有“无限风光,任人涉略”。(www.chuimin.cn)
记者:仅仅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行吗?社会该为此做些什么?
俞国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虽然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实施的主渠道,但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保证的,是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学生入校前已经带有社会的色彩,在校学习时,又接受着社会的广泛影响,针对其负面影响带来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生在学校接受一天的教育,有时不及他上学路上10分钟受到的教育效果明显。因此,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这又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如风俗习惯、道德观等,从人出生之日起就以一种无形的力量产生影响,使个体逐渐形成理想、信念、世界观、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等心理品质。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有些是健康的,有些则是不健康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则是通过社会信息作为媒介。健康的社会信息有助于心理健康,反之则会造成某种危害。
二是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家庭、同伴、传媒等途径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不良风气会使人们的心理受到扭曲,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是适宜的学习生活环境。城市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日新月异,导致了大量过量信息的产生,使人们的心理严重超负荷,拥挤使人们更容易争吵、发生矛盾,生活在其间的人们也更容易心理紧张,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作为地区亚文化群体的社区,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阵地,“孟母三迁”的典故可谓最好的佐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势在必行。
记者: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俞国良:我认为,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困难是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是科学性很强的教育活动,这就要求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掌握相应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要由学过专业知识,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来承担这一工作。我国现在在校的中小学生有近2.5亿,如果按照美国每4000~500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标准,我国仅中小学就需要五万多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按照我国目前的状况,即使每个心理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都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100年时间内也不能满足目前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更何况因为学校的人员编制、职称等一系列客观原因,不愿到中小学工作而流失的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毕业生也为数不少。况且,本科毕业的学生也不能马上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在积累3~5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后,才称得上是一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
鉴于上述情形,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尚需要整个社会系统的大力支持:国家从政策上体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协调和领导,教育工作者、卫生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更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只有多管齐下,一个富有活力、蓬勃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局面才会出现。
记者: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不好,会有什么样的危害?
俞国良:对社会而言,会影响社会稳定和进步,影响经济发展和繁荣,进而影响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而言,心理健康是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本条件。人们要生存,要学习和工作,要成长与发展,就要努力使自己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这是“人”字的两大支柱。对个体而言,人格与心智的同步发展,需要个体形成、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否则就是一个有严重缺陷的个体。这里特别应该强调的是,人们潜在的心理障碍不可忽视。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中约有30%的人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依靠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完成。目前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被学习成绩所掩盖,一些“好学生”的内心非常孤独、冷漠,这种人格上的欠缺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智力发展,但在只追求分数忽视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体制下,这种影响往往表现不出来。在心理学上,这种人群被称为“心理障碍症候群”,一旦有适合的机会和环境,他们潜在的病态就会表现出来。要真正使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健康、顺利地渡过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我认为,心理健康作为一门课程,更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生存环境相结合。这里要特别重视“体验”的意义,从一些自杀、杀亲以及虐待动物事件的相关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人普遍存在的一些特征,如自我中心,缺乏与自然、环境的交流,从没有体验过关爱别人等等,这是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的原因之一。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尊重生命个体的意识,也没有攻击人或动物的“私人空间”的犯罪感,而且行为完全出于无意识,这说明他们的心理极不成熟,与其年龄反差太大,处于“童稚期”。而这些事件本身,再次证明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地重要,对于压力大、学业重、期望值高的青少年儿童而言尤其如此。
【注释】
[1]载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4期,记者心言。
有关为大众服务的心理学探微的文章
自主自助: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1]本期聚焦:“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劣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和危险品。”因此,我们主张在德育的框架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俞国良:在历经10年风风雨雨的探索后,我认为中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应包括自助系统、教育系统、咨询辅导系统和危机干预系统,其中自助系统是其他系统的基础,而目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自主自助的教育新理念与新视角。......
2023-12-04
别让孩子成为易爆品——中国人民大学心理所所长俞国良一席谈[1]记者:作为研究者,您对“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劣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和危险品”的说法怎么看?多种心理危机包括心理成长问题、心理障碍问题和心理变态问题。......
2023-12-04
《为中职服务的心理学探微》自序我跻身中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纯属偶然。这部《为中职服务的心理学探微》,便是这些年来我对中等职业教育研究“误打误撞”的结果,亦算是向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前辈师长和领导们呈交的一份作业。......
2023-12-04
《差生教育》后记江南四月,时值踏春佳节。《差生教育》俞国良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无奈我已年届而立之年,深感学识浅陋,见闻狭窄,不免忧心忡忡,本该在去年完成《校园文化导论》后即行搁笔,投师深造,终因无“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加上伙伴们的感情债时时压迫,挣扎中有了这部书稿的最初构架。然而,当我站在巨人肩膀上开始大量阅读差生问题的研究文献时,深感自己的渺小、无知。......
2023-12-04
《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前言《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心理卫生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的研究成果。《现代心理健康教育》俞国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面临新的挑战。......
2023-12-04
素质教育“加减法”——访教育专家俞国良[1]2000年伊始,教育部实施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家长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彷徨、犹豫,不知所措。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全国师范教育科研项目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俞国良建议家长们做好素质教育的“加减法”,在学生“减负”时,家长应当给自己“加负”。此情此景令俞国良忧心忡忡。......
2023-12-04
诊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 主任、博士生导师俞国良教授[1]近些年来,我国的各级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今年8月,教育部又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发了14号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前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不容乐观。此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咨询,轻视心理辅导;重视调适性心理,轻视发展性心理;偏重学生个体,忽视学生群体。......
2023-12-04
温馨短信连亲情[1]今年“三八”节,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军军的妈妈,收到了儿子发来的一条短信:“妈妈,今天是妇女节,是您的节日。时光荏苒,岁月的痕迹无情地爬上了您的双鬓,但它不是衰老的标志。感谢您为全家人尤其是对我无私的付出。祝您节日快乐!”“三八”妇女节,一条温馨的短信息本是寻常事,却让含辛茹苦的父母们唏嘘良久!......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