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成为易爆品——中国人民大学心理所所长俞国良一席谈[1]记者:作为研究者,您对“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劣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和危险品”的说法怎么看?多种心理危机包括心理成长问题、心理障碍问题和心理变态问题。......
2023-12-04
诊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
主任、博士生导师俞国良教授[1]
近些年来,我国的各级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今年8月,教育部又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发了14号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前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不容乐观。据调查统计,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初中生占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有潜在心理健康心理问题的人约占30%。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当前主要问题在哪里?应当采取什么对策?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邀副主编,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俞国良教授。
心理问题是长期积淀的结果
记者:现在中小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日渐增多,这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不够是否有关系?
俞国良:心理问题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这有点像煮饺子,煮到一定的火候饺子才会浮起来。学生心理问题的日渐增多,是多因素的诱发,当然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不够有密切关系。最近几年,虽然有些学校率先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这方面的师资、课程教材、研究资料、评价机制都较薄弱,不同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均衡性、理论研究与实际结合的紧密性、方法途径的系统性和时效性、信息资料的科学性和共享性等也非常欠缺,个体与全体、教育与矫正、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等区分也不够明确。因此,目前对“浮上来的饺子”日渐增多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感到困惑。其实,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急不得。
心理健康教育谨防学科化倾向
记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关注,有些学校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正规课程中来运作,不知俞教授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俞国良:现在,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系统地讲述心理学的概念、理论知识,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弄得学生在课本上勾勾画画,课下还得认真背书,做作业,更有甚者,有的还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这种把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是不对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本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烦恼,以及出现的诸多不适应的发展倾向,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释放内心的焦虑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轻装上阵。如果搞心理健康教育反而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非但不能受益,反受其害,这是有违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原则、目标的。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广大中小学教育同仁的警觉。心理健康教育固然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但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自觉调控,而不是系统地传授心理学知识,而且方法、途径宜多种多样,要强调学科间的融合,要贯穿于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这反映在环境的优化和对潜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
心理健康教育要谨防医学化倾向
记者: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跟社会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心理医生能相提并论吗?
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人要生存,要发展,要学习和工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这是一个健康人的两个支柱。“人”字由两笔支撑,一笔代表身体健康,另一笔代表心理健康,缺任何一笔都不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为了身体健康,要开展体育活动;不言而喻,要心理健康,同样也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治疗学生的心理疾病,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治疗”和“指导”的意识比较强,研究问题时选择心理障碍的较多,选择发展性问题的较少,这就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有的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让校医充当心理辅导员,像医院记录病历一样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登记;一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清,存在错误的宣传导向,使学生认为只有心理有疾病时才去心理咨询室,而一旦去咨询了,就意味着自己存在心理疾病,而遭同学的嘲笑和非议。这些医学化的倾向严重地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据我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包括学习、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是发展性心理问题。从临床个案和调查统计看,真正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到学生总数的1%。这说明中小学生总体上说是心理健康的,只是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适应而需要不断进行心理调控的问题,不能同医学意义上的心理疾病、心理治疗简单地混为一谈。
心理健康教育谨防片面化倾向
记者:有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搞心理测验,通过测验打分来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这种做法科学性如何?(www.chuimin.cn)
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过多地关注于各种心理测验,甚至依赖于测验所得的分数来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这种做法不仅不科学,也很有害。这样做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有的学生参加心理测验后,由于分数偏低,不仅遭到同学的嘲笑,而且在心理上留下阴影,总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甚至把自己归为“另类”,结果心理真的出现问题。这是片面性的一种。在教育对象上,趋向于选择中学生。中学生出现问题固然较多,但是以为小学生年龄小,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以为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升学,没有时间去思这想那,其实是误解,是选择教育对象上的片面性。在内容上,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能力培养、耐挫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性格和情绪等方面的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忽视职业心理(包括职业定向、升学考试及职业分析、兴趣的了解与测试方面等),这就在内容上陷入了片面性。此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咨询,轻视心理辅导;重视调适性心理,轻视发展性心理;偏重学生个体,忽视学生群体。这都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心理健康教育谨防形式化倾向
记者:有一种说法,说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就是德育的新别名,这是不是一种误导?
俞国良:现在的确有人把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混为一谈,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看作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有人把心理问题同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用德育的方法来对待心理问题,这是认识上的错误。例如,同样是逃学撒谎,故意撒谎是思想品德问题,而过失撒谎则是心理问题。这两种不同质的问题不能混淆。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两者的目的、任务、实施方法有明显的区别。不认识这种区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会流于形式。此外,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教师,但观念跟不上,宣传又不力,有硬件、无软件,硬件也就如同虚设。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的倾向也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谨防孤立化倾向
记者:有人以为,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针对学生,这个认识是否也有问题?
俞国良:现在有些地方一提心理健康教育就以为是针对学生的。其实,教师也有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调查研究表明,教师恰恰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据统计,美国有37%的教师有严重的心理紧张和焦虑,有6%~8%的教师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为人师表的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需要,不能表现出烦躁、沮丧等情绪,这就不能不造成教师过重的心理负荷,同时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在学校是教师,在家里是家长、是孩子的教师、是主要劳动力,在社会中是模范公民——也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因此,学校既要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要关注和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强调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活动性、体验性、调适性和实效性的有机结合,教育内容应随年龄特征不断调整、扩充,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家长同样是主体,不能孤立化。
心理健康教育必将进入良性轨道
记者: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总体形势看好,但面对现实中的问题,当采取什么对策?
俞国良:我是搞心理学专业的,对事业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据我所知,为了推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政府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当然,心理健康教育要进入良性轨道仅靠学校是不行的。有专家形象地指出,学生在学校接受一天的教育,有时不及学生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10分钟受到的耳濡目染的鲜活教育。因此,一个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对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注释】
[1]载于《现代教育报》,2002年9月11日,记者希南。
有关为大众服务的心理学探微的文章
别让孩子成为易爆品——中国人民大学心理所所长俞国良一席谈[1]记者:作为研究者,您对“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劣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和危险品”的说法怎么看?多种心理危机包括心理成长问题、心理障碍问题和心理变态问题。......
2023-12-04
《为中职服务的心理学探微》自序我跻身中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纯属偶然。这部《为中职服务的心理学探微》,便是这些年来我对中等职业教育研究“误打误撞”的结果,亦算是向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前辈师长和领导们呈交的一份作业。......
2023-12-04
温馨短信连亲情[1]今年“三八”节,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军军的妈妈,收到了儿子发来的一条短信:“妈妈,今天是妇女节,是您的节日。时光荏苒,岁月的痕迹无情地爬上了您的双鬓,但它不是衰老的标志。感谢您为全家人尤其是对我无私的付出。祝您节日快乐!”“三八”妇女节,一条温馨的短信息本是寻常事,却让含辛茹苦的父母们唏嘘良久!......
2023-12-04
《人际关系心理学》郑全全、俞国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四个部分构成了人际关系心理学各个侧面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不可分割性,上述四个部分的划分是相对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以教材的形式出版尚属首次,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错误和不妥之处,尚祈广大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2023-12-04
必须把这些话详细告诉孩子——就引进美国版“幸福教科书”《健康与幸福》专访 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1]问:俞教授,据我观察,现在的孩子非常不快乐,更难说幸福。确实,健康与幸福是一对孪生兄弟。此外,事故、意外伤害、传染病、环境健康和烟草使用也是威胁青少年健康与幸福的严重问题。后来细细一想,这可能是美国人把受教育者的健康与幸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难道“健康与幸福”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吗?......
2023-12-04
《普通心理学》俞国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众所周知,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奠基性课程,也是所有心理学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心理学课程。普通心理学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300分的成绩中占三分之一,这也表明了普通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本书最后附有有关普通心理学的综合模拟题,可作为考试前的热身练习。......
2023-12-04
《差生教育》后记江南四月,时值踏春佳节。《差生教育》俞国良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无奈我已年届而立之年,深感学识浅陋,见闻狭窄,不免忧心忡忡,本该在去年完成《校园文化导论》后即行搁笔,投师深造,终因无“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加上伙伴们的感情债时时压迫,挣扎中有了这部书稿的最初构架。然而,当我站在巨人肩膀上开始大量阅读差生问题的研究文献时,深感自己的渺小、无知。......
2023-12-04
《基础心理学》俞国良、戴斌荣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现代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879年。可见,心理科学的发展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在国内先后出版的一系列普通心理学教科书中均有阐述。《基础心理学》由戴斌荣博士和我共同完成。......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