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 主任、博士生导师俞国良教授[1]近些年来,我国的各级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今年8月,教育部又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发了14号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前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不容乐观。此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咨询,轻视心理辅导;重视调适性心理,轻视发展性心理;偏重学生个体,忽视学生群体。......
2023-12-04
系统化性教育读物走向“前台”[1]
系统全面的性教育在我们的青少年教育中曾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对青少年进行系统全面的性心理、生理、道德、健康教育的读物在国内也一直难觅踪迹。近日,随着国内首部关于青春期性教育的系列读本在哈尔滨正式出版,系统化性教育读物开始浮出水面,走向“前台”,为目前社会上急需的青少年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提供了阅读依据。
据该系统读本的编写负责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教授王滨有介绍,这套系列读物共分3册,针对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内容由浅入深,主要涉及青春期性发育、性心理特点和障碍、性保健和自我保护,以及性罪错和预防、性伦理学、婚恋期性教育、性生活避孕、性功能障碍等。与市场上不多的一些普及性、研究性心理学的科普书相比,王滨有认为这套读本更加系统、全面,读者针对性更强,比起一般读物的课外阅读环境,这套书可以通过学校课堂这一更正规的渠道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就在黑龙江省推出国内首套用于课堂内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系列读本,并引起各路媒体关注的同时,北京出版社也推出了引进英国版权的《青春期预备手册——身体的秘密》。与前者相比,该书保留了原版全彩色印制、画面生动活泼的特点。据该书责编雷鸣介绍,与现有的国内作者编写的有关性教育的科普读物相比,《身体的秘密》一书对人体的生理结构、如何怀孕等问题毫不避讳,不给青少年读者造成神秘感。同时还用很大篇幅介绍如何培育孩子成长,并对生活细小方面都作了详细说明,也体现了国外多年积累的性教育读物出版经验。但他也承认该书也还存在读者对象细分不够,针对性不强的不足,在发行过程中,也遇到过与中国父母接受观念不一致的问题。因此,他们正着手与有关方面研究,准备推出一套根据读者对象年龄更加细分,适合学校课堂使用的性教育读物。(www.chuimin.cn)
中央教科所从事儿童心理方面研究的俞国良教授认为,我国的青少年性教育在学校和家庭都存在较大困难。有关读物内容大多比较片面,性心理、生理、道德、健康等内容含量较少。他介绍,国外的性教育大致与社会发展同步。西方性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而系统的性教育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如瑞典1942年开始分小学、中学、大学不同阶段对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1956年瑞典政府将性教育规定为中小学必修课;芬兰的性教育60年代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美国1967年开始施行中小学连续12年性教育;德国和日本也大多从70年代后将性教育引入课堂;此外,我国的香港,1971年设立中小学性教育计划,1986年开始正式编写中学性教育指导,1996年确定从幼儿园孩子到高中生都应是性教育的对象,将性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生物、伦理、家政、常识等各个学科课程中。俞国良教授认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生理和心理知识外,性文化、健康、伦理、法律规范也应教给他们,性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学校应正确引导并采取适当的方式。由此谈及国内性健康教育读物的出版,俞国良教授认为,目前国内此类图书编写出版缺少系统性,对知识的强调较多,性道德、伦理、文化、健康的内容较欠缺;引进版图书要考虑怎样与国内实际相结合;而国内编写的读物应考虑如何加强生动性、趣味性,发挥多媒体作用,形式更加多样,并注意考虑读者对象的年龄特征,加强针对性。
【注释】
[1]载于《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2月8日,记者杨为民。有删节。
有关为大众服务的心理学探微的文章
诊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 主任、博士生导师俞国良教授[1]近些年来,我国的各级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今年8月,教育部又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发了14号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前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不容乐观。此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咨询,轻视心理辅导;重视调适性心理,轻视发展性心理;偏重学生个体,忽视学生群体。......
2023-12-04
减轻负担首重心理[1]教育部“减负”令下达后,在教育界及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尽管大众对此认识还不一致,一些家长甚至忧心忡忡地认为“减负”后负担不仅没减反而增加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就孩子的身心健康而言,“减负”能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增加,可以减缓学生由于竞争压力带来的精神紧张,一些心理及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俞教授指出,目前,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都在呼吁减轻学生负担。......
2023-12-04
别让孩子成为易爆品——中国人民大学心理所所长俞国良一席谈[1]记者:作为研究者,您对“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劣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和危险品”的说法怎么看?多种心理危机包括心理成长问题、心理障碍问题和心理变态问题。......
2023-12-04
让心灵荒漠变绿洲——心理专家、中央教科所俞国良教授 谈心理健康教育[1]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20%~30%的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也势在必行。......
2023-12-04
让抑郁远离青少年——与心理学专家俞国良对话[1]11月9日,以《南京大屠杀》一书闻名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美国北加州开枪自杀,而她生前患有抑郁症的事实也在她出人意料的过世后被披露出来。有份材料表明,目前抑郁症是仅次于心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到2020年,它会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大心理障碍。看来,躯体疾病或药物也可能引发抑郁症。在严重的抑郁症中,生物和遗传因素占到50%以上。......
2023-12-04
《普通心理学》俞国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众所周知,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奠基性课程,也是所有心理学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心理学课程。普通心理学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300分的成绩中占三分之一,这也表明了普通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本书最后附有有关普通心理学的综合模拟题,可作为考试前的热身练习。......
2023-12-04
《为中职服务的心理学探微》自序我跻身中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纯属偶然。这部《为中职服务的心理学探微》,便是这些年来我对中等职业教育研究“误打误撞”的结果,亦算是向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前辈师长和领导们呈交的一份作业。......
2023-12-04
让“江湖”远离纯净校园[1]学校本是育人、求知的地方,怎么成了“江湖”?近来频发的“校园江湖”事件和无数人们还没有发现的校园暴力正在严重伤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还校园一个纯净的环境?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俞国良:这里所谓的“校园江湖”也是一种校园内的非正式组织,相对于班级、小组这样的组织,它们是非正式的。从这一点来讲,这种“校园江湖”的提法我认为是不太妥当的。......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