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婴幼儿心理发展细览|保护孩子成长,引领大众服务

婴幼儿心理发展细览|保护孩子成长,引领大众服务

【摘要】:为婴幼儿成长保驾护航[1]您家里有没有不满六周岁的孩子?科学研究表明,婴幼儿不仅生长发育迅速,而且具有惊人的心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对其一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各个时期的各方面心理发展的特点,“泥娃娃——婴幼儿启蒙”列举了每周岁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概要,供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参考使用。

婴幼儿成长保驾护航[1]

您家里有没有不满六周岁的孩子?如果有,您一定非常爱他(她),而且您也一定期望着他(她)将来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人才。很自然地,您会想到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如何才能使早期教育做到自觉化、科学化、“可持续发展”和不顾此失彼呢?如果这些问题也是您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那么“泥娃娃——婴幼儿启蒙”[2]可能会对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要编写“泥娃娃——婴幼儿启蒙”?

科学研究表明,婴幼儿不仅生长发育迅速,而且具有惊人的心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婴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和非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个体智力的60%在六岁前就已形成,人的社会化从出生之日起就已经开始了。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对其一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尽早按照科学规律对孩子进行教育,是现代父母们必须做的。

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对孩子进行全面培养,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孩子才会成长为有用的人才。那么,到底有哪些素质需要培养?在孩子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培养到什么程度?怎样培养呢?“泥娃娃——婴幼儿启蒙”这套书给家长们提供了一套可供借鉴的模式。

■集科学性、综合性、实用性、智趣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泥娃娃——婴幼儿启蒙”

“泥娃娃——婴幼儿启蒙”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不在于书中教给孩子多少科学知识甚至是百科知识,而在于其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科学和先进。“泥娃娃——婴幼儿启蒙”的智趣性和可读性主要是从形式上考虑的。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热爱动物,愿意看漂亮的画册,针对这个特点,“泥娃娃——婴幼儿启蒙”的作者采取了将动物拟人化,让它们和人类成为好朋友的方式编排了一个个故事,并用大幅画面和漂亮颜色精心绘制为画册的形式,以便使孩子们在赏心悦目、轻松活泼的阅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开展“适合儿童发展需要的教育”

“适合儿童发展需要的教育”,是全世界儿童教育的大趋势。它的意思是:儿童教育计划应能满足儿童的各种需要,而不是期望儿童去适应某一特殊教育计划的要求。

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各个时期的各方面心理发展的特点,“泥娃娃——婴幼儿启蒙”列举了每周岁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概要,供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参考使用。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并重

智力是一个非常迷人的词汇,一般人都将其理解为聪明,但其究竟何意,则谁也说不清。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重智力理论”,在众多的智力理论中独占鳌头,影响甚广。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智力,即语言表达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

非智力因素中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情感、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

“泥娃娃——婴幼儿启蒙”提倡: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应该智力和非智力二者兼顾,不可偏废。

■“泥娃娃——婴幼儿启蒙”的内容是如何安排的?

“泥娃娃——婴幼儿启蒙”丛书全套共30册,按年龄划分为6套,每套五册,含10种能力(每册含两种能力)。每一种能力的内容设置为:该能力在本年龄段的正常发展特点(概要)和理想(超常)发展特点(概要),根据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编写的故事和供家长为孩子记录的“成长记录”。

■如何看待“正常”和“理想”发展特点?

“泥娃娃——婴幼儿启蒙”丛书中的“正常”和“理想”发展特点,是全书内容的科学依据。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些特点根据的是国内外儿童心理学专家们对儿童平均水平的研究成果,因此其代表的是一个平均水平,但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心理发展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个体差异,作者希望家长不要过分迷信“理想特点”。其实,如果将每个孩子与这些特点相对照,您一定会发现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一种甚至几种能力的超常或滞后表现。根据经验,孩子相对于“特点”的超常、持平还是滞后的表现,一般与孩子心理发展的顺序和家长的教养方法有关。(www.chuimin.cn)

例如,有的家长为孩子营造的语言环境很好,也经常对孩子进行良好的语言刺激,孩子生理发育也一切正常,但到了两岁,这个孩子还是不大会说话,而他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符合正常的发展特点,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孩子自己的发展顺序与其他孩子有差异造成的,家长不必大惊小怪。

■看“泥娃娃——婴幼儿启蒙”——孩子听故事,家长学方法

“泥娃娃——婴幼儿启蒙”丛书将每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能力的培养方法编成了一个个故事,并配以赏心悦目的画面,使孩子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受到教育,使家长在字里行间找到培养孩子的方法。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每一个完整的故事实际上是由四个情节组成的,这四个情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0~3岁的故事中,16页的故事内容被平均分为四部分,即第1~4页是第一个情节……第13~16页是第四个情节。其中第一个情节是根据本年龄段第1~3个月的特点编写的……第四个情节是根据第10~12个月的特点编写的。4~6岁的20页故事中,第1~5页是第一个情节……第16~20页是第四个情节。这样的情节设置,一方面考虑到故事应贯穿孩子一年内的心理发展特点,另一方面考虑到孩子的精神可集中于某一件事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年龄越小,时间越短,且孩子可将精神集中于阅读上的时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所讲故事篇幅的长短。例如,给精神集中于阅读时间较短的孩子讲故事时,一次只用几分钟,给他讲一两个情节,也同样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何更好地发挥“泥娃娃——婴幼儿启蒙”的作用?

1.故事应在生活中再现

家长都是爱孩子的,那么爱他,首先就该尊重他。因此,“泥娃娃——婴幼儿启蒙”的故事,始终坚持的一条标准就是“尊重孩子”。这不仅体现在内容的深浅度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同时也体现在表现形式上。

2.“方法”要在实践中发挥

在每一个能力中,作者都提出了若干条正常的和理想的发展特点。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只能把其中的一小部分编入故事中,作为该能力的培养方法举例,同时作为家长举一反三的参考。

3.在使用本书时,建议您不要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教育具有很大的潜伏性,孩子年龄越小,潜伏期越长。因此,建议家长不要盲目地要求孩子对书中的内容一学就会,一会就不忘。如果去追求立竿见影,对孩子来说就过于苛刻了。因为对大人来说不成问题的问题,对孩子来说却可能是难题,一个难题的解决,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

4.注意全面培养,避免顾此失彼

“泥娃娃——婴幼儿启蒙”从设计到制作,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全面培养,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作者建议家长,在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时,应注意“扬长避短,全面发展”。

“泥娃娃——婴幼儿启蒙”提供给家长的是全面开展早期教育的一整套内容,建议您不要顾此失彼。

【注释】

[1]载于《中华读书报》,1998年5月27日,特约记者张虹霞。题目为著者所加。

[2]戈骆博士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第1版,共30册。戈骆为著者曾用笔名,以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