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临汾尧陵有许多谜团,如尧陵建于何时?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出生、生活于古冀州之中心地域平陽,即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尧的尸体据说葬在尧陵中,至今冢高约50米,周长近300米,气势宏伟壮观。尧陵在临汾,大多数人相信尧是葬在尧陵之中的,千百年来并没有人对此有过怀疑。从古至今,研究尧陵的学者一致认为《汉书》之说不准确,因此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2023-12-04
定陵的选定是十分复杂的。成丰帝上台伊始,就派人在东、西陵陵区选择陵址,之后确定了东陵三个地方作为重点。咸丰九年,在多次反复后终于决定将灵光凝聚的平安峪作为陵址。咸丰帝前后用了八九年的时间才把陵址确定下来,时间之长在历代帝王中是不多见的。定陵是一座既遵祖宗成宪,又有自己创新的陵墓,建筑布局十分独特。
定陵是咸丰的陵墓,位于裕陵之西的平安峪。
定陵的位置是咸丰钦定的。刚继位不久,咸丰就开始在东西陵区为自己选择陵址。早在咸丰元年(1851)九月二十八日,他就派遣定郡王载铨、工部右侍郎彭蕴章、内务府大臣基溥相度万年吉地。当时有个江西巡抚叫陆应谷,自称对地理之学十分精通,所以咸丰命他协同办理选择陵地,并且还让他带江西百姓精通堪舆者一至二人一起进京,以便互相有个商量。经过他们几人的详细勘察,先后在东陵和西陵初步选出吉壤数处,供咸丰挑选。咸丰二年(1852)二月,他又派出载铨及文华殿大学士裕诚、礼部尚书奕湘、总管内务府大臣陆应谷等人,各带了精通堪舆者重新察看这几个地方,并且绘好图呈给咸丰过目。二月二十五日,咸丰到西陵为他的父亲道光皇帝进行大葬礼,顺便到大臣们为他选定的魏家沟亲自进行勘察。
经过反复比较,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最终咸丰在东陵陵区选出了最中意的平安峪、成子峪和辅君山三个地方。这年九月十五和十六日,咸丰拜谒东陵,他又乘机对三处山势进行了认真的阅视。两天后,他降谕说:“我于十五、十六日,亲自到平安峪阅看。陆应谷所立标记在上,奕湘另立标记在其南十五丈平坦之处,而堪舆甘熙等六人又说穴在中间,北距陆应谷标记九丈余,南距奕湘标记五丈余。我亲自加以诘问,下令三人与奕湘所带的堪舆郑锡申等人,各抒己见,呈递说帖,各执一词。”三人大地方是一致的,但具体穴位有差异,而且各有道理,咸丰不知所从,只得命令陆应谷平心体察。他说平安峪真龙真穴究在何处,一定要考核精详,“勿涉游移两可之见”。此后,他又数次派官员到平安峪、成子峪等三个地方互相比较,还对平安峪和成子峪两个地方刨看土色,但最后并没有决定下哪个地方。(www.chuimin.cn)
咸丰四年,文宗又派出陆应谷等人到平安峪重新进行勘察。陆应谷把这次勘察的过程写成说帖呈奏给了咸丰,他的结论是平安峪“洵属上上吉地”。这样经过了数年反复,到咸丰八年,平安峪终于被选为万年吉地。这年,咸丰派出怡亲王载垣等人前去勘查平安峪,回来后他们把具体情况向咸丰做了详细的报告。但咸丰还不放心,让载垣派人复勘。八月初四、初五日,守护陵寝贝子载华、公端秀等人,遵旨率内务府司员等赴平安峪吉穴打桩之处,再行详细察看。结果发现距吉穴后山二十五六丈之处以及吉穴东西山各约十三四丈外之处,露出石砌墙根痕迹,上面覆盖苔藓,因恐怕伤害风水,不敢刨开验看。又发现正对吉穴的后山一里处山顶,有一条随山石叠月牙泊岸,东西长约10丈,高约5尺。起初大家怀疑是庙宇遗址,又疑是长城墙基。经过调查守陵旗人,答曰当地人称后山为高庙子,经详细询问并查验之后,终于确定自东陵开始建陵后200多年间,这里从未建过庙宇。八月九日,载华等回来后,自然都异口同声地吹嘘平安峪风水如何好,说什么这里从来未被人挖动过,“本土毫无挑挖堆砌情形,可见天生大地实属有待,不许常人伤损也。”咸丰这才下旨:“承修吉地工程王大臣覆勘具奏。”
咸丰九年四月十三日,平安峪万年吉地正式破土兴建。七月十七日,咸丰降谕旨,指派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彭蕴章等人具体负责。其时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清政府财政困难,工程就只能一会儿停一会儿又开工。咸丰十一年(1861),咸丰死,慈禧发动政变,载垣等人获罪。从此,定陵事宜又由大学士周祖培等人办理,直到同治四年(1865)工程才大体完成,咸丰的梓宫方葬入定陵。此后又经过一年多的零星整修,到同治五年十二月,定陵终于全部完工,前后历时长达七年半之久,耗银313万余两。
定陵的规制对清后期的帝陵影响极大。咸丰死后,定陵工程已进行了很长时间了,工部侍郎宋晋就定陵陵寝的规制问题,向皇太后和皇帝上了一道奏折,主张按慕陵规制建造定陵,但由于大臣中意见不统一未能实行。所以一般认为,定陵主要是仿照了祖陵的规制,但在许多建筑物中,也有许多地方采用了慕陵的做法。如定陵隆恩殿只在殿前月台设置栏板,而不像昌陵以前那种以栏板、栏柱全包围形式;延用慕陵的做法,裁撤了圣德神功碑亭,撤去了陵寝门内的二柱门。定陵根据平安峪地势,将宝城平面建成长圆式,从而改变了自景陵以来将宝城建成圆式的格局。定陵在规制上的这些变化,为以后诸帝陵所采用,成为承前启后的新规制。
有关中国王陵之谜的文章
但临汾尧陵有许多谜团,如尧陵建于何时?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出生、生活于古冀州之中心地域平陽,即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尧的尸体据说葬在尧陵中,至今冢高约50米,周长近300米,气势宏伟壮观。尧陵在临汾,大多数人相信尧是葬在尧陵之中的,千百年来并没有人对此有过怀疑。从古至今,研究尧陵的学者一致认为《汉书》之说不准确,因此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2023-12-04
定陵是中宗李显的陵墓,位于751米高的凤凰山上。710年,韦后与武氏势力相勾结,中宗被韦后毒死,李旦再次上台。早年被幽闭致死的赵妃,因初葬地难寻,追谥和思皇后,此时行招魂祔葬之礼,与中宗合葬于定陵。被诛杀的韦后因为不宜与中宗一起葬入定陵,另择地安葬。《旧唐书》卷92记载中宗宠臣魏元忠死后陪葬定陵,这是一个特例,但不知15座封土中哪一座是他的。......
2023-12-04
神宗无心过问朝政,却一次又一次派官员选择陵址,自己也多次实地踏看。明穆宗临死前,将年幼无知的神宗朱翊钧托付给他。神宗刚即位时才10岁,他对张居正一直有着一种敬畏之情。十八日,神宗速速回宫,立即谕旨礼、工部和钦天监再去选择二三处来看。建议神宗在两者之中选一处。这年九月六日,神宗再次以行秋祭礼为名,率后、妃进行谒陵。一年后,即万历十二年九月,神宗又奉两宫太后并后、妃再次谒陵。......
2023-12-04
北宋共历9帝,除徽、钦二帝因靖康之变,被金军俘走,死于塞北五国城外,其他7位皇帝的陵墓都建在河南巩县芝田镇的东南、东北和西南不到10公里的范围之内。加上宋太祖的父亲宣祖永安陵,习惯上称巩县八陵。从这种观点引申的一种看法认为,选址巩县主要与厚葬有关。......
2023-12-04
徐州地区目前共发现楚王陵墓八处。由于刘注墓之前已经发现,位于徐州小龟山,因此狮子山楚王陵应属于其他四位楚王的。据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在《文物》杂志上发表的发掘简报上,推测墓主是第二代或第三代楚王,即刘郢客或刘戊。狮子山楚王陵的特点是只有耳室和主室,是一个主室的墓葬制度。狮子山楚王陵出土了大量的钱币,约18万枚,也与刘戊谋反后可能受到的埋葬礼仪不合。......
2023-12-04
但也有人不敢苟同,认为将陵定名为“孝陵”,是朱元璋“以孝治天下”之意。此后有考古人员发现,明孝陵的整体布局呈“北斗星”图形。明孝陵的神道之所以绕过孙陵岗,是因为岗上有三国时吴大帝孙权的陵墓。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新发现的石碑、石龟可能是原先为明孝陵制作的“无字碑”,与现今四方城内的“神功圣德碑”存在着对应关系。......
2023-12-04
然而一些学者认为,西汉帝王陵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寻的,惠帝安陵应在长陵之右,景帝陽陵应在长陵之左,安陵不应在长陵之东。渭城即秦咸陽城,附近有一座大墓应为惠帝安陵。传统的说法认为,西汉帝陵是帝西后东,但人们惊奇地发现安陵是个例外,孝惠皇后张嫣陵墓在惠帝安陵西北。汉惠帝时还设置了安陵邑,过去人们在初步调查后认为,安陵邑位于安陵以北900米处,陵邑城址平面为长方形,东西1548米,南北长445米。......
2023-12-04
清朝的祖陵在赫图阿拉城西北的桥山山麓,这里埋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祖先的遗体。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称为兴京。顺治十六年,将东京陵祖茔遗骨从辽陽迁到兴京陵归葬,并改称为永陵,追谥列代祖先,还将桥山封为启运山。永陵背依启运山,前临苏子河,与烟囱山隔山相望,有“郁葱王气烟霭”之势,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关于永陵,还有几个谜团没有解开。......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