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建造最早的一座陵墓。长陵的祾恩殿雄伟挺拔,所用木材全部是名贵的楠木。永乐十四年,长陵祾恩殿建成,赵王朱高燧奉命将徐皇后的神位安奉殿内。有人怀疑朱棣的遗体并未运到北京,北京的长陵只是一座衣冠冢。一般以为朱棣确是葬在长陵玄宫中。从保存至今的长陵来看,明成祖确是花了功夫。长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合理。万历三十二年,长陵遭雷击,明楼中的石碑被击坏。......
2023-12-04
魏武帝曹操在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死后他的高陵位置也成了大家讨论不休的话题。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陽,终年66岁。二月,其长子魏文帝曹丕遵照曹操生前遗嘱,将其遗体运回邺地安葬。自宋朝以来,曹操的墓不见了踪影,之后一种又一种说法出现了。
曹操是东汉末年至三国前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一位集奸诈狡猾和大智大勇于一身的乱世奸雄。不过这位一代枭雄却是薄葬的忠实提倡者。
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冀州后,突然颁布禁止厚葬的命令。建安二十三年,曹操提出古人葬所一般是挑选十分瘠薄的地方,他为自己选定了寿陵,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他还确定了自己下葬时的一些原则,说只要送终衣服四筐,“题识其上,春秋冬夏,日有不讳,随时以敛”。又说金珥珠玉铜铁之物,一件也不要。曹操死前,还遗令天下在其葬毕后,全部脱下丧服,大家还是各司其职,不要离开自己原来工作的场所,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坟墓里也不要埋藏金玉珍宝。魏文帝曹丕听从了他的嘱咐,全部照办。
曹操提出薄葬的原因,有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大概是主要的。如果天下安定,国富民实,想必他也不会主动提倡薄葬的。不过对厚葬的悲剧,即陵墓被盗的恐惧大概是薄葬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陽,一个月后,魏文帝曹丕遵嘱将遗体运回邺地安葬。曹操被葬到哪里去了?《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在其生前就已筹建陵墓了,其位置大约在西门豹祠的西面,周围有公卿大臣的陪葬墓。不过邺地西门豹祠实在太多,周围几州都有西门豹祠,要想找到确切的曹操墓显然是有困难的。
后世有人依据晋朝陆机《吊魏武帝文》引的曹操“遗令”“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一语,认为曹操墓就在今临漳县西面的丰乐镇西门豹祠一带。而事实上丰乐镇的西门豹祠建于北齐天保年间,陆机指的肯定不是这里,说不定当时就在附近不远处还有一所西门豹祠。也有人认为陆机引的“遗令”有可能是假的,并不可信。
由于找不到曹操的墓,人们就浮想联翩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冒了出来。后代《舆图备考》、《方舆纪要》等认为,曹操死后害怕后人发掘其陵墓,设立72疑冢,使人真伪难辨,疑冢从临漳县的讲武城起,直至磁州为止,一座座如小山布列。他们强调72座墓中,必有一座埋葬着曹操的尸体。有关专家认为,这种说法的出现大概是从宋代开始的。因为自唐之后,曹操墓园逐渐荒废,陵上没有任何标志,人们只见农田一片,而不知陵墓的真实位置。宋代以后,曹操在人们心目中渐渐成了奸臣的形象,大家都想到了他狡诈的一面,遂有了72疑冢的说法。范成大、俞应符、京镗等人都写有“疑冢诗”。如范成大说疑冢在讲武城外,“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闻说群胡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俞应符说:“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用余机到丘垄。”丑化曹操的倾向愈浓烈,72疑冢就更成了他奸诈欺世的罪证。
建国以后,考古专家对这些疑冢进行了调查,发现从晚清以来被老百姓盗掘的这些墓葬,大部分是北魏、北齐时代的王公要人墓,里面皆有尸骨,有的甚至有二至三具。曹操设疑冢的目的是怕后人盗墓,不可能每个墓内都有尸骨。这些墓大多是有墓志的,志石大小虽然不同,但个个都详细介绍了墓主人的姓名、性别、籍贯、年龄、官职、业绩、死亡时间、下葬地点等,其中有齐献武帝第八子淯、第十一子湜、安丰王妃冯氏、魏兰陵郡开国吴郡王云州刺史景公等。一些史学家推测,72疑冢可能是曹操生前所设,主要是为了迷惑后人,而北朝的这些王公命妇是“坐享其成”。但也有专家认为,曹操的疑冢其实是宋元人的不经之谈,是值得怀疑的。1988年3月,国家有关部门正式作出结论,长期以来在民间传说是曹操72疑冢的河北磁县古墓群,已查明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是134座,已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有人认为,以曹操的智慧,既然能弄出72疑冢迷惑世人,使人不知其葬处,其真墓必定不在其中,而是在另一个人所不知的地方。那么,这第73座墓究竟在何方?有人认为曹操的墓不在地上,而是在漳河的河底。魏文帝颁布过《止临淄侯植求祭先王诏》,内中说:“欲祭先王于河上,览省上下,悲伤感切。”既然祭于河上,就有可能墓在河底了。这种说法到了清代就被演绎开了。一本叫《坚瓠续集》的书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均说,在河底发现了曹操冢,不过地点不同,前者说在临漳,后者说在许昌。《坚瓠续集》把此事说得有鼻子有眼:“顺治初,漳河水涸。有捕鱼者见河中有大石板,旁有一隙,窥之黧然,疑其中多鱼,乃由隙入。数十步得一石门,心怪之,出招诸捕鱼者入。初启门,见其中尽美女,或坐或倚或卧,分列两行,有顷俱化为灰委地。内有石床,床上卧一人,冠服,俨如王者,中立一碑,渔人中有识字者就之,则曹操也。众人因跪而斩之,磔裂其尸。诸美人盖生而殉葬者,地气凝结,故如生人,既而漏泄其气,故遽成灰,独操以水银殓,其肌肤尚未朽腐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演义故事,信不信由读者自己决定了。
一种观点认为,唐代以前曹操高陵的具体方位人们是熟知的,根本不是什么历史之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收有南朝至唐代内容涉及高陵的诗歌29首,均未谈及墓的真伪问题。1998年,在河南省安陽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现了后赵建武十一年(345)鲁潜墓志一方,上有文字云:“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从这块墓志来看,后赵建武年间高陵在地表还有墓园,不然怎么会有“西北角”?曹操虽曾说不封不树,但看上去没有得到彻底的执行。(www.chuimin.cn)
曹操葬高陵后,有关部门根据汉制在陵上设祭殿。文帝黄初三年(222)的诏书说“高陵上殿屋皆毁坏,车马还厩,及服藏府”。曹丕还约见于禁,派他先北诣邺谒高陵。还让人在陵屋内绘上关羽战败于禁的图画,于禁一见,发怒而病死了。这些事例可知,高陵上确有殿堂,不过不久就被毁坏了,但陵园似乎存在了很长时间,至少当时还有一片树林。《乐府诗集》中所收吟咏高陵的诗歌几乎都写到它的树林。唐太宗也曾在贞观十九年(645)率军征高丽途经邺地,“自为文祭魏太祖”。至少到这个时候,曹操的墓还是人所周知的。《通鉴》胡三省注谈到曹操的高陵在邺城西,并引曹操遗令说:“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唐《元和郡县图志》“相州邺县”条说,魏武帝的西陵在“县西三十里”。元代纳新的《河朔访古记》等说在邺县“西南三十里”。
这种观点认为,曹操的高陵位于邺城西南约30里处,西门豹祠西原上。西门豹祠在安陽县丰乐镇1里处,遗址中有很多汉砖汉瓦当,据考证在曹魏时就已存在,当是曹操所指的西门豹祠。如此,高陵应当在安陽县安丰乡高穴至渔洋一带,高穴村的村名或即因高陵而来,高穴也许是高陵的隐语别名。鲁潜墓北临漳河,其南面不远处即魏武帝陵。这里是一片广阔的农田,正东十四五里处是西门豹祠,此处应是曹操的长眠之地。
有人认为,曹操自己就参加了盗掘东汉帝王陵墓的行动,对前代帝王陵墓种种惨不忍睹的结局不可能不有所惧怕,他在无奈之下作出了薄葬的决定。由于实行简葬,加之陵墓不封不树,又临近漳河,而漳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曹操陵墓很有可能被大水冲毁而不知具体位置了。
近年来,有学者根据《邺乘》、《述异记》、《彰德府志》等书,结合1975年在临漳习文村发现的东汉晚期墓葬实物,得出曹操陵墓位于今河南安陽灵芝村与河北临漳习文村一带的结论。这种观点认为,今灵芝村、习文村一带,恰好在仁寿里西门豹祠之西六七里,周围都是平原,与曹操当年的遗令吻合。灵芝村、习文村一带是当年邺的中心地区,曹操为自己选墓地,不可能选择邺的边远地区。今距习文村北四里、灵芝村西北约六里处有东太平村,原名驼村,是铜驼村的简称。史载曹操陵墓有铜驼,驼村大概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关于曹操陵墓还有一种说法,在曹操的故乡今安徽亳州城南,有一处庞大的曹氏宗族墓群,人称“曹四孤堆”。有关专家认为,这里很有可能是曹操归葬亳州的墓地。
据《亳州志》和《魏书》记载,曹操死的那年,魏文帝曹丕没有去邺城,而是返故里“亲祠谯陵”。这座“谯陵”建在据说是曹操31岁时称疾返里时筑的精舍处。人们猜测,曹操为人奸诈多疑,既为精舍,又称谯陵,很可能是曹操的真实墓葬。这座陵墓在郦道元的《水经注》里也有记述,说当时还残存有庙堂、柱础、碑碣以及对峙的石阙、石马等。
笔者推测,这座陵墓很可能是曹操的家族墓地,由于后人飞黄腾达,在此进行了重新建造,陵墓地下和地上想必都会建有殿堂,摆放许多石刻。至于曹操是否埋在里面,恐怕可能性不大。当然最终结果还需待考古发掘后才能揭晓。
曹操墓究竟在哪里?今天我们仍无法揭开这个谜底。
有关中国王陵之谜的文章
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建造最早的一座陵墓。长陵的祾恩殿雄伟挺拔,所用木材全部是名贵的楠木。永乐十四年,长陵祾恩殿建成,赵王朱高燧奉命将徐皇后的神位安奉殿内。有人怀疑朱棣的遗体并未运到北京,北京的长陵只是一座衣冠冢。一般以为朱棣确是葬在长陵玄宫中。从保存至今的长陵来看,明成祖确是花了功夫。长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合理。万历三十二年,长陵遭雷击,明楼中的石碑被击坏。......
2023-12-04
叱咤风云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死后葬到了生前早已修建好的安息地长陵中。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于长乐宫,葬于长陵。因此,很多专家认为毕沅是把两座陵墓弄颠倒了,长陵在吕后陵的西面。长陵又称长山、长陵山。长陵所处的地方在古代称长平或长平阪,有可能是以地名为陵名的。根据《水经注》的记载,墓可能是刘邦时的太尉周勃或其子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
2023-12-04
庆陵其实是由三座皇陵组成,分别是辽圣宗永庆陵、辽道宗永福陵和辽兴宗永兴陵。辽庆陵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仁德皇后、钦爱皇后的永庆陵,辽兴宗耶律宗真和仁懿皇后的永兴陵,辽道宗耶律洪基和宣懿皇后永福陵的总称,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驻地北约15公里的瓦林乌拉山地峡谷中,当地人称“王坟沟”。庆陵的奉陵邑位于索博日嘎苏木查干沐沦河北岸,北距庆陵30公里。......
2023-12-04
徐州地区目前共发现楚王陵墓八处。由于刘注墓之前已经发现,位于徐州小龟山,因此狮子山楚王陵应属于其他四位楚王的。据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在《文物》杂志上发表的发掘简报上,推测墓主是第二代或第三代楚王,即刘郢客或刘戊。狮子山楚王陵的特点是只有耳室和主室,是一个主室的墓葬制度。狮子山楚王陵出土了大量的钱币,约18万枚,也与刘戊谋反后可能受到的埋葬礼仪不合。......
2023-12-04
清朝的祖陵在赫图阿拉城西北的桥山山麓,这里埋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祖先的遗体。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称为兴京。顺治十六年,将东京陵祖茔遗骨从辽陽迁到兴京陵归葬,并改称为永陵,追谥列代祖先,还将桥山封为启运山。永陵背依启运山,前临苏子河,与烟囱山隔山相望,有“郁葱王气烟霭”之势,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关于永陵,还有几个谜团没有解开。......
2023-12-04
但临汾尧陵有许多谜团,如尧陵建于何时?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出生、生活于古冀州之中心地域平陽,即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尧的尸体据说葬在尧陵中,至今冢高约50米,周长近300米,气势宏伟壮观。尧陵在临汾,大多数人相信尧是葬在尧陵之中的,千百年来并没有人对此有过怀疑。从古至今,研究尧陵的学者一致认为《汉书》之说不准确,因此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2023-12-04
神宗无心过问朝政,却一次又一次派官员选择陵址,自己也多次实地踏看。明穆宗临死前,将年幼无知的神宗朱翊钧托付给他。神宗刚即位时才10岁,他对张居正一直有着一种敬畏之情。十八日,神宗速速回宫,立即谕旨礼、工部和钦天监再去选择二三处来看。建议神宗在两者之中选一处。这年九月六日,神宗再次以行秋祭礼为名,率后、妃进行谒陵。一年后,即万历十二年九月,神宗又奉两宫太后并后、妃再次谒陵。......
2023-12-04
定陵是中宗李显的陵墓,位于751米高的凤凰山上。710年,韦后与武氏势力相勾结,中宗被韦后毒死,李旦再次上台。早年被幽闭致死的赵妃,因初葬地难寻,追谥和思皇后,此时行招魂祔葬之礼,与中宗合葬于定陵。被诛杀的韦后因为不宜与中宗一起葬入定陵,另择地安葬。《旧唐书》卷92记载中宗宠臣魏元忠死后陪葬定陵,这是一个特例,但不知15座封土中哪一座是他的。......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