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无心过问朝政,却一次又一次派官员选择陵址,自己也多次实地踏看。明穆宗临死前,将年幼无知的神宗朱翊钧托付给他。神宗刚即位时才10岁,他对张居正一直有着一种敬畏之情。十八日,神宗速速回宫,立即谕旨礼、工部和钦天监再去选择二三处来看。建议神宗在两者之中选一处。这年九月六日,神宗再次以行秋祭礼为名,率后、妃进行谒陵。一年后,即万历十二年九月,神宗又奉两宫太后并后、妃再次谒陵。......
2023-12-04
一般认为尧陵在临汾。但临汾尧陵有许多谜团,如尧陵建于何时?尧陵到底是传说的臣民们裹土堆成的,还是一个天然土丘?近年来更有人提出尧陵不在北方而在湖南的攸县。传说中尧建都的冀州根本不在今天的山西,“冀”其实是“翼”,冀州在楚国。
尧、舜、禹是上古时期三位杰出的部落方国联盟首领,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君临天下的帝王。由于他们功业卓著,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得到华夏子孙无比尊崇和敬仰,尧舜被列为上古的五帝之中,尊为古圣。
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出生、生活于古冀州之中心地域平陽,即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传说他先后被封为陶侯和唐侯,古时人们以地为氏,所以又称他陶唐氏。一说他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在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部落方国联盟首领。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帝尧在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后羿射日,派鲧治水,并且制定历法,整饬百官。尧在位70年时,遍访天下贤士,得舜,由之辅政20年,将帝位传给了舜。
尧、舜、禹虽然皆为圣帝,在历史上各有作为,但是他们生命价值展示最充分的阶段是在帝尧主政时期。可以说,他们的治世方略的基本思路是由帝尧起始和奠定的。舜禹曾是帝尧的大臣,按照帝尧的大策,殚心操持,全力躬行,有效地推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
尧帝死时,百姓如丧考妣,前来送葬者人山人海。尧的尸体据说葬在尧陵中,至今冢高约50米,周长近300米,气势宏伟壮观。尧陵在临汾城东北35公里处的郭行乡乔村,背山面河,周有残墙围线。陵的北部为黄土陡崖雍卫,东西有两条黄土冲沟拱卫,南面杨村河经东南、南、西南似新月抱冢绕流。因树多而古,俗称神林。陵前有祠宇,相传为唐初建筑。明清屡有重修。1984年,重修了碑亭献殿。祠内现存山门、牌坊、厢房、献殿、寝殿、碑亭等建筑。早在汉代,官府已建尧庙于汾河西平水之陽,汉武帝刘彻的《祭尧文》至今仍被保存了下来:“巍巍乎帝尧,贤德圣明之君……千古帝范,万代民师,初肇文明,世人敬赖。帝尧钦定历法,理顺时序节令;广凿水井,抵御田陌旱魔;疏理河道,流水尽归沧海;设立谤木,广听民众谏言;禅让帝位,启开民主先河。定都平陽,协和万邦,设定九州,完璧山河,首创中国,帝尧乃中国先祖也。”后移至临汾城南3公里处。尧庙占地85亩,始建于西晋。唐、宋、元、明、清历代重修。现存山门、五凤楼、光天阁、尧井亭、寝宫、广运殿等几大建筑。庙内现存古代碑刻十余通,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唐尧故事。
关于临汾尧陵,有人提出了疑问,尧陵建于何时?尧陵到底是传说的臣民们裹土堆成的,还是一个天然土丘?
尧陵建于何时,实际上现在已无从考证。传说尧子丹朱平时不听父教,总是反其意而行,故尧本想死后葬于涝河之陰,而反其说要葬于涝河之陽。丹朱想到平时屡违父教,如再违抗,怎能做人?于是征得大臣同意,谨遵父嘱,选涝河之陽的风水宝地而葬,所葬之地为今尧陵。金人泰和二年(1202)的碑记说,唐太宗征伐刘武周时曾驻跸于此,祭祀尧陵并塑像。清代碑刻上也说唐太宗进取长安时,曾经到尧陵礼祷尧神功。清代碑刻上还记载着每年清明节和九月上旬都有传统的香火盛会,对尧陵进行祭祀拜扫。从尧陵所处的地理环境来看,从北部大户垣黄土梁俯视,尧陵不过是个小小的黄土丘。但如果站在杨村河谷向北仰望,尧陵却显得高大雄伟并有着特殊的地貌特征。涝河是杨村与柏村两河汇合后的称谓,两河之间的黄土平梁称冢垣,杨村河之北的黄土平梁叫大户垣,尧陵就坐落在乔家垣的最西端,大户垣的南缘,杨村河与柏村河将要汇合之处,这里是平陽有名的山前黄土台地丘陵区。这一广阔的黄土台地,由若干黄土平梁组合而成,梁如条条土龙刚出云山,由东向西奔行,梁间沟沟有水,如条条水龙由东向西游动。在尧部落生活的时代,道道山梁着绿装,条条河沟水潺潺,青山绿水,诗情画意,宛如仙境。(www.chuimin.cn)
中国古代的人们选择陰陽宅要在背风向陽的地方,既避开寒风的侵袭,又可接纳和煦的陽光,其挡风的山势还要委曲盘桓,草木茂盛,土层深厚,坟墓的周围要水流悠扬平缓。尧陵位于霍山主峰西南,气流运行通畅,而且杨村河与柏村河汇合后形成的涝河,气流至此而聚,因霍山主峰以南高度逐次降低,所以向西伸延的黄土梁由南向北高度渐次升降,山山之间清水弯弯,陵冢两侧又有沟水,因此尧陵是一块背风向陽,藏风纳气,清水长流,气聚不散的风水宝地。马志正、李福兰等专家在研究后认为,信奉风水的尧臣民们一定要将自己崇敬的人埋葬在这里,即使信奉风水的后来人也会设一假冢满足人们的寄托。因此,尧冢是约一万年前因河流改道形成的离堆山,不是当年送葬的人们每人一袋土垒成的墓冢。
尧陵在临汾,大多数人相信尧是葬在尧陵之中的,千百年来并没有人对此有过怀疑。不过近年来有人提出了新颖的看法,认为尧时的政治中心在南方,尧死后葬在今湖南攸县的高视乡。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指出,尧帝的政治中心在南方。关于尧陵的地点,《汉书·地理志》说在中山唐县南,《水经注》对此曾提出过质疑,并否定了此说。《路史》作了些考证,但也未考出确切地点。从古至今,研究尧陵的学者一致认为《汉书》之说不准确,因此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南岳志》引《春秋感精符》说:“尧为翼之精星,在南方。”古天文与地理对应,按古星野说,翼、轸二宿对应楚国,而尧星是翼宿中的一星,其地应在南楚。尧与翼宿关系甚密,《竹书纪年》说尧即位后“居冀”,冀作为都城是从尧开始的。汉人以为冀为北方州的讲法早已被人否定,冀其实就是“翼”。上古的这个“冀”在楚国,因为翼宿对应楚国,也就是苗民之地,当尧禅位于舜时,古书记天象说“景星出于翼”,这颗景星就是后世所说的尧星。《山海经》说陶唐氏在南海之内,又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尧山在洞庭湖边二妃墓所在的黄陵东南419里之处,从距离上推算当在今攸县北境。今攸县北部皇图岭镇附近有平(坪)陽、丹陵等地名,攸县之北江为渌水支流,这些正与《帝王世纪》所记相合。书上说尧生于丹陵,都平陽。丹陵就是丹朱之陵,据《山海经》说,他葬在苍梧山的北面。攸县西有凤凰山,东有鸾山、凤岭。凤凰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有“南岳庙”位于坪陽乡极冲处。在古人的观念中,凤凰就是飞得很高的那种雉,又称翟、天翟。翟又常作狄。《山海经》说:“狄山,帝尧葬于陽,帝喾葬于陰。”这已很明确尧是葬于凤凰山的东南。
有学者还曾亲自到攸县进行过考察,找到了一个以尧为远祖的刘姓家族。该家族共十五房,其中一房称为尧山房。尧山房的人主要分布在攸县的坪陽庙、皇图岭、高视、黄丰桥及醴陵一些乡镇。尧山在高视乡,是一座相对高度为150米左右的小山,山顶上九成高处有一个口径面积达十多平方米的垂直洞穴,称天井龙,人们认为这个洞穴是用来葬天子的。有人认为墓地是下陷成井的,高视乡四面环山,尧山位于极狭处的西端入口处,附近地名全与尧、天、龙有关,如尧前组、尧山组、龙潭前村、龙潭江、龙家陂、天井龙、天台山、天子坪等。在高视乡,考古学者已经发现了较多的古文化遗迹,如界头村已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簇等,新乐村挖掘战国墓葬群一处,发现铜釜一尊。附近的贾山乡、菜花坪乡也发掘出新石器遗址各一处。天子坪西面的坪陽庙乡三面环山,入口极小,山上仅一通道,易守难攻,尧帝在此建都极为理想。
三皇五帝的葬处,传统的说法往往在北方,而现在一些学者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使这一问题成了一个悬案。我们希望历史学界能够发扬百家争鸣的精神,继续探讨这个问题,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有关中国王陵之谜的文章
神宗无心过问朝政,却一次又一次派官员选择陵址,自己也多次实地踏看。明穆宗临死前,将年幼无知的神宗朱翊钧托付给他。神宗刚即位时才10岁,他对张居正一直有着一种敬畏之情。十八日,神宗速速回宫,立即谕旨礼、工部和钦天监再去选择二三处来看。建议神宗在两者之中选一处。这年九月六日,神宗再次以行秋祭礼为名,率后、妃进行谒陵。一年后,即万历十二年九月,神宗又奉两宫太后并后、妃再次谒陵。......
2023-12-04
定陵的选定是十分复杂的。咸丰九年,在多次反复后终于决定将灵光凝聚的平安峪作为陵址。咸丰帝前后用了八九年的时间才把陵址确定下来,时间之长在历代帝王中是不多见的。定陵是咸丰的陵墓,位于裕陵之西的平安峪。二月二十五日,咸丰到西陵为他的父亲道光皇帝进行大葬礼,顺便到大臣们为他选定的魏家沟亲自进行勘察。经过反复比较,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最终咸丰在东陵陵区选出了最中意的平安峪、成子峪和辅君山三个地方。......
2023-12-04
徐州地区目前共发现楚王陵墓八处。由于刘注墓之前已经发现,位于徐州小龟山,因此狮子山楚王陵应属于其他四位楚王的。据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在《文物》杂志上发表的发掘简报上,推测墓主是第二代或第三代楚王,即刘郢客或刘戊。狮子山楚王陵的特点是只有耳室和主室,是一个主室的墓葬制度。狮子山楚王陵出土了大量的钱币,约18万枚,也与刘戊谋反后可能受到的埋葬礼仪不合。......
2023-12-04
但也有人不敢苟同,认为将陵定名为“孝陵”,是朱元璋“以孝治天下”之意。此后有考古人员发现,明孝陵的整体布局呈“北斗星”图形。明孝陵的神道之所以绕过孙陵岗,是因为岗上有三国时吴大帝孙权的陵墓。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新发现的石碑、石龟可能是原先为明孝陵制作的“无字碑”,与现今四方城内的“神功圣德碑”存在着对应关系。......
2023-12-04
然而一些学者认为,西汉帝王陵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寻的,惠帝安陵应在长陵之右,景帝陽陵应在长陵之左,安陵不应在长陵之东。渭城即秦咸陽城,附近有一座大墓应为惠帝安陵。传统的说法认为,西汉帝陵是帝西后东,但人们惊奇地发现安陵是个例外,孝惠皇后张嫣陵墓在惠帝安陵西北。汉惠帝时还设置了安陵邑,过去人们在初步调查后认为,安陵邑位于安陵以北900米处,陵邑城址平面为长方形,东西1548米,南北长445米。......
2023-12-04
清朝的祖陵在赫图阿拉城西北的桥山山麓,这里埋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祖先的遗体。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称为兴京。顺治十六年,将东京陵祖茔遗骨从辽陽迁到兴京陵归葬,并改称为永陵,追谥列代祖先,还将桥山封为启运山。永陵背依启运山,前临苏子河,与烟囱山隔山相望,有“郁葱王气烟霭”之势,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关于永陵,还有几个谜团没有解开。......
2023-12-04
今天,我们在乾陵参观时看到碑上隐约可见的文字,是宋金以后游人在上面的题识,使《无字碑》成了有字碑。秦始皇曾作无字碑以颂其德,武则天仿而效之,故有此碑。与上述相近的一种观点认为,无字碑不可能是武则天生前为自己立的。......
2023-12-04
俑坑经火烧后全部塌陷,陶俑和陶马被砸,有的断成数段,有的成为碎片。这说明在兵马俑被焚烧前已经受到了人为的破坏。一种观点认为,兵马俑坑是项羽入关后焚毁的,这是目前流行最广的观点。从秦俑坑被焚毁的时间来看,应在秦末汉初。而且在俑坑上发现了西汉中期和东汉时期的墓葬,这些墓葬在开挖时,掀走了棚木炭迹,打破了俑坑土层关系,这说明当时人们已不知道此地是被焚毁的兵马俑坑所在地,焚毁必在西汉中期之前。......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