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医外科临证手册:甲状腺炎的分类与症状

中医外科临证手册:甲状腺炎的分类与症状

【摘要】:急性甲状腺炎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间质炎或化脓性炎症,由于甲状腺对细菌感染抵抗力强,故很少见。亚急性及慢性甲状腺炎是独立的具有特征性病变的疾病。慢性甲状腺炎中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亦称淋巴性甲状腺肿,或称桥本甲状腺炎。大多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缺乏临床症状。急性甲状腺炎特点是结喉两侧结块,肿胀,灼热,疼痛,急性发病。

一、概述

甲状腺炎是指发生于甲状腺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本病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所以一般认为本病可能是一种病毒感染,或为一种过敏或免疫反应,有时甲状腺的外伤和放射性损害也可致病。分为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甲状腺炎,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慢性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以及罕见的特殊性甲状腺炎,如结核、梅毒等。

急性甲状腺炎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间质炎或化脓性炎症,由于甲状腺对细菌感染抵抗力强,故很少见。亚急性及慢性甲状腺炎是独立的具有特征性病变的疾病。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肉芽肿性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一般认为病因是病毒感染,具有发热等病毒感染症状,曾分离出腮腺炎、麻疹、流感病毒,甲状腺出现疼痛性结节,病程为6周到半年,然后自愈。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多在30岁左右发病。本病初期,由于滤泡破坏甲状腺素释放增多,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增高表现;晚期如果甲状腺有严重的破坏乃至纤维化,则出现甲低。

慢性甲状腺炎中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亦称淋巴性甲状腺肿,或称桥本甲状腺炎。大多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缺乏临床症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中年妇女(90%以上发生于女性)甲状腺呈弥漫性、无痛或轻度疼痛、轻度或中度的肿大,也可呈结节性肿大。甲状腺质地韧如橡皮是本病特征之一。随着甲状腺组织逐步被破坏,甲状腺可逐步缩小。多数患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全身乏力,有非指凹性水肿,腹胀、尿少、动作迟缓、不爱讲话、对答反应慢、心率多在每分钟60次以下、声音嘶哑、皮肤粗厚、脱屑。大部分患者常有咽部不适,少数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包积液,或有冠心病表现。

急性甲状腺炎特点是结喉两侧结块,肿胀,灼热,疼痛,急性发病。可归属于中医“瘿痈”、“夹喉痈”范畴。病因病机多为风热、风火客于肺胃或内有肝郁胃热,以致气血,痰热凝滞于肺胃之外系、喉结部而成。病位在甲状腺,与肺胃肝脾关系密切。

二、辨证论治

1.外感风热

主症:甲状腺肿胀,疼痛较甚,并向耳枕部放射,同时伴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骨节酸痛,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治法:疏风清热,和营消肿。

例方:银翘散加减。

用药: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各15g,牡丹皮、赤芍、牛蒡子各10g,柴胡、甘草各6g。

加减:发热高、头痛甚者,加荆芥、薄荷;咽痛甚者,加玄参、桔梗;甲状腺肿而有块者,加贝母、僵蚕。

2.肝胆郁热

主症:畏寒发热,多汗,口苦唇干,渴而欲饮,头痛咽痛,手颤心悸,急躁易怒,多食善饥,颈部肿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清肝养阴,消肿软坚。

例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用药:牡丹皮12g,栀子10g,柴胡10g.黄芩10g,知母10g,夏枯草10g,连翘10g,板蓝根12g,白芍12g,生何首乌15g。

加减:热盛加蒲公英10g,车前草10g;阴伤加生地黄10g,麦冬10g;血瘀加丹参10g,赤芍10g。

3.气阴两虚

主症:甲状腺肿胀疼痛反复发作,伴心悸,神疲乏力,五心烦热,易汗出或盗汗,夜寐不宁,舌质偏红、苔薄,脉细数等。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消肿。

例方:生脉饮合四物汤加减。

用药: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川芎当归、生地黄各10g,丹参10g,酸枣仁20g,茯苓、赤芍各12g。

加减:手抖者,加钩藤、珍珠母;性情急躁易怒者,加柴胡、黄芩、白芍;胸闷遏郁者,加郁金、川楝子。

4.阴虚火旺

主症:甲状腺漫肿疼痛,伴五心烦热,盗汗,失眠,心悸乏力,舌红苔少,脉细。

治法:滋阴降火。

例方:一贯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用药:生地黄12g,山药12g,山茱萸12g,麦冬10g,沙参10g,白芍10g,枸杞子12g,当归10g,泽泻12g,牡丹皮10g,川楝子10g。

加减:潮热盗汗加地骨皮20g,龟甲10g;心烦失眠加酸枣仁10g,丹参10g,柏子仁10g;颈项部肿痛加夏枯草10g,浙贝母10g;虚热甚加知母10g,黄柏10g;肝阳上亢加龙骨15g,牡蛎10g。

5.阳虚痰凝

主症:甲状腺肿胀隐痛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或甲状腺肿硬,疼痛不甚,可伴面色白,形体畏寒,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紧等。

治法:温阳化痰,消肿散结。

例方:阳和汤加减。(www.chuimin.cn)

用药:熟地黄、鹿角片、白芥子、麻黄、当归、党参、茯苓各10g,干姜、肉桂各5g。

加减:甲状腺肿硬者,加三棱、莪术、穿山甲(代);伴有浮肿者,加淫羊藿、泽泻;腹胀纳呆者,加木香、陈皮。

三、单验方

1.二香解郁汤:香附、木香、川芎、柴胡各10g,郁金15g。共研细末,每次3g,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2.柴胡10g,黄芩10g,忍冬藤15g,连翘10g,牛蒡子10g,夏枯草12g,浙贝母10g,玄参10g,板蓝根15g,海藻15g,牡蛎30g(先煎)。水煎服。

四、中成药

1.金黄散(膏)

组成: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天花粉等。

主治: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抑菌、抗炎、解毒镇痛、抗溃疡等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兼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用法:适量,每日1次,散剂以酒或蜜醋调敷,膏剂摊敷料上贴患处。

规格:散剂,膏剂。

2.八二丹

组成:熟石膏8份,升丹2份。

主治:提脓祛腐。用于溃疡脓流不畅,腐肉难脱。

用法:撒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瘘管,外用膏药或油膏盖贴。

规格:丹剂。

3.生肌散

组成:制炉甘石15g,滴乳石9g,滑石30g,琥珀9g,朱砂3g,冰片0.3g。

主治:生肌收口。用于疮疡溃后、脓水将尽者。

用法:撒疮面上,外盖膏药或药膏。

4.夏枯草膏

组成:夏枯草

主治: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肿瘤属气郁痰阻者。

用法: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规格:煎膏剂。玻璃瓶装。每瓶30g,60g,100g,120g,125g,240g,250g共7种。

五、西医治疗

1.轻症病例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抗炎药即可以控制症状。阿司匹林0.5~1.0g,每日2或3次,口服,疗程一般在2周左右。

2.症状较重者,可给予泼尼松20~40mg/d,分次口服,症状可迅速缓解,体温下降,疼痛消失,甲状腺结节也很快缩小或消失。用药1~2周后可逐渐减量,疗程一般为1~2个月,但停药后可复发,再次治疗仍有效。

3.有甲状腺毒症者可给予普萘洛尔以控制症状。

4.如甲状腺摄碘率已恢复正常,停药后一般不再复发。少数病人可出现一过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如症状明显,可适当补充甲状腺制剂。

5.有明显感染者,作有关治疗。

6.放射治疗停药后如果复发,则予放射治疗,效果较持久。

7.亚急性和慢性甲状腺炎抗生素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