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累过度会消耗大量营养,肝脏的能量供应大幅度减少,会削弱肝脏的抗病力,乙肝病毒会迅速扩散,破坏肝脏功能直至发生不可逆转的病变。发病期间,慢性肝炎患者的膳食应以保护肝脏不致再遭到损害,并减轻肝脏的负担为原则。乙型病毒性肝炎并不可怕,多数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虽然病程有长达一二十年者,经正规专业治疗最终病变的肝脏组织仍可完全恢复正常而痊愈,只有极少数演变为中、重度慢性肝炎。......
2023-12-03
乙肝患者也应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防止并发症,按照季节变化而采取不同具体措施,如乙肝患者春季应采取如下具体措施。①重视防风御寒,适时增减衣服。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性善行数变”,“春多风病”,“春来不可背寒,寒则伤肺”。因此,要遵循“春捂秋冻”的规律,注意防寒、防风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防风御寒,以顺应骤变,敛阴护阳,防病保健。②合理调摄饮食,减酸增甘为宜。中医素有“当春之时,食以减酸增甘,以养脾扶阳”之说。因此,春季的饮食以健脾壮阳为主调摄,在日常膳食中应多吃些鸡、鱼、肉、蛋、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低糖水果、干果等高蛋白、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和温软、易消化的食物,禁食生冷之品,以增加营养、扶助阳气,使之兴旺。但高糖水果、干果应绝对禁食,以防病情加剧,增加控制血糖难度。③改变居室环境,以利“春夏养阳”。室内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还可养花、种草、养鱼,这不仅能绿化、美化、净化居室,还可调节室内空气环境。门窗要常开,使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新鲜,这对乙肝患者保健大有裨益。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养志除疲,以利“春夏养阳”。④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古人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正是万物萌发、草长花开的大好时光,也是开展体育锻炼的黄金季节。因此,要“早卧早起,广步于庭”,或郊游览胜,或登高踏青,或练拳做操,或散步慢跑,或踢毽子,或放风筝。这些适应时令特点的活动,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瘀滞疏散,防病于未然,又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体质。
天冷乙肝患者容易发生中风,这是人们比较熟悉的防病常识。这是因为天冷血管收缩,弹性减低,脆性增加,加之血液黏滞,血流变缓,故而容易发生中风。不少人认为,天热血管舒张,柔性增加,血压下降,乙肝患者不易发生中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天热时医院收治的乙肝兼中风病人较平时往往增多。因为天热可使人体水分大量丧失,当饮水不足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时,血液黏稠度增加,某些微小血管内血流反而减慢。值得注意的是,平时不易开放的某些微小血管,当黏稠的血液通过时,最易发生堵塞现象。因此,天热时中风发病率骤然上升,中风患者中以脑梗死者居多,而天冷中风患者中则以脑出血常见。炎热的夏季,正是致病性真菌繁殖活跃的季节,癣病的患者也日益增多。乙肝患者特别易患癣病,必须注意预防。另外,盛夏酷暑,热浪袭人。科学度夏,不仅使人拥有舒适愉快的生活,而且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夏季要①穿宽松舒爽的夏装。舒爽的夏装可让人凉快惬意,免除闷热之苦。因此,夏日服装力求简单、透气性好。款式上,应宽松舒适,避免紧衣裹身;色彩上,应素雅大方,白、淡黄、浅绿、湖蓝、瓦灰、银灰色可减少紫外线的吸收;质地上,应选择吸汗透气好的面料服装,如真丝、丝绸、纯棉、麻类等织物为佳。此外,夏季气温高,出汗多,衣衫、内裤、裙子等每日一换洗。②饮食宜清淡、重营养。盛夏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往往不思饮食,特别对油腻食物感到厌烦。因此,夏日饮食应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宜。应常吃些绿豆粥、莲子粥、凉面、凉菜、凉粉等清凉爽口食物,也要适当吃些瘦肉、鸡蛋、鸭蛋、鱼,以补充身体消耗所需,此外,还要多吃些清暑降火、生津解渴的果蔬,如豆芽、木耳、莲藕、黄瓜、冬瓜、西红柿、西瓜翠衣、水蜜桃等。常喝绿茶、大麦茶、淡盐开水、酸梅汤等清凉生津饮料,有益清暑降温。③卧室应通风以利睡眠。居室应保持幽静、清洁、通风凉爽。可将住宅内前后门窗洞开,徐徐而来的穿堂风可有效地降低室温,有益空气新鲜。炎夏,人易疲倦和烦躁,是安然入睡之大敌。夏天应处事冷静,不宜激动,使神经处于安静状态,做到“心静自然凉”,会收到降温、尽快入睡的效果。④外出应打起遮阳伞。在烈日当空的中午,应在家歇息或午睡片刻,尽量减少外出,特别是老年乙肝患者。若必须外出,应采取防护措施,比如打起遮阳伞、戴凉帽、太阳镜,皮肤暴露处涂点防晒露。外出要备上仁丹、十滴水、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金银花露等药品,中暑时急用。此外,夏日也可去庐山、黄山、莫干山、崂山、普陀山、鸡公山等名山避暑。平日可参加一些有益消夏健身的活动,如游泳、纳凉闲聊、参加消暑晚会,在凉爽的歌舞厅中轻歌曼舞等,使夏日生活过得自在、充实、逍遥、舒畅和绚丽多姿。
医疗气象研究表明,在一年四季之中,气温、气压、气流、湿度等气象要素变化无常的季节是春季。民谚云:“春天猴儿面,一日变三变”。春寒,虽不像寒冬腊月里“三九”、“四九”那样寒冷,但由于人们穿着的变化和精神上准备不足,再加上在漫长的冬季养成的抗寒能力有所下降,寒邪会乘虚而入,使人致病。应特别警惕的是,早春时节,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随之下降,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乘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以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另外,春天还是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中风、冠心病诱发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发期。消化性溃疡、慢性腰腿痛、癌症、精神病等慢性病,也会因气候的变化而导致旧病复发,使乙肝病情加重或恶化。
一年四季,更迭交替。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四季季节变化预防疾病不仅包括预防乙肝,更包括乙肝的并发症及四季常见疾病。因为四季常见疾病同样是乙肝患者健康的大敌,对乙肝患者健康十分不利。
1.春季 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六个节气。春天寒气渐退,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温热毒邪开始活动,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
因而多有风温、春温、温毒、温疫等发病。所以在春季应防春寒伤人、春雾伤人、流行性感冒(流感)、春瘟(包括传染病)、漏肩风,防止皮肤过敏,对付春燥,而且要春治苦夏、春治脚癣及乙肝患者头痛。(www.chuimin.cn)
2.夏季 指阴历四月至六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要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又因为暑、湿为夏季的主气,所以,夏季的防病有其明显的季节特征。夏令酷热多雨,不管是热邪,还是湿邪,皆能伤人致病。因此,对于感冒、夏季热、中暑、痢疾、急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疾病的预防治疗必须重视。
3.秋季 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经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秋天是气温多变的季节,热、燥、寒气候皆有,在我国一些地区还以湿为主,如四川盆地。因此,在秋天一定要高度重视防病保健,原因是秋季气候变化较大,若不谨慎起居,便会患病。要注意对支气管哮喘、便秘、疟疾、皮炎、脱发、咽炎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此外,还要注意疟疾、支气管哮喘、便秘、慢性咽炎等疾病对乙肝患者的侵害。
4.冬季 是从立冬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为止。现代气象医学研究认为,寒冷的气候会使许多疾病比平常更容易侵袭人体,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病死率亦急剧上升。国外许多研究认为,冬季有80%以上的病死率高峰与寒冷气候有关;我国的有关统计也表明,冬季有85%以上的病死率高峰的前5天内有冷空气降温。对于心血管病来说,往往在冷空气过境后2天内病死率达到高峰;呼吸系统疾病则在冷空气过境后3天病死率达到高峰;脑血管病多在冷空气过境后的1天和5天各出现一个高峰。据我国近30年来的气象资料反映,在每年的冬至前后都有强冷空气和寒潮南下,造成骤然降温,这时往往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气候。事实证明,寒冷诱发疾病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当人体受到过度寒冷刺激后,可使热平衡系统功能发生障碍,皮肤中的感热器将冷刺激传给下丘脑,下丘脑又支配垂体,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寒冷对于适应能力差的患者作用更明显,寒冷使人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血压升高,这对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其他循环系统疾病都是不利的。此外,寒冷易使上腹部受凉或吞咽进冷空气,易致胃肠功能失调、痉挛,引起胃轻瘫。胃轻瘫属于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也称胃麻痹、胃无力、胃潴留等,检查可以发现胃内食物排出减慢、胃窦运动功能减弱或不协调。寒冷能使鼻黏膜的温度及湿度均降低,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减少,容易患鼻炎、感冒;寒冷亦可使人体裸露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相对缓慢,皮肤受凉后水分散失较多,常使皮肤粗糙或皲裂、老化。耳、鼻、手指等远离心脏部位,血液供应不足,常发生乙肝足及冻疮。寒冷还可使人体血液中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沉和血凝时间缩短,此时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病死率很高。同时,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肾上腺素增加也能造成血液黏性增加和凝血时间缩短。所有这些,都说明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必须重视防寒保暖,加强防病保健。
因而乙肝患者要根据四季季节变化预防疾病。
有关乙肝四季疗法的文章
劳累过度会消耗大量营养,肝脏的能量供应大幅度减少,会削弱肝脏的抗病力,乙肝病毒会迅速扩散,破坏肝脏功能直至发生不可逆转的病变。发病期间,慢性肝炎患者的膳食应以保护肝脏不致再遭到损害,并减轻肝脏的负担为原则。乙型病毒性肝炎并不可怕,多数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虽然病程有长达一二十年者,经正规专业治疗最终病变的肝脏组织仍可完全恢复正常而痊愈,只有极少数演变为中、重度慢性肝炎。......
2023-12-03
古代医学把预防疾病称作“治未病”。这种未雨绸缪、防重于治的思想,不仅体现在一旦患乙肝之后应运用各种方法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转变或复发,还体现在人体未病之前就应提前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预防乙肝。孙思邈反复告诫人们要重视“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要避免和减少乙肝病毒传播的机会,首先要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其次是保护易感人群,进行主动或被动免疫注射。......
2023-12-03
根据自然界四季变化规律,顺应自然四季变化规律,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为四季疗法。四季疗法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防治疾病,较按月份、按日期、按时辰防治疾病更简便,容易掌握。我们认为采用“四季疗法”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发生是有密切关系的。......
2023-12-03
中医治疗的毒副作用小、标本兼治、可改善体质,并且在治病的同时可以消除体内的垃圾,对抗衰老。此外,许多人认为中医治疗乙肝的降转氨酶作用差,其实,只要用药得当,中医治疗乙肝降转氨酶作用很可靠。中西合璧,是治疗乙肝最佳方案。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是治疗乙肝并发症的最佳方案,可明显降低乙肝并发症的致死、致残率,明显降低医疗费用。中医与西医在治疗疾病的理念上有极大的不同。......
2023-12-04
1.首先必须让患者及其家属牢固树立战胜乙肝的勇气及信心,懂得“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但是并不等于乙肝无“满意的控制的良策”。急性期过后,应进食脂肪、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应与患者一起制定合理饮食,以利于疾病的恢复。②在医生指导下慎重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剂量的增减。......
2023-12-04
一是早期治疗,轻病防重,即疾病的早期应及时治疗,防止病情发展。疾病的早期,机体正气比较盛,及时地予以治疗,容易收到较好的疗效,能尽快地解除病人的疾苦。目前认为,由于病毒的持续感染导致肝炎慢性化,继续发展可能导致肝硬化和HBV相关性肝癌,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
2023-12-04
乙型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乙肝的临床表现相差很大。但是,也有少数乙型肝炎患者以肝外症状为主,容易被忽视。少数乙型肝炎患者以咳嗽为首发症状,随后才出现肝炎症状。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②急性乙型肝炎。无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血症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
2023-12-03
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为嗜肝DNA病毒科哺乳动物病毒属的一员。乙肝病毒是传染性较强的病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可见乙肝病人的血液具有高度的传染性。HBsAg阳性的血清污染唾液和尿液后,其滴度在25℃条件下可维持1周,6℃条件下可维持40d,足见其抵抗力之强。急性自限性乙肝患者抗病毒免疫反应适宜,肝细胞一过性损伤,随病毒清除,疾病痊愈。慢性乙肝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无法彻底清除病毒,肝细胞损伤持续存在,疾病迁延不愈。......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