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籍期属于子部之医家类,大都为病理及方剂配合之实例医籍。至存目卷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682卷,与右表所例之714卷计,实相差32卷,盖计算有误也。杨家骆氏著《四库全书通论》,其统计表为190部,与实数相差1部,而谓有“无卷数”之著录书1部,据总目提要,固皆有卷数者,其卷数之计算,尤为错误。究其实汉以前之医籍,《四库全书》中并未搜及,如其与《黄帝·素问》《灵枢经》二书列入上古中,实为唐王冰之注本,非原书也。......
2023-12-03
(一)《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大约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著作。黄帝和岐伯、雷公等坐于明堂,问答医学的传说,是后人假托的,但确是古代许多医学家辑录和整理的第一次医学总结。内容分做《灵枢》和《素问》两部分。《素问》和《灵枢》各81篇,《灵枢》在前,《素问》在后,《灵枢》又称作《针经》大都为记录针灸的理论和一些治疗经验,对于解剖方面,已有初步成就,特别是对针灸经穴的分布的发现,成就很大,所以针灸的专门书籍,《灵枢》算是第一部了。《素问》的内容,首先着重卫生预防,次为生理、病理、诊断、疗法等,其中也有许多地方是讨论针灸的,所以也是学习针灸的经典著作的一部分。
(二)《难经》
《难经》的著者,传说为扁鹊秦越人(公元前403~222年),但这传说是极不可靠的,它是古代医家解释《内经》的著作,所以叫做《难经》,难,是疑难的意义。全书共81难,等于是解释了81个疑难问题。其中二十三难至二十九难,是讨论经络问题,六十二难至六十八难是讨论经穴问题,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是讨论针法问题,所以也是有助于针灸的一部好书。
(三)《甲乙经》
《甲乙经》是晋代皇甫谧(公元215~282年)著作,内容主要是根据《内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编辑而成,也可以说是从《内经》到他这时代的针灸总结,全书分做12卷,128篇,其中70篇都是讲的经穴,全书贯穿了他在临床上的治疗经验,很少浮泛的词句,最是这部书的特色,算是针灸学里研究经穴的主要书籍。
(四)《千金方》
《千金方》是唐代(公元581~683年)孙思邈著的。在南朝的刘宋时代有个叫秦丞祖的著了一部《偃侧杂针灸经》,孙思邈把《甲乙经》来校对秦丞祖的图,发现秦图有阙漏,于是他便综合两书的长短,著成《千金要方》的卷二十九、卷三十,《千金翼方》的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的针灸部分,所以《千金方》的经穴部位,基本是与《甲乙经》一致的,而《千金方》里所谈针灸的最特色点尤在灸焫方面。例如他灸的风毒八穴,在临床上效果很好,值得研究。
(五)《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是唐代(公元752年)王焘著的,其中39卷论明堂灸法,颇可多取,可算是研究灸法的好书,因为王焘是相信灸,不相信针的。
(六)《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是针灸铜人的说明书,是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23年)尚药奉御王维一著的,因为他先用铜来铸成一个巨大的针灸模型,全身刻着经穴,叫做铜人,这部图经就在说明铜人身上所刻的经穴。
(七)《金兰循经》(www.chuimin.cn)
《金兰循经》元代(公元1363年)翰林学士忽泰必列著,首绘脏腑前后二图,中述手足三阴三阳走属,继取十四经络流注,各为注释,是针灸学里讨论经络经穴的参考读物。
(八)《十四经发挥》
《十四经发挥》元代(公元1341年)滑寿撰,共三卷,上卷是手足阴阳流注篇,中卷为十四经脉气所发篇,下卷为奇经八脉篇。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对内经的经义,身体脏腑部位名物、字义等多有解释,是研究经脉经络的好书。
(九)《针经节要》《洁古云岐针法》
《针经节要》《洁古云岐针法》两书是金代(公元1110年)张元素父子著的,现在并存于《济生拔粹》书里,两书着重讨论五腧穴在临床的应用,是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实用书,可算是一部很好的针灸临床学著作。
(十)《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元王国瑞撰,收存在四库全书中,内容首为120穴玉龙歌85首,注解标出赋1篇、天星11穴歌诀12首,66穴治证、子午流注心要秘诀、宜刺秘传等,文字简洁,条理分明,是临床实用书,所有韵语,都鉴锵可读。
(十一)《类经图翼》
《类经图翼》明(公元1561~1639年)张介宾著,共十一卷,除一卷二卷讲运气外,三至五卷,详述经络,六至八卷详述经穴,九卷讲奇经八脉,十卷讲奇俞,十一卷要览,记载各种病证的配穴和用针用灸方法,系统完整,叙述详尽,是针灸学的主要参考书。
(十二)《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明代(公元1601年)杨继洲撰,共十卷,摘录各家学说的精粹,汇成一书,有如现在的“文摘”,说理平正,是针灸学的一部入门书。
有关任应秋论医集的文章
医籍期属于子部之医家类,大都为病理及方剂配合之实例医籍。至存目卷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682卷,与右表所例之714卷计,实相差32卷,盖计算有误也。杨家骆氏著《四库全书通论》,其统计表为190部,与实数相差1部,而谓有“无卷数”之著录书1部,据总目提要,固皆有卷数者,其卷数之计算,尤为错误。究其实汉以前之医籍,《四库全书》中并未搜及,如其与《黄帝·素问》《灵枢经》二书列入上古中,实为唐王冰之注本,非原书也。......
2023-12-03
(一)沿革《难经》是《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仅次于《灵枢》《素问》的古医经之一。如《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辑释》《通志·艺文略》《郡斋读书后志》《宋史艺文志》等均称之。于此,秦越人著《难经》之说,便几乎成为定案了。(三)注家祖国医学古典医籍中注疏最早的,莫过于《难经》。我们学习《难经》,似不能不首先备具这样一个集存汉唐宋的五家注本。......
2023-12-03
据两书现存的内容看来,他们从成书到修订的过程中,是采用了不少当时还存在的若干古代文献的,甚至可以说这些文献就是《黄帝内经》成书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素问》成书的基础。《揆度》究竟是什么样的文献呢?而本篇又名《评热病论》,又引用了《热论》的文句,似乎旨在发挥《热论》中的精义者。三见于《疏五过论》,四见于《阴阳类论》,只是两论仅提到《上经》之名而已。据前三论所言,《下经》可叫做病症学或病理学。......
2023-12-03
《黄帝内经》在2000多年中,流传的情况怎样呢?可惜的是,向来注释《内经》诸家,鲜有精于校勘者,而不知医的,于《素问》《灵枢》的校勘,反做出一定的成绩。(一)林亿《新校正》即宋臣林亿等校《素问》时所作的校勘,今存于《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澍精小学,故其校勘,法度谨严。......
2023-12-03
注《黄帝内经》最早的,当推梁全元起所注的《黄帝素问》八卷,又叫做《素问训解》。王冰以母为应时旺气,张介宾以母指病因,马莳以母指为五脏相乘之气,高士宗谓母为病本。把母解释为胃气,是符合临床经验的。(二)全注《素问》《灵枢》诸家1.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杨上善的《太素》,实为《素问》《灵枢》的混合改编本,其改编的方法,容后再谈。......
2023-12-03
但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期间,不仅中医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完全停顿,而且原有线装古医书和铅印、影印的古医书亦损失惨重。历代医家和封建王朝对中医古籍的整理出版,都曾做出巨大的成绩。为了做好中医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我认为首先应该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全面规划,这个规划应该是根据实际需要,按先后缓急来制订。......
2023-12-03
我对于医学史这门科学的知识,只是一半的又一半。因为医学史应该包括中国医学史和世界医学史两个部分。1957年又写成《通俗中国医学史话》,这是应科普单位的要求,写成故事性的。今天有这个大好的机会,我向同志们汇报由于我对中国医学史的酷嗜而产生的一点认识,敬请指正!希望今后的医史学会应该在这方面大作宣传,坚决维护医学史这门科学的科学性,一定要尊重史实,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医学史和中国医学史的研究。......
2023-12-03
例如《伤寒论》便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金匮要略方论》同样是“病脉证治”并提的,说明辨证就是要辨识某一疾病的证候,辨证的目的在于认识疾病、治疗疾病,所辨的证,就是某一具体疾病的证候,而不是其他的证。这就是在明确疾病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辨证。以上系以头痛为主症的辨证。......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