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入研究微观世界,最终目的是要阐明微观世界生命活动与整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使之服务于整体的健康。因此,精准医学是个体化医学的组成部分和必要途径。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永远是精准与整体的统一,微观与宏观的统一。整体,就是要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疾病发展阶段选择综合治疗措施,以患者生命质量获益为最高目标。只有把精准和整体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2023-11-03
(原载《天津医药》1976年)
祖国医学是具有一个整体观点的,也就是无论对生理、病理、辨证、治疗各个方面,都是从全局看问题,尽管它还是比较朴素的理论,却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并成为祖国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
一、人与自然界的整体观
古代用“天、地、人”来概括整个自然界,人与天、地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意思就是说人在大自然这一整体中,任何复杂的变化,人们是可以认识其变化规律的,“道”,就是规律。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天地这个整体,是由风、热、湿、燥、寒、木、火、土、金、水各个局部来构成的。
天和地这个整体之所以相互影响,主要是由于它们不断地运动,《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又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人与天地构成一整体,人是最可贵的,是主要的。
自然界对人的影响是很密切的,《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这是日月寒温的变化对人身气血的影响。《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是一天中气温变化对人身的影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说:“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这是一年季节变化对人的影响。
自然界影响人体,人也能掌握自然界。《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景岳全书·先天后天论》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此人之制命于天也。栽者培之,倾者覆之,此天之制命于人也。天本无二,而以此观之,则有天之天者,谓生我之天,生于无而由乎天也;有人之天者,谓成我之天,成于有而由乎我也。生者在前,成者在后,而先天后天之义,于斯见矣。故以人之禀赋言,则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斵削者,夭者更夭。……若以人之作用言,则先天之强者不可恃,恃则并失其强矣;后天之弱者当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但使表里无亏,则邪疾何由而犯?而两天之权,不在我乎?”这种人能胜天的思想是很可贵的。
二、脏腑生理的整体观
脏腑之间,脏腑与其他组织之间,都是一个整体,所以它们之间都有不同的联系和影响,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更有力地说明脏腑间互为影响的整体关系。
以肝脏为例。首先肝具有藏血和主疏泄两大功能,构成了肝脏的整体。王冰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藏血和疏泄的关系,也就是气和血之间的关系。肝气抑郁,气不行血,势必血行不畅,而影响其藏血的作用,而出现各种血证,就是由于藏血与疏泄的统一遭到破坏的结果。
其次肝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影响,构成另一个整体。如肝与心的整体关系,表现在肝藏血,心主血;肝主疏泄,心主神志各个方面。肝与脾胃的整体关系,表现在肝主疏泄,脾胃主消化方面。肝和肺的整体关系,表现在肝主升,肺主降,一升一降,相反相成方面。肝与胆的整体关系,表观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对立统一,成其生发之用方面。
再次肝与其他组织所表现的整体关系。如肝与筋膜,肝与爪甲,肝与两目等。肝脏是这样,其他脏腑或其他组织也是这样。人身是一个整体,各个脏腑组织各是一整体,各个脏腑组织之间也是一整体。
三、病理变化的整体观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因素。如果人体内部及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统一关系遭到破坏,就是疾病。
发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是“正”不胜“邪”的结果。“正”与“邪”的斗争,“正气”居于主要地位。《素问遗篇·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正气”战胜“邪气”。《伤寒论》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这是正虚邪盛,“邪气”战胜了“正气”。《灵枢·五变篇》还说:“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故。少俞曰:善乎哉问!请论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斵材木,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坚脆不同,坚者则刚,脆者易伤,况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异耶!夫木之蚤花先生叶者,遇春霜烈风,则花落而叶萎;久曝大旱,则脆木薄皮者,枝条汁少而叶萎;久阴淫雨,则薄皮多汁者,皮溃而漉;卒风暴起,则刚脆之木,枝折杌伤;秋霜疾风,则刚脆之木,根摇而叶落。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于人乎!”这说明了三个问题:疾病的因子是多种多样的,轻、重、大、小、缓、急不等;人各体质不同,抵抗力大小互异,因而所受病邪的浅深就不一样;人体正气充沛,抵抗力强,不仅可以不受病邪的侵害,甚至可以消灭病邪。总之,说明体内正气,是发病的决定因素。(www.chuimin.cn)
病因。《素问·调经论》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这是分内外因的先导。《金匮要略》说:“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这种提法,颇具有整体观的雏形。其实祖国医学的认识病因,主要是以各种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所以才有“审证求因”之说。
六淫邪气既可以单独作用于机体而致病,也可以两种以上淫邪同时作用于机体而致病,如对六淫的认识不具有整体观念,在临床上便不能充分认识六淫的变化。
七情,实际是大脑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古人以心概括大脑,才有“心之官则思”,“心主神明”之说。《灵枢·口问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有变动便影响五脏六腑,其为大脑的作用可知。又《灵枢·本神篇》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虽是举例而言,却说明了情志变化与内脏的密切关系。
他如饮食、劳倦、房室、痰湿、瘀血等病因之作用于机体,同样要用整体观来进行分析。如果孤立地看问题,必然不能认识到病变的本质。
四、临床辨证的整体观
祖国医学“辨证”的过程,就是对疾病由浅入深,由表入里,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
症状与证候是截然不同的,症状只是整个疾病的个别表现,只是整个疾病中的—个局部。它不能完全反映疾病整个病变的全体和本质。只有根据整个症状群,经过综合、分析、推理、判断,得出属于某种证候的结论时,才算说明了整个病变的本质,才算抓住了疾病的整体。
辨证的过程中,更要充分注意到患病的病人,因疾病和病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张介宾说:“当识因人因证之辨,盖人者本也,证者标也。证随人见,成败所由。故当以因人为先,因证次之。”李时珍还说:“盖人心如面,各各不同,惟其心不同,脏腑亦异,欲以一药通治众人之病,其可得乎!”心,指精神状态言。由于病人对疾病作斗争的意志不一样,影响到体内各个器官、组织的抗病机能就有强弱的不同,这就是所谓“心不同,脏腑异”的道理。
五、立法施治的整体观
疾病既是人体某一部分的矛盾对立统一受到了破坏,因而对疾病的立法施治,就在于解决矛盾。
治未病。病与未病是一对矛盾,解决治未病的矛盾,就是要使已病的部分,不要再影响未病的部分。《金匮》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经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能全面看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杜渐防微。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对疾病的认识没有整体观,便没有预见性,在治疗时必然要犯片面性的错误。
明标本。从病因言,发生疾病的原因是本,临床表现为标;以病位言,原发病位是本,继发病位为标;从症状本身言,原发症状是本,继发症状为标;从疾病新旧言,旧病是本,新病为标。明标本,即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确定治疗方法。治标治本,原则上是随病势的缓急而各异,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素问·病传论》说:“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标和本的整体观,于此可见。
辨逆从。逆治,指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与症状相逆的办法来矫正其病因作用以后所发生的偏胜局面,以求恢复人体生理正常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如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之类。从治法则与此相反,即与患者临床表现完全相同的治疗方法,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之类。《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逆治和从治,其根据即在于对患者病机上的全面分析,才能达到“伏其所主,先其所因”的目的。
识同异。病证相同,治法各异,这是区别患者的不同情况,综合分析,区别对待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异法方宜论》说:“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由于病变决不是在人体中孤立地存在,所以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全面地看问题,一经全面分析,同与异的分辨,便十分明显了。
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当然是比较朴素的,但确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点,值得发扬,尤其值得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来把它整理提高,使它更好地对世界人类作出贡献。
有关任应秋论医集的文章
我们深入研究微观世界,最终目的是要阐明微观世界生命活动与整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使之服务于整体的健康。因此,精准医学是个体化医学的组成部分和必要途径。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永远是精准与整体的统一,微观与宏观的统一。整体,就是要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疾病发展阶段选择综合治疗措施,以患者生命质量获益为最高目标。只有把精准和整体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2023-11-03
哭泣与健康人们都知道,笑可以使人健康,益寿,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这是因为笑是进行生理与心理调节的手段之一;其实哭泣、挥泪也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这点常被人们所忽视。祖国医学对哭泣的养生与医疗作用,有过不少论述与记载,认为哭泣可以宽胸、理气、消郁、除闷,可以发泄感情,如哭泣时不哭泣,而强忍在心中,便会闷郁不舒,以至“憋死”。如遇到悲伤时,挥泪哭泣又何妨。......
2023-12-04
是阴阳在早期人类的观念中,不过是正和反两个方面的现象。阴阳五行成为一种学说,并成为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是战国末期到秦汉之际的事。的确,阴阳五行说在古代,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的阴阳元素互相配合而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辩证的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及其在历史上演进过程,大略如此。阴阳一动一静的运动,主要......
2023-12-03
它对我国学术思想的影响很大,从《史记》的孟子荀卿列传里面,主要的述以驺衍的阴阳消息学说,便可概见。因而在当时的医学也不能例外,同样受到阴阳灾异的影响,这是很自然的事。医和这个说法,与司马迁述阴阳家之言,基本上是一致的,兼以董仲舒之流,大力喧染阴阳灾异,其对医学影响尤深。“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所以《内经》里的阴阳,基本上仍然没有摆掉它的原始意识。......
2023-12-03
介入试验肝胆动态显像时,为了明确诊断,需要用药物或物理等介入试验方法,使胆管系统的功能发生改变,并通过一系列影像变化鉴别该系统疾病。2)吗啡试验为诊断急性胆囊炎,如果肝胆动态显像40~60min胆囊不显影,可静脉注射0.04mg/kg吗啡,然后继续显像30min,观察胆囊显影情况。方法是口服2.5mg/kg苯巴比妥钠,2次/d,连服5d后做常规肝胆动态显像。诊断胆漏时,需要通过多体位、多次延迟影像获得确诊。......
2023-12-07
一痔或痔核,一般叫做痔疮,是因于瘀血而引起直肠和肛门静脉怒张所形成的。民间流行着一句老话“十男九痔”,可见这是极普遍的疾病,其实妇人患痔核的也不在少数。由于我掌握的文献不够多,很难答复这个问题,但在祖国最古老的典籍——《素问》里,已经有了“肠澼为痔”的记载。不仅《素问》里曾将痔核作了这样简单的描写,战国时还有一个患痔核的故事。又因其“所治愈下”,说明当时还是没有太多的人愿作治疗痔核的医生的。......
2023-12-03
加登纳认为,智能是人类在解决问题与创造产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或数种文化环境所能珍惜的能力。因此,在这里,智能和能力有类似的内涵,多元智能也可称为多元能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主要由8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构成,并在大脑神经系统中有相当的定位。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为什么人们某些才能出众但另一些才能平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革命性意义在于,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不一样,不能用单一的指标衡量其优劣。......
2023-06-26
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了,最符合广大人民需要的祖国医学,大大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珍视,因为党和政府对中医的政策向来是明确的。一种认为同样适用于中医本身,“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是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的具体措施、必经步骤,“整理提高”是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必要手段。......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