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灿烂花朵,为我国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它把连续的“气”和不连续的“形”统一起来,奠定了中医学朴素的唯物论基础。以上观点,贯穿于中医学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正因为如此,中医学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兴趣。一九七六年举行了有18个国家参加的第一次东洋医学国际交流大会。要认真做好努力发扬中医学的工作,目前当务之急是,要急于培养两种人才。......
2023-12-03
(1982年8月于北京)
医学这门科学,是为整个人类服务的,应无畛域之分。大家研究,共同进步,使之不断地提高和发展,人类的健康才借以越发得到保障。但医学又确是有畛域之分的,如当前世界医学,便有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之不同。西方医学发源于古希腊,以后渐有德日派、英美派的崛起。东方医学发源于中国,以后逐渐遍及亚洲各国,而以日本的汉方医学最有成就。因此,我说医学无分畛域,是从它的作用来讲的,医学确有畛域,是从它的发展来说的。各国的医学科学家,可以各自发挥其聪明才智,利用其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各自不断地取得医学科学的进展,这是最有益于人类的工作。宋人许叔微氏曾说:“医之道大矣!可以养生,可以全身,可以尽年,可以利天下来世。”医学确是可以称做是一门“利天下来世”的科学,是极其重要的科学,应该尽量发挥各国医学家的力量共同研究,特别是能够打破畛域的界限,互相交流经验,交换情报,这是当前搞医学科学研究工作,最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是中国研究中医学的一员,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甚为贫乏,而于中医学在历史上与世界各国交流的情况,尚可以述其粗略。
中医学文化的起源是相当早的,而中国历代的医学家亦具有乐于接受外来医药知识的优良传统。最迟在我国六朝时代(公元222~589年)与释迦同时的印度名外科学家的典籍,便有多种经过翻译在中国流行。公元3世纪龙树菩萨的《龙树眼论》,至今还有流传的。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和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本是两位具有浓厚道家思想的医家,但弘景却采取佛经“人用四大成身,一大辄有一百一病”之说,名其所著书为《肘后百一方》。孙思邈在所著《千金要方》中亦选用了佛家“四气合德,四神安和,一气不调,百一病生”之说。“四体液说”,本出自希腊,而孙氏书中亦有记载。属于阿拉伯医学范畴的《回回药方》,在齐德之的《外科精义》(公元1335年)和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公元1337年)中均有所汲收。至于药物,在汉代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到明代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由印度、波斯等地输入中国的有苜蓿、胡桃、胡荽、大蒜、胡麻、石榴、郁金等不下200余种。(www.chuimin.cn)
同时中医学向世界各地输出也是很早的,约在公元514年中国医学家便访问了朝鲜,《素问》《伤寒论》《甲乙经》《神农本草经集注》《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医学名著,都被用作教本。公元1103~1118年中国医官牟介、杨宗立曾在朝鲜教医学,终于促成了朝鲜的东医发展。在唐代(公元618~907年)医学家申光逊将中医学的书籍和药物带去越南,并用胡椒、干姜等治愈越南人的脑痛病,很有名望。大约从东汉以后,中国医学经过朝鲜逐渐传到日本,到了公元562年,吴人知聪将《明堂图》及其他医书160卷带到日本了。公元608年推古天皇遣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等来中国学医,学成回国,日本从此见到了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公元71年日本采取唐制,制定医药职令——大宝律令,规定医学生必修《黄帝素问》《针经》《明堂》《脉诀》《甲乙经》《新修本草》等书。过海大师鉴真和尚在日本亦传播了一定的医药知识。中国的药物和炼丹术,大约在8至9世纪便传入阿拉伯,继又传到欧洲。约在10世纪,脉学亦传到阿拉伯了。美国人拉瓦尔(Lawa ll)写的《药学四千年》,认为阿拉伯人的麻醉法,亦是由中国传去的。唐代人义净在印度住了20年,带去许多中国药物给印度人治病,如人参、茯苓、当归、远志、乌头、附子、麻黄、细辛等,被称为“神洲上药”。
从上述简略的历史足以说明医药文化向来是相互传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因此,可以说是不分畛域的。日本东洋医学研究机关连络协议会的成立,从日本国内来说,是将各个研究东洋医学的机构联合起来了,也就是打破了各个研究东洋医学组织小的畛域,汇合成为较大的研究和组织力量,这样既能交流,又能集中,对于医学科学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凭此有利条件,进而打破国际的畛域,做更广泛的交流,这对于医学科学的进步,将起到巨大的作用。西方医学之所以获得迅速发展,正是由于得到有关边缘科学的推动,以及各国医学家的共同研究而促成的。中医学是东方医学的主干,如前所述,它在历史的长河里,很早就与欧亚各国有过多方面的接触,除医学本身外,它如哲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生物学、历算学等,都曾发生相当的影响,才逐渐形成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独特理论体系的医学。这个经验是很可宝贵的,至今仍然是很可取的。
中国的中医学会,一直是分别独立存在于各省市的,自从一九七九年五月,才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也就是全国的中医学总会,原来各省市的中医学会,都成为它的分会,于是全国的中医学研究工作者更加团结了。就其性质来说,与日本东洋医学研究机关连络协议会颇有类似之处。中国与日本的医药文化交流,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发扬东方医学,在中国固然是“当仁不让”。而日本对中医学的研究,尤为令人敬佩无已。远的且不说,自田代三喜以后,代有大家。特别是多纪一家治学的严谨和成就,最为我辈推崇。希望中日两国医学界携起手来,共同担负起振兴东方医学的艰巨任务,共同努力于发扬东方医学的伟大事业。当此日本东洋医学研究机关连络协议会举行第二次会议之际,承矢数道明先生不遗在远,属作一言,敢略陈鄙意,愿与协议会诸先生共勉。并祝大会胜利成功!
有关任应秋论医集的文章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灿烂花朵,为我国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它把连续的“气”和不连续的“形”统一起来,奠定了中医学朴素的唯物论基础。以上观点,贯穿于中医学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正因为如此,中医学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兴趣。一九七六年举行了有18个国家参加的第一次东洋医学国际交流大会。要认真做好努力发扬中医学的工作,目前当务之急是,要急于培养两种人才。......
2023-12-03
菲律宾施行三权分立制度。这一数量大约占菲律宾总人口数的1%。外国公司在菲律宾投资还可申请设立分支机构、代表处、地方或区域行政中心及地区营运中心,并申请领取相应的营业执照。但该机构不能从菲律宾国内获取任何经营性收入。菲律宾政府在国内设立了很多自由贸易区域,并给予优惠政策。......
2023-07-09
清朝中叶官府在此设立茶卡,管束茶农不得私自出售龙角山茶叶,且将雨前茶送往皇宫。光绪《镇海县志》记载:“县南三十里新路西岙之上龙角山产茶绝佳。”并把该诗刻在珍放龙角山茶叶的锡瓶上。如今担负发扬光大龙角山名茶的名气的重任落在北仑区新路林场的肩上。他们不负龙角山茶叶名闻东南亚各国的盛名,将老茶树用高科技手段更新。龙角山名茶在新路林场努力下不负众望,正在荣幸地被传承着。......
2023-09-27
当今世界上存在着西医和中医两个医学体系。中医学是对中国古代医学的继承和发展。每一种医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都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相适应,并且与宗教、哲学、文学及自然科学有着密切联系。西医学的迅猛发展和传播,对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造成极大的冲击。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实行“团结中西医”和“中......
2023-11-03
到6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自己的看法,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个变化同他对国内外政治形势的看法是一致的。再加上同苏联之间“口诛笔伐”的论争,于是,他考虑中国的前途和未来就更多了。而中国的未来,和他的现在和未来是搅在一起的。一个例子是1965年1月9日同老朋友斯诺的会谈。斯诺告诉毛泽东,国外关于他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讨论。......
2023-08-01
金元时期出现了以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后人称之为“金元四大家”。金朝的医学水平在辽夏金三国中是最高的,西夏末年,权臣任得敬、桓宗李纯佑之母均曾向金朝求医问药,说明西夏的医学水平远远不及金朝。金代医学主要有官府设医和民间医生两个部分。金的专职医药机构又分为对皇室与人民两种。他是中医寒凉派的鼻祖,他的医学理论后被称为河间学派。......
2024-04-22
了解自己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卑者常常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而自负的人也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把自己的思想、言行独立于已身,自己作为一个陌生人对已分离的自己进行评价。美国诗人洛威尔说:“做我们的天赋所不擅长的事往往是徒劳无益的。在人类历史上,因为做自己所不擅长的事而导致理想破灭、一事无成的例子不胜枚举。”继而更好地施展自己的优势。......
2023-12-06
由此可见,“年级组扁平化管理”是顺应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改革形势的一次创新的举措,可进一步深化与优化学校管理体制的形成。这既是学校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项举措,也是学校发扬民主,强化年级组管理,实施“扁平化管理”的切实保障。......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