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幽门梗阻、消化性溃疡、妊娠等

幽门梗阻、消化性溃疡、妊娠等

【摘要】:呕吐是指胃、肠内容物,通过食管反流至口腔而排出体外的一种复杂反射动作。呕吐前有无恶心,与饮食的关系。呕吐物量大,见于幽门梗阻、小肠上端梗阻,但小肠上端梗阻呕吐物无粪臭;呕吐物有粪臭,见于下部小肠梗阻。呕吐物为血性,见于消化性溃疡病、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胆道出血。喷射性呕吐、头痛、颈强直为脑膜刺激征的临床表现。晨起呕吐,多见于妊娠呕吐;夜间呕吐,多见于幽门梗阻。

呕吐是指胃、肠内容物,通过食管反流至口腔而排出体外的一种复杂反射动作。呕吐可以是消化器官病变所致,也常是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的伴随症状与早期征兆。

【诊断依据】

1.病史

(1)应注意起病的缓急、病程长短,持续性或间歇性呕吐。

(2)呕吐前有无恶心,与饮食的关系。呕吐时并不费力,无恶心,饭后发生,量小,见于神经性呕吐;进食后不久即发生呕吐,伴有恶心,见于幽门处溃疡、食物中毒

(3)呕吐的方式,呕吐量,性质,气味,有无隔夜食物、血液等。呕吐物量大,见于幽门梗阻、小肠上端梗阻,但小肠上端梗阻呕吐物无粪臭;呕吐物有粪臭,见于下部小肠梗阻。呕吐物为血性,见于消化性溃疡病、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胆道出血。喷射性呕吐、头痛、颈强直为脑膜刺激征的临床表现。晨起呕吐,多见于妊娠呕吐;夜间呕吐,多见于幽门梗阻。

(4)既往病史:有无肝炎史、糖尿病史、肾炎史。有无长期酗酒史及服用药物的历史

2.伴随症状、体征

(1)喷射性呕吐、剧烈头痛:见于颅内压增高的疾病,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出血等。亦可见于偏头痛、青光眼的发作期。

(2)眩晕、眼球震颤、出汗、面色苍白等征象:见于梅尼埃病、晕动病等前庭功能障碍性疾病。

(3)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见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幽门梗阻、肠梗阻。

(4)黄疸:见于急慢性肝炎。如同时有腹痛、发热,提示急性胆道感染、胆石症、胆道蛔回症等。

(5)胸痛: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肺梗死。

(6)发热:多为急性感染所致,特别是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即可引起呕吐。

(7)长期进行性加剧的呕吐,伴进行性消瘦、全身情况不良者:多见于胃肠肿瘤、十二指肠淤滞。(www.chuimin.cn)

(8)腹部压痛、反跳痛:见于各种急腹症。

(9)呼吸有异常气味:见于中毒性疾病,如酮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蒜臭味见于有机磷中毒;肝臭味见于肝性脑病。

(10)脑膜刺:激征见于颅内感染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3.辅助检查

(1)怀疑中毒时应及时采取其呕吐物或分泌物做毒物分析或菌种鉴定。

(2)中老年患者疑消化系统肿瘤时应行纤维内镜检查;青年人以急性胃肠病变多见,可暂给予试验性治疗后,酌情进行相应检查,如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3)怀疑脑血管意外者行颅脑CT、磁共振成像;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可行脑脊液检查。

(4)怀疑肝、胆、脾、肾疾病时应行肝肾功能、腹部超声、腹部X线检查。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需给予抗感染、脱水、利尿药物等治疗;对神经性呕吐者,可进行暗示疗法,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胃肠炎者,则以抗感染为主,辅以对症处理;消化道梗阻患者可先用非手术疗法,经过12~24h密切观察后,病情无改善或加重者,则需立即手术治疗。

2.对症治疗

(1)止吐:根据病情可选用阿托品、颠茄,以解除平滑肌痉挛,对反射性呕吐有效;氯丙嗪对美尼尔呕吐有效;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对胃肠功能调节有效。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