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多有长期服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史。肝肿瘤可触及肝脏包块。急性传染病可见皮疹、皮肤黏膜出血点及脾脏轻度肿大。1.阻塞性黄疸手术取石或切除肿瘤,抗生素减轻炎症水肿;毛细胆管淤疸应用激素治疗。2.肝细胞性黄疸护肝治疗,避免使用肝损害药物。3.溶血性黄疸寻找去除溶血诱因;预防急性肾衰竭;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
2023-12-03
血尿指尿中红细胞增多。新鲜尿沉渣在镜下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或1h尿中红细胞排泄率超过10万,称为镜下血尿。外观呈洗肉水样或血样则称为肉眼血尿,在尿酸性时可呈咖啡色、红棕色或茶色;在尿碱性时可呈鲜红色。
【诊断依据】
1.病史
(1)青年、儿童出现的全程无痛性血尿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而中老年人则以泌尿系肿瘤居多。
(2)有发冷、发热、腰痛,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肾盂积脓、肾结核等。
(3)出现膀胱刺激症状,主要见于膀胱炎、膀胱结核等泌尿系感染。中年人应想到前列腺炎。但膀胱结石、膀胱肿瘤也可发生此症状。
(4)尿三杯试验,前段血尿表明病变在尿道,后段血尿表明病变在膀胱或后尿道,全程血尿表明病变在肾脏。
(5)有结核病史和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或肾外结核灶,应考虑肾结核。
(6)曾服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应考虑药物性肾损害。
(7)发现皮肤黏膜出血点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等。
(8)有外伤史者应考虑泌尿系损伤。
(9)剧烈运动后发生血尿,除见于运动后血尿外,亦见于泌尿系结石。
2.伴随症状、体征
(1)伴水肿、高血压:多见于肾炎、高血压肾病。
(2)伴剧烈绞痛:见于泌尿系结石。
(3)伴乳糜尿:多见于丝虫病。(www.chuimin.cn)
(4)伴肾脏包块:多见于肾脏肿瘤,尿路结石、结核所致的肾积水等。
(5)伴有排尿困难:见于前列腺疾病、膀胱结石。
(6)伴有排尿中断,见于膀胱结石。
(7)伴有咯血:见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8)伴有脓尿:见于肾结核。
3.辅助检查
(1)尿三杯试验。
(2)尿细胞学检查、尿细菌学检查。
(3)肾、膀胱、前列腺B超,CT,肾血管造影。
(4)腹部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
(5)膀胱镜检查。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血尿严重时应卧床休息,并给少量镇静药,如地西泮等。必要时输血、补液,避免使用损害肾的药物。
2.对症治疗 肾绞痛时,可用解痉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注射液及止痛药等。出血量大时,可用止血药,如大量维生素K、曲克芦丁、卡巴克洛等。
3.外科治疗 严重大出血,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手术治疗。
有关门急诊速查的文章
药物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多有长期服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史。肝肿瘤可触及肝脏包块。急性传染病可见皮疹、皮肤黏膜出血点及脾脏轻度肿大。1.阻塞性黄疸手术取石或切除肿瘤,抗生素减轻炎症水肿;毛细胆管淤疸应用激素治疗。2.肝细胞性黄疸护肝治疗,避免使用肝损害药物。3.溶血性黄疸寻找去除溶血诱因;预防急性肾衰竭;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
2023-12-03
慢性腹痛多见于腹腔脏器慢性炎症、溃疡病、肿瘤、结核、腹膜粘连等。腹部外伤后发生腹痛,应考虑腹内脏器破裂。2.对症治疗急性腹痛对症处理在于尽快明确诊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发展的前提下,酌情应用镇痛药物,决不可随意使用而延误诊治。对急性腹痛,在未确诊前,原则上不可轻率应用吗啡类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但可适当选用解痉药。此外,对急性腹痛引起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休克者,应积极补液和纠正。......
2023-12-03
发热是一种病理性体温增高,是对致病因子的全身性反应。口腔温度高于37.5℃,腋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以上,称为发热。发热过程超过2周为长期发热,短于2周为急性发热。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2.分类有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如感染性发热应选择使用有效抗生素。41℃以上超高热属重症,仅热度即可损伤某些组织器官,特别是脑组织,应行紧急降温处理。......
2023-12-03
晕厥又称昏厥,常因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皮质高度抑制而突然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2.前驱症状血管性晕厥发作前常有头晕眼花、不适、面色苍白和出汗等,高血压脑源性晕厥发作前常有剧烈头痛和呕吐。3.发作情况不同原因的晕厥,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不同。4.发作后伴随症状血管性晕厥发作后很快恢复,但心源性晕厥发作后常有胸闷、呼吸困难等。......
2023-12-03
休克发生后体内重要器官微循环处于低灌注状态,导致细胞缺氧,最终导致细胞损害,无法维持正常的功能,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表现肢暖、出汗等暖休克特点。2.对症处理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防治并发症,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但无论何种类型的休克,首先必须在补足血容量的前提下酌情使用。感染性休克在使用多巴胺无效或效果不佳时,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
2023-12-03
患者呼吸心脏停搏时所采取的一切急救措施称心肺复苏,这是抢救呼吸心脏停搏患者首要而关键的步骤。由于心肺复苏后尚有脑缺血、缺氧的存在,所以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应采取保护脑功能的措施,称为心肺脑复苏。因各种操作或用药需要暂停按压时,停止按压时间不能超过15s,持续按压至自动心跳恢复。心脏停搏超过15min时,在充分通气的前提下,可考虑补少量5%碳酸氢钠100ml。......
2023-12-0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获得性凝血障碍综合征,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性出血综合征,其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均亢进,导致全身性广泛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消耗,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休克等。2.临床表现凝血:DIC的最初表现是凝血,具体表现为静脉抽血困难或抽出之血液很快凝固。2.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终止DIC病理过程、减轻器官功能损害,重建凝血抗凝平衡的重要措施。......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