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也称“定风草”,天麻苗外形似箭,古称为“赤箭”,天麻色泽黄白,质硬不易折,断面有光泽,呈半透明状,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明天麻”。天麻为豆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的干燥地下块茎。目前临床使用的天麻多以栽培较多。盖天麻之质厚重坚实,明净光泽,富含维生素A及黏液质香荚兰醇、天麻素等物质,确有息风定惊之功,医者认为天麻似定风神药。......
2023-12-03
阳气为人身立命之本,俗话说:“万病则损于阳,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治病立法,首推扶阳。《伤寒论》中应用附子的方剂很多:四逆汤、参附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在仲景伤寒时代,因伤寒瘟疫流行,对附子的应用极为普遍。凡三阴寒证,阴盛格阳,浮阳上越,虽身有大热,而脉沉苔白腻者皆可应用。笔者在临床中曾小试牛刀,应用附子屡屡获效。
病例1:2002年6月曾偶遇一中年男性患者王某,年方四十,家住白云新村。主诉:无论白天、夜晚都感觉阴茎略有凉感,就是盛夏也感觉阴茎、睾丸冷凉,冬季则尤甚。刻诊:六脉平和,尺脉稍沉,舌质暗紫,命门火衰之象并非明显。当即按肾阳亏损,血流不畅治之,以当归四逆汤加附子为基本方剂,连服10剂,症状略有改善,附子由10克开始,一直用至30克,基本方剂:
当归15克,白芍20克,附子10~30克,桂枝15克,细辛5~10克,炙甘草20~30克,山茱萸30克,干姜10克,小茴香6克,黄芪20克。
当附子增加至30克以后,患者凉意已除。
病例2:2002年一女性患者李某,48岁,2年前因子宫肌瘤而手术,近年每至冬春则无论如何添加棉衣,总觉得后背寒凉,终日身体无力、困倦。查:脉沉无力,舌苔白腻。用下方1周而愈:
黄芪30克,熟地黄30克,山药20克,山茱萸20克,羊藿叶20克,附子15克(先煎),干姜15克,炙甘草30克,桂枝10克,炒杜仲15克,巴戟天15克,菟丝子30克,补骨脂10克,当归15克。
病例3:2003年秋,一夏姓老妇,年过六旬,多年患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而引起肺心病心衰。刻诊:喉中痰鸣、张口抬肩四肢寒凉、面色晦暗、腰冷足肿、舌体肥胖,按肾阳衰微,用真武汤加味而获效:
附子15克(先煎),白术30克,茯苓20克,炒白芍20克,生姜20克,五味子15克,紫菀15克,杏仁15克,鱼腥草30克,麦冬15克,葶苈子20克(包),大枣10个。(www.chuimin.cn)
病例4:2004年2月,朱某,男,60岁,住白云新村。患脉管炎已十几年,曾不间断服药维持数年,近日入冬天逐日加重,服原药不见好转,夜里痛甚,脚掌不能着地,在某医院曾一连注射45天“脉络宁”,但疗效甚微,现脚踝骨以下肿痛,下肢整个冷凉。刻诊:脉沉迟,舌苔白腻,纳减,小腿无汗毛,趺阳脉消失,脚掌色深紫色,小静脉清晰可见,卧床不起。曾用下方治疗2个月,至4月下旬可拄拐下床行走:
当归15克,赤芍20克,丹参2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桃仁15克,生水蛭10克,土鳖虫10克,蜈蚣2条,毛冬青50克,附子10~30克,干姜10~20克,肉桂5~10克,细辛5克,鹿角胶10克,怀牛膝20克,淫羊藿20克,炙马钱子2克,黄芪30克,甘草15克。
其后将上方炼蜜为丸继续服至6月中旬,脚已不痛,在家中可以行走。本案中医称为“脱疽”,内因肝肾不足,疲劳过度,耗伤精血;外因感受风寒,寒湿凝聚,脉络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本案附子应用从10克开始,一直用至30克,因偏寒湿肾亏,应以温阳散寒为主,活血化瘀为辅,此方治疗近半年方获痊愈。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即乌头之子),辛、大热,有毒,归心、肝、肾三经。凡四肢厥冷、阴寒腹痛、脉微欲绝,必须用附子来回阳救逆,附子走而不守,能引补气药通行十二经,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内则达下元而逐冷疾,实为回阳救逆第一药品。
附子因为有毒,应用不善会引起乌头碱中毒,因此用药超过10克必须先煎1~2小时以去其毒。近年山西灵石名医李可应用附子已达到纯熟地步,将四逆汤中的附子用到100~200克,用来抢救各种心衰、心梗患者成绩斐然,首创“破格救心汤”:
附子1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山茱萸60克,红参20克(另煎),磁石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麝香0.5克(冲服)。
煎服方法:加冷水2 000ml,文火煮至1 000ml,24小时内分2次灌服,多数可以起死回生,其疗效大大优于西医ICU病房抢救方法,比毛花苷C、洋地黄等注射剂既实惠,又安全,抢救率大大提高。经治万余例无一中毒。因此只要辨证清楚,附子尽管放心使用。
有关话说中药的文章
天麻,也称“定风草”,天麻苗外形似箭,古称为“赤箭”,天麻色泽黄白,质硬不易折,断面有光泽,呈半透明状,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明天麻”。天麻为豆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的干燥地下块茎。目前临床使用的天麻多以栽培较多。盖天麻之质厚重坚实,明净光泽,富含维生素A及黏液质香荚兰醇、天麻素等物质,确有息风定惊之功,医者认为天麻似定风神药。......
2023-12-03
可见古今中外中医界对甘草的使用频率最高,其他任何一味中药无法相比。甘草带皮色棕红,皮黄者称粉甘草,性平不温,用于清火解毒剂中最佳。甘草的功效除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外,还能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甘草味极甜,得土气最全,因此与诸药配伍均十分和谐。甘草随气者入气,随血者入血,调和诸药,因此把甘草美其名为“国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苷及糖类成分。......
2023-12-03
然川芎其性善升散,而不善守,上行者治头风用量偏大,可达30克;胸痹每用15克即可;而下行者宜少而不宜多,如调经补血的四物汤则川芎6~10克;中焦调肝气以10克即足。中医治头痛常根据头痛的性质,按六经辨证,加入引经药,如太阳经头痛多连至颈项,常用羌活、蔓荆子;阳明头痛在前额和眉骨,用葛根、白芷;少阳头痛多两侧偏头痛,用柴胡、黄芩;而厥阴巅顶痛常用藁本、吴茱萸;然而不论哪一经治头痛总离不开川芎。......
2023-12-03
中医以参芪作为常用补气药,但人参大补元气,复元固脱,用于危重虚脱病人,而黄芪升阳补气,实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反倒比人参用途更宽。现代研究证实,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压、护肝、利尿、消除蛋白尿等诸多作用。从以上可以看出,黄芪能实卫固表,消肿利水,托毒生肌,作用之全面为人参所不及,因此说黄芪为万能补气药并不过分。......
2023-12-03
防风为伞形科多年生植物防风的地下根茎。防风为治风主药,因风为百病之长,风犯人体上至巅顶,下至四肢、肌肤、无处不至。防风属辛温解表药,为手足太阳证风药,对外感风寒,不论寒热,只要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防风均为首选。因此说防风通治一切风邪,不论内风、外感风邪、破伤风,防风均为首选风药。......
2023-12-03
白芷全国各地皆有出产。白芷因气味芳香浓烈,故也称香白芷。1.白芷辛散而祛风止痛,治外感伤风头痛等常配川芎、细辛、川羌等药,如加味“川芎茶调散”:荆芥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川羌1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蔓荆子10克,薄荷5克,甘草6克。5.白芷芳香辛、散,故有润泽养颜之功,在诸多美颜方中均常有白芷参与。白芷为足阳明胃经祛风止痛药,性善上行、通窍祛风、燥湿、止痛,而下行治肠风、带下则很少用之。......
2023-12-03
生于水中者称为水菖蒲;生于石上者称为石菖蒲;九节菖蒲系指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根茎常在九节左右;而古方中的“九节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也由数节组成。临床应用还以石菖蒲为多。石菖蒲,辛、温,无毒。方中石菖蒲豁痰开窍,对痰浊型冠心病颇效。虽不为君药,但利气通窍菖蒲为优。......
2023-12-03
如古方“补中益气汤”、健脾丸、参芩白术散等均以党参为主药。1.补中益气汤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甘草10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虽然党参较人参力薄性缓,但对中气不足者党参则胜过人参;而复脉固脱、大补元气者则应用人参。党参的用量一般在10~50克之间,对肺气不足、放化疗及术后体弱又不耐人参者可用至50克以上。......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