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重庆城乡发展的动态演进重庆城乡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50年3月中共重庆市委提出了有计划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工农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1961年到1963年,重庆市委组织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形成若干关于重庆城市调整工作的思考,针对“二五”以来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第一,应当处理好城乡关系。重庆是三线建设范围内最大的中心城市,由此给重庆的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都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2023-12-03
第二节 重庆城乡差距特征分析
从历史发展来看,城乡的分离、城乡的对立、城乡发展上的差别与差距是人类社会一定阶段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衡量城乡之间差距的主要指标包括城乡人均收入之比等,这些指标背后反映的是城乡之间资金、人力资本、知识、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配置方式。重庆城乡差距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圈翼差异是城乡差距的区域表现
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主城区特大城市建成面积647.78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7.9%;全市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幅员面积的75.8%,丘陵面积占18.2%,台地面积占3.6%,平坝面积占2.4%。“小马拉大车”现象明显,区域差异突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一圈”与“两翼”的差距大,二是区县之间差距大。
2007年,重庆市确定实施“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一小时经济圈”包括23个区县,面积2.87万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4.8%;2009年末常住人口1725.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0.3%。渝东北地区以重庆三峡库区为主体,包括11个区县,面积3.4万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41.2%;2009年末常住人口851.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9.8%。渝东南地区包括6个区县,幅员面积1.98万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4%;2009年末常住人口282.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9%,以土家族苗族聚居区为主体,是重庆唯一集中连片的少数民族聚集地。重庆市“一圈”与“两翼”的差距非常大,以2009年的数据为例,“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渝东南三大区域人均GDP之比为2.34∶1.02∶1(相当于全国东、中、西部人均GDP之比),人均投资比为1.6∶0.77∶1,人均消费比2.48∶0.92∶1,人均财政收入比为2.38∶0.63∶1,人均存款余额比为3.93∶1.2∶1,人均贷款余额比为5.09∶0.55∶1。
表7.2 2009年重庆一圈、渝东北、渝东南人均主要指标比较单位:元
重庆市各区县之间的差距也非常突出。以2009年为例,双桥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6128元,排名全市第一,为全市平均水平的2.88倍;巫溪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7056元,为全市最低,仅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30.8%;两者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9.4∶1。2009年,重庆市渝中区一般预算收入28.6亿元,排名全市第一,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7%;巫溪县一般预算收入仅1.4亿元,为全市最低。同年,重庆市南岸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55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78倍,排名第一;巫溪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78元,两者之比为2.6∶1。 (8)以城乡居民收入比为例,2009年重庆市除渝中区外的39个区县中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是南岸区(2.16∶1),城乡差距最大的秀山县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8∶1。
重庆市的三峡库区是中央特别关注的地区,存在着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突出问题。一是库区发展基础薄弱。三峡工程淹没重庆库区耕园地33.28万亩,其中耕地22.98万亩,加上大量移民迁建用地,使移民生产发展能力下降。农村移民人均耕地仅为0.58亩,远低于0.8亩/人的国际警戒线。二是库区经济总量很小,人均水平低。2009年重点库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646元,仅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60%。库区15个区县中,有11个扶贫开发重点区县,其中9个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区县。全市65万名绝对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集中在这一区域。三是产业空虚问题依然突出。多数区县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支撑能力明显不足,2009年8个库区腹心区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2亿元,仅为全市的12%。城集镇搬迁后功能严重丧失,市场体系不完善,商贸服务业能力很弱。四是库区移民就业难。1397户搬迁调整的工矿企业中,破产关闭或效益不佳的超过1000户,大批职工下岗失业。五是移民生计困难。2009年库区城镇移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50%左右,不少城镇移民无就业岗位、无就业能力、无生活来源,仅靠低保维持生计。更为严重的是少数移民因病、因残、因灾等原因,生活十分困难,成为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主要靠政府困难扶助。六是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等级公路路网密度、人均用电量等指标等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城乡经济梯度差异
重庆大工业与大农业并存,城市现代工业有一定规模,而农村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城乡产业融合度不高。
在“工业强市”战略指导下,直辖以来,重庆工业经济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从2000年开始,全市结束工业连续4年、国有工业连续6年严重亏损局面,经济效益逐年提高。2009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6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4.4%,比1996年提高140.6个百分点。工业园区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长寿化工园区、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区、区县特色工业园区协调发展的格局。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以企业为主、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09年,全市有专利授权的企业330家,专利产品产值769亿元。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772.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6412家。重庆工业以汽摩、装备、材料冶金、化工医药、电子信息和能源为核心的覆盖面宽、支撑力强的“5+1”支柱产业体系和集群初具雏形。重庆是全国五大汽车、三大摩托车生产基地之一,汽车总产量位居全国第四,摩托车产销量、发动机产销量连续六年全国第一;重庆还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仪器仪表产学研基地,全国最大的常规武器生产基地,铁路车辆、大型铸锻件、工业自动化控制仪器、齿轮、变速箱、矿山设备等装备制造在全国名列前茅。
重庆农业发展水平整体处于初级阶段,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仍以传统的粮猪型为主,产业层次低,产值较为低下。2009年占全市就业人员44%的农业劳动力只创造了9.3%的地区生产总值;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29%,低于全国35%的平均加工水平,大多数产业还停留在卖原料的阶段;优势支柱产业支撑作用不够强,龙头企业块头不大,产业链条不长,农业优势区域特征尚不明显。组织化程度低,重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到6000个,入社(协会)成员163万户,农户入社率不到23%,不及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合作社总数位居西部省市第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一家一户为主体的家庭经营方式,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农业农村发展组织形式面临巨大挑战。机械化水平低,农村很多地方还处于“两亩地一头牛”的生产状态。2009年重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20%,而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已达到40%;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仅占全国的1.1%,田间作业机械动力仅占农机总动力的5%,远低于全国近30%的平均水平。科技水平较低,全市农村科技人员和技术力量不强,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仅为44%。粮食作物优良品种率比全国低32个百分点,无公害农产品产量占比不到0.5%,而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已达1/3左右。
三、城乡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是城乡差距最集中的反映,而收入差距大直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按收入比率计算,从表7.3中可以看出,重庆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59∶1,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3∶1;2009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3.52∶1,仍高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所享有的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教育等福利和补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大约1/4用于再生产投入,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差距会更大。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比更高于东部发达地区。如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北京为2.09∶1,天津为2.46∶1,上海为2.31∶1,江苏为2.57∶1。计算城乡高低收入人群之间的对比,则差距更为严重。2009年重庆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35815.8元,农村居民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仅2834元,比例为12.6∶1。
表7.3 2007—2009年重庆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
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其消费的差距。以2008年数据为例,重庆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3%,高出城市14.2个百分点;市和县两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35.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4.4%;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8.2亿元,只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6%;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的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空调和家用电脑分别只及城市的37.6%,32.7%,66.7%,4.3%和1.9%。同样以2008年数据为例,和全国相比较,重庆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而同年重庆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重庆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的洗衣机、电冰箱、彩电、家用电脑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重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的耐用消费品除电冰箱外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7.4 2008年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单位:台
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www.chuimin.cn)
城乡差距不仅反映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方面,更反映在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据估计,公共服务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度高达30%~40%。经过直辖13年发展,重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但总体而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仍然不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甚至存在一些“盲区”,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存在的差别甚至大于城乡经济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教育方面
农村教育落后既是城乡差距的表现,又是农村落后的重要根源。重庆市教育总量相对不足,每10万人口中高中阶段在校生和高等教育在校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全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一是教育经费失衡,农村教育经费远低于城市,农村小学和初中的教育经费仅为城镇小学和初中的33%和85%。二是办学条件失衡,农村地区教育硬件配备普遍较差,教学实验设施设备远远低于城镇水平,危旧房多。三是师资力量失衡,城市和农村学校在教职工编制、教师待遇、岗位设置等方面有较大差距,如实施绩效工资后城乡教职工收入呈现扩大趋势。四是教育产出失衡。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比全市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比城市低2年,农村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人员较多。
2.卫生方面
重庆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重庆市每千人拥有病床数,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2008年重庆市每千人病床数为2.65,远低于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水平(5.14,3.98,5.16),几乎只相当于其一半水平。与西部其他省市比较,与四川相当,但低于新疆与宁夏的水平。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多、散、小,功能定位不清,综合竞争能力不强,难以发挥中心辐射作用。相当一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条件差,业务用房面积不足,卫生设备简陋,27.9%的街道没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乡之间卫生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全市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区,达到基本设备要求的乡镇卫生院不到50%,农村每千人拥有乡镇卫生院病床数仅为全市人均拥有病床数的5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乡镇卫生院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占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总数的85%,村卫生室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数仅占村医总数的10.3%。
3.文化体育方面
城市居民拥有几乎全部的文化设施和越来越丰富的文化生活,而农民文化生活十分匮乏,这是全国的一个普遍现象,重庆也表现得十分明显。一是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差距较大。市级大型文化设施建设与直辖市的地位不相适应;主城以外区县,几乎所有的区县文化馆未达到国家最低的三级馆标准,图书馆有一多半未达到三级馆标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农村人均文化设施面积仅为城市的21.3%,近50%的乡镇没有文化站或有站无舍。至于体育资源,全国基本都集中在大中城市以及县城镇,广大农村除了因陋就简的设施外别无所有,重庆市的体育设施供给也明显不足。全市体育场地规划和建设大大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共体育场馆偏少,训练场地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承接国际和全国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要求。群众体育发展滞后,远郊和农村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方面欠账过多,农村人均体育用地面积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49%。二是城乡居民享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差距大。农村广播人口覆盖率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75个百分点,其中覆盖率在90%以下的区县有5个,最低的仅为78%;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仅为35%左右。
4.社会保障方面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侧重于城镇,涉及农民、农村的重要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明显厚此薄彼和不公平。一是农村社会保障需要消除制度空白。比如2007年前重庆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试点多年,但全市没有建立统一的制度,试点的地区筹资标准低,财政没有投入,相当于农民自身储蓄养老。再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农合的建立实现了农村居民医疗保障从无到有的突破性进展,取得了值得借鉴的管理经验,但保障水平较低,对大病的保障不足。二是农民工社会保障亟待解决。农民工作为衔接城市与农村的极其重要的人群,是城乡统筹的重点对象,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应解决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2007年前重庆市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分别仅占在市内就业农民工的2.59%和0.8%,其社会保险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2007年重庆建立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参保农民工有了较大幅度增加。到2010年6月,全市有70万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有18万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险,但还需进一步扩面。三是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转移衔接机制也需要建立健全。随着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各项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等各项医疗保险制度之间,都需要解决衔接转移的问题。
五、城乡基础设施差距
农村交通、能源、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大落后于城市。以2007年重庆的情况为例:一是交通“瓶颈”制约仍未根本缓解。骨架公路网尚不健全,断头路较多,行政村公路通达率、通畅率分别只有71.8%和27.9%。长江黄金水道利用水平不高,主要支流航道等级低,规模化、专业化码头较少。公路、水路、铁路等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顺畅。二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全市人均蓄引提水能力185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6%,西部倒数第一。人均旱涝保收面积仅0.18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7.5%,西部倒数第二。尚有1066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占农村人口的44%,比例在西部最高。城镇防洪堤达标的仅有192千米,西部倒数第二。尚有病险水库1475座,占全市水库总数的52%。按现有145万吨/日供水能力计算,10余座县城、近500个乡镇将在近期出现严重缺水。农民自来水入户率不到30%。全市756个水厂中,有459个为20世纪80年代前建成,二次污染严重,其水质不能满足生活饮用水新卫生标准要求。三是农村生活环境与城市有较大差别。村庄供水设施覆盖率仅为7.3%,用水普及率仅为31%,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人口占比高达38%,村镇清洁能源普及率仅为6.5%,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2%。
城乡城市化建设差距较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不协调,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县城镇和农村小城镇大多数发展缓慢。重庆城镇体系属典型的首位分布型,特大城市孤立发展,缺乏大城市支撑,小城镇的发展严重滞后。现有城镇体系中有特大城市1个,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1个,20万~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仅有江津、合川、永川、涪陵等,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其余多为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城镇。城市首位度太高,特大城市孤悬,中等城市数量少,大城市更少,阻碍了各级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梯度扩散。城镇密度为73座/万平方千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平均每个城镇的行政辖区不足85平方千米,经济腹地太小。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偏小,平均每个小城镇的建成区面积不足0.4千米,城镇人口不到5000人,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集聚程度较低,对周边农村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弱。
【注释】
(1)“石”为古代计量单位,1石=120斤,1斤=16两。用做土地的单位,实际上是表示能产多少粮食的土地面积。
(2)童小平.重庆发展六十年[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132.
(3)童小平.重庆发展六十年[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137.
(4)童小平.重庆发展六十年[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240.
(5)童小平.重庆发展六十年[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228.
(6)童小平.重庆发展六十年[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241.
(7)童小平.重庆发展六十年[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223.
(8)数据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2010》。
有关统筹城乡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第一节重庆城乡发展的动态演进重庆城乡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50年3月中共重庆市委提出了有计划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工农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1961年到1963年,重庆市委组织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形成若干关于重庆城市调整工作的思考,针对“二五”以来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第一,应当处理好城乡关系。重庆是三线建设范围内最大的中心城市,由此给重庆的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都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2023-12-03
定西城乡发展的主要差距与基本对策一、城乡差距的表现(一)经济增长率差距1978—2003年的25年间,定西市城市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4.69%,农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2.42%,城乡经济平均增长率的差距为2.27个百分点。从上述几个阶段看,定西市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在越拉越大。由于定西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财政比较困难,对于文化方面的投资较少,且重点以城市为主。......
2024-04-12
2009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同意《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重庆的统筹城乡开始围绕“三条主线”迅速开展,并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12项新机制。......
2023-12-02
我国与韩国有着相似的自然条件、农业基础和文化背景,分析韩国城乡发展的过程可对我国当前的城乡统筹提供有益的借鉴。韩国城乡发展的历史沿革1)韩国城乡起步发展阶段1910年日本占领朝鲜半岛,从此之后韩国经历了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
2023-12-02
2007年6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重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党中央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三大试验区之后所做出的又一重大措举。......
2023-12-02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城乡关系的演进在具有世界城乡关系演进共性的同时更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特别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中国的城乡关系随着国家的发展发生着跳跃性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演变过程。......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