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毛泽东的统筹城乡发展思想及其实践

毛泽东的统筹城乡发展思想及其实践

【摘要】:第一节毛泽东统筹工农城乡发展思想一、城市与农村发展要兼顾早在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二次会议上就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绝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如果这样想,那是完全错误的” 。

第一节 毛泽东统筹工农城乡发展思想

一、城市与农村发展要兼顾

早在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二次会议上就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绝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如果这样想,那是完全错误的” (1)。“占国民经济总产值90%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由的观点是错误的” (2)。毛泽东的这些话充分地体现了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敏锐地看到城乡发展要兼顾。

二、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涉及处理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发展关系的时候,苏联和东欧国家工业化对我国的影响很大,但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可以和苏联有些不同” (3)。他指出在生产力落后和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应该把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和重点来优先发展,“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全面阐述了农轻重的关系,“我们对于农业、轻工业是比较注重的。我们一直抓了农业、发展了农业,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5)。“你对发展重工业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你就要注意注重农业和轻工业”。“我们现在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6)。到1957年毛泽东形成了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思想,指出农业是人们生活主要资源的来源,同时也是工业的广阔市场,农业是出口物质和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关系国计民生。在随后党的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要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针。(www.chuimin.cn)

三、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

毛泽东历来重视农业的发展,一直要求全党高度关注农业的基础性作用,1957年他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上全面地阐述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作用。他说:“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 (7)。他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一是农业关系到5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二是关系到城市和工矿区人口的吃饭问题;三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农业发展了轻工业生产才有足够的原料,才有广阔的市场;四是农业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无论是发展轻工业和重工业,农村都是极大的市场;五是农业产品又是主要的出口物资,创造外汇可以进口工业设备;六是农业是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发展起来了就可以为发展工业提供更多的资金。

四、统筹兼顾的思想

1957年毛泽东就提出了统筹兼顾的思想,这集中体现在他的文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他指出:“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