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史前时期Chapter01人类最早的祖先可追溯至1972年在东非埃塞俄比亚的哈达发现的340万年前的一具被命名为露茜的类人猿遗骨。这些遗骨属于4个男性和1个女性,同露茜一样,这些人类祖先约5英尺高,直立行走,吃肉也吃水果。近来在亚洲的一些研究曾得出结论说中国内地的古人类进化自成一体,不是源自非洲。......
2023-12-03
7 对外交往
唐朝时期中国的国力强盛,版图广袤,文化繁荣,是亚洲的文明中心之一,对亚非欧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加之唐朝奉行开放的外交政策,使得这一时期的对外交往呈现出积极活跃的态势。
1.唐朝与亚洲各国的交往
朝鲜 唐朝时期朝鲜半岛上存在着高丽(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早在隋建立之初,朝鲜半岛三国就曾派出使节入隋朝贡通商,与隋朝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外交关系。唐建立后,朝鲜半岛三国依然鼎足而立,均遣使与唐交好。唐太宗时期,高丽、百济联合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求救。经过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长期的军事援助,新罗相继灭掉百济、高丽,逐渐统一了朝鲜半岛。
三彩陶女
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后,继续与唐保持长期的友好关系,交往更加密切。当时来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以新罗的人数最多,来唐贸易的新罗商人也是遍布各地。唐文化对新罗的政治、科技、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罗的职官,如宰相、侍中等都是仿唐制而设;新罗的都城平壤,就是模仿隋、唐的长安城而建;中国的一些文化典籍《左传》《文选》以及新修的《晋书》等都传至新罗。中朝两国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两国在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互帮互助。如新罗曾援救海上遇风漂至新罗的唐朝登州商人,时值新罗国内灾荒,唐政府曾接济新罗国内大量饥民。
日本 隋朝时期,日本曾多次遣使来中国。隋炀帝时,日本曾派使臣小野妹子入隋朝贡。到了唐朝时期日本和唐的关系更为密切,双方的文化交流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日本派出了大量的“遣唐使”和留学生,整个唐朝,日本派出“遣唐使”就有十三次之多 (14),最多时一次达到五百人。这些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唐朝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科技文化,回国后积极推动了日本国内的进步,日本国内孝德天皇的大化改新就是在这些遣唐使和留学生的积极推动下进行的。大化改新后文武天皇时期的平安京(今日本京都)就是仿唐长安城而建。大化改新时期颁行的班田制、租庸调和文武天皇时期颁行的《大宝律令》都深受唐朝的影响。许多旅唐的日本人长期居住在中国,甚至入朝为官,如阿倍仲麻吕曾任唐安南都护的官员。阿倍仲麻吕中文名字叫晁衡,与唐朝诗人王维、李白等有着深厚友谊。后来晁衡归国途中遭遇风暴,误传其遇难。 (15)李白听闻伤心不已,赋诗《哭晁卿衡》以记之:“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首著名的诗充分表达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真切友谊。此外,唐朝的著名僧人鉴真也对中日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鉴真为唐朝高僧,受日本僧人力邀前去传佛,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六次东渡,最终抵达日本。到了日本之后,鉴真已双目失明,但他依然宣扬佛法,努力传播唐朝的科技、文化、医药知识,在中日文化交流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唐朝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交往
唐朝时期海路交通发达,中国同东南亚、南亚各国交流逐渐密切。当时东南亚的临邑(今属越南)、真腊(今属柬埔寨)、骠国(今属缅甸)以及今天印度尼西亚群岛上诸多国家都与唐朝政府有着密切的交往。
南亚地区的斯里兰卡,唐朝称之为狮子国。狮子国曾两次遣使入唐。据唐人李肇的《唐国史补》中所称,在广州的外来商船中以狮子国的商船最大,由此可以看出狮子国与唐朝的密切交往。(www.chuimin.cn)
南亚次大陆在唐朝之际被称为天竺国。唐朝以佛教为纽带,加强了双方的交往。唐朝的两位高僧玄奘和义净曾远赴天竺取经,研习佛法。玄奘把取经的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这本书也成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和南亚次大陆地区历史、地理和交通的宝贵资料。此外,唐太宗曾派人到天竺国学习熬糖法,提高了中国的熬糖技术。
3.唐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
隋炀帝即位之初就派人出使西域,又令裴矩在张掖掌管西域各国的往来和交通事务。随着隋与西亚各国交往的日益密切,615年,隋朝政府在敦煌设立了西域校尉,管辖涉外事务。到了唐朝,对外交通更为发达,在今天的中亚地区,有着康、石、安、曹等“昭武九姓”之国以及吐火罗等国,这些国家处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同唐朝关系友好,保障了丝绸之路的长期通畅。
唐朝时期西亚的主要国家有波斯、大秦和大食。波斯位于今天的伊朗地区,早在贞观二十一年(647),波斯就遣使入唐,与唐朝交往密切。后来,波斯为大食所侵,波斯王卑路斯及其子泥涅斯入唐求援,先后客死于唐。波斯与唐之间有着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波斯的商人大量入唐,带来了许多西亚地区的珍贵物产,当时的长安、扬州、广州都是波斯商人的重要聚散地。中原地区的许多工艺品、丝绸也都传到了波斯或经波斯再向西传。
大秦主要是指东罗马地区。贞观十七年(643),大秦遣使入唐,双方互赠礼物。随后,大秦多次遣使入唐,加强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两国正式交往之前,大秦就通过丝绸之路在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手中购买了唐朝的许多丝织品。随着双方对外交流关系的密切,大秦的许多杂技、医术传入中国,丰富了唐人的社会生活。
步辇图
大食就是阿拉伯帝国。唐永徽二年(651),大食遣使与唐通好,许多大食商人来华经商、定居。天宝十年(751),唐与阿拉伯军队在怛逻斯发生了战争,结果唐军失利,许多士兵被俘,这些士兵中有许多人懂得造纸术。战争结束后,造纸术在大食传开,随后传至欧洲,为欧洲的文化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政府曾借大食兵收复长安、洛阳。大食与唐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许多大食商人纷纷到中国经商,在广州、泉州一带就有许多阿拉伯商人定居,他们把伊斯兰教也传入中国,伊斯兰教逐步在中国发展起来。这些早期的阿拉伯商人在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友好关系史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白醉酒
有关中国文明简史的文章
第一章史前时期Chapter01人类最早的祖先可追溯至1972年在东非埃塞俄比亚的哈达发现的340万年前的一具被命名为露茜的类人猿遗骨。这些遗骨属于4个男性和1个女性,同露茜一样,这些人类祖先约5英尺高,直立行走,吃肉也吃水果。近来在亚洲的一些研究曾得出结论说中国内地的古人类进化自成一体,不是源自非洲。......
2023-12-03
对外交往礼仪与对内交往礼仪有着共同的礼仪规范和规律,但由于地域、语言、风俗习惯、文化等的差异,使各国在交往礼仪中表现出特性。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姓氏中,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如果只称名而不称姓,是称呼方面的不礼貌;其次,无视对方婚姻状况的称呼也是国际交往称呼礼仪的禁忌。(二)礼仪中图案和数字的禁忌1.图案的禁忌。有钞票图样的东西在缅甸禁止入境。......
2023-07-16
4秦朝的边疆政策秦灭六国后,军队继续向前推进,占据了以前与楚、秦、燕等国已有密切的政治文化关系的诸多民族地区,并在那里设置了郡、县,为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疆域的奠定打下了基础。秦末战乱,匈奴趁机夺走了蒙恬收复的河南地,并占领了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建立了东接朝鲜,西接月氏、氐羌的强大国家。通西南夷,开五尺道秦汉时期将居住于今云南、贵州、四川西部一带的少数民族统称为“西南夷”。......
2023-12-03
1北方政权的更替天四年,黄巢起义军叛将朱温灭唐称帝,是为梁太祖,国号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历史进入五代时期。朱全忠此后势力渐长,逐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势力。朱友贞即位后,与河东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的战事更加激烈。刘氏的倒行逆施引起朝臣的不满和愤恨,进而起兵反抗。就在后唐政局混乱之时,明宗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乘机勾结契丹,以割地称臣的方式向契丹寻求军事援助,夺取了后唐政权。......
2023-12-03
4民族关系匈奴匈奴是秦汉时期活动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权,在汉朝,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是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重点。这两个强大的政权之间的战和不仅直接影响到双方的关系,还影响到它们与周边其他民族政权的关系。东迁的羌人在不平等的民族关系影响下,因受到官吏的压榨而不断反叛,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起义,前后持续了六十余年之久。汉政府势力进入此地后,因为赋税过重以及频繁的征调,引起少数民族的反抗。......
2023-12-03
陶制骑兵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和在边境各地进行割据是导致整个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同时又是一个各族人民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的重要契机。多个民族的相互融合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整个魏晋南北朝以少数民族的汉化为主要趋势而兼及南方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少数民族内迁魏晋之际,在北方汉族人口锐减的情况下,少数民族的内迁形成高潮。......
2023-12-03
2十国的兴衰十国之中,有九个在南方,只有一个北汉在北方。十国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进一步扩大,这些割据政权主要是唐末农民起义中那些夺取农民战争胜利果实的节度使发展而来的。在宋朝的长期军事打击下,后唐国势日益衰弱。王审知执政三十年期间,厉行节俭,轻徭薄赋,国力较为强盛。最终造成国内矛盾激化,引发了张遇贤的起义。......
2023-12-03
3原始宗教和艺术仰韶马家窑彩陶史前人类的宗教崇拜范围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和血缘崇拜。原始人类虽然很重视子孙后代的延续,但是也没忽视创造生命的先人,他们用最虔诚、最严格的宗教仪式表达对祖先给予生命的感激和崇拜。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活动。原始艺术的进展是以陶器、玉器和青铜器次第出现为主线的。......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