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人类在史以来,最光辉灿烂的一个时代”。10年来,她一直是他第8位儿子的妾子。他赢得明皇的信任,而被擢升为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其麾下为全国最精锐的部队。由于杨国忠继李林甫为相,激怒了安禄山,遂自称为帝,挥军长安。但安禄山并没有成功,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害,安庆绪又被史思明杀害,史思明又被其子史朝义杀害。由于唐明皇的这段罗曼史和悲剧,使中国的诗歌臻至空前未有的昌隆。......
2023-08-16
6 民族关系
驯马俑
1.突厥
突厥是继匈奴之后在我国北方兴起的又一个较为强大的少数民族,兴起于今新疆阿尔泰山一带。公元6世纪,突厥建立了汗国,势力一度强大,基本上统一了我国西北地区,迫使北朝的周和齐两国都向其称臣。
隋初,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隋末,东突厥势力强大,他们利用中原纷争之际,频频南侵。唐初,东突厥一度逼近长安。唐太宗即位后,开始对东突厥采取积极防御策略。贞观三年(629),唐乘东突厥内乱之际,派兵反击,俘获东突厥首领颉力可汗,东突厥灭亡。唐在东突厥故地设置都督府管辖其部众。西突厥在隋唐之交势力崛起,逐步控制了中亚和西域诸国,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唐太宗时期,派侯君集率军攻取西域高昌诸国,开始了与西突厥争夺西域地区的斗争。贞观十四年(640),唐政府在西域设立了安西都护府,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营,太宗末年,唐政府终于在同西突厥的争斗中取得了绝对优势,西域大部分地区为唐所有。唐政府在西域地区设立了龟兹、焉耆、于田﹑疏勒四镇,隶属安西都护府,史称“安息四镇”。唐高宗年间,继续派兵俘虏了西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西突厥汗国至此灭亡。
2.回纥
回纥又被称为回鹘,与突厥同属一个种族,北魏时期因其喜乘高轮车而被称为“高车”或者“铁勒”,是现代维吾尔族的祖先。隋朝时期,回纥就因不满突厥的压榨多次起兵反抗。到了唐朝,回纥联合薛延陀共同反抗突厥,为唐灭亡东突厥起了协助作用。东突厥既亡,北部地区薛延陀和回纥势力逐渐壮大。贞观二十年(646),回纥在其首领吐迷度的带领下,与唐朝联合灭亡了薛延陀,控制了薛延陀的旧地。随后,回纥归顺唐中央王朝,与唐朝的关系日趋紧密。到了唐玄宗时期,回纥占有了突厥的故地,逐步成为漠北强国。天宝三年(744),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怀仁可汗时期,正式建立了回鹘国,回鹘国势强盛,“斥地愈广,东际室韦,西抵金山,南跨大漠,尽有突厥故地” (11)。
回鹘与唐的关系一直比较密切,双方长期友好交往。唐玄宗时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回鹘曾出兵协助唐中央政府平叛。作为回报,唐政府约定与回鹘马绢互市。唐肃宗为了“酬功”,在互市过程中唐政府的绢是以较低的价格来换取马匹的。具体来讲是,唐朝以四十到五十匹绢来换取一匹马,而当时民间贸易的比价是一匹马只可换二十到三十匹绢的。这种不等价的交换促进了回鹘的畜牧业迅速发展,使得回鹘后来一次与唐朝交换的马匹达到十万匹之多,唐政府无力承担,开始逐步限制马绢互市的数量。除了官方间的贸易外,回鹘的许多商人开始进入中原的内地,仅仅居住在长安的回鹘商人就达到千人之众。他们的足迹还达到西域等地,极大地促进了回鹘的经济发展。随着回鹘商业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型的市镇在北方草原兴起,特别是回鹘的都城哈喇巴喇哈逊(今属蒙古),遗址中的许多瓦当都有晚唐的风格,足见其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回鹘与唐的文化交流对中原地区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回鹘人乘坐的高车、回鹘装、胡毡帽等都对唐中原地区的人们产生了巨大吸引力。正如唐朝花蕊夫人所写的一样,这一时期的唐人“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白居易也描写过当时人们穿着“小头鞋履窄衣裳”。可见,随着回鹘与唐的交流,回鹘地区的一些习俗也对中原地区的人民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公元8世纪中叶后,回鹘地区的人们开始逐步放弃游牧生活,转向定居。到公元9世纪30年代,回鹘地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逐步激化,加之连年灾害,瘟疫、雪灾造成了牛羊大批死亡,回鹘国势减弱,统治趋于瓦解。840年,黠戛斯 (12)率十万骑兵攻破回鹘都城哈喇巴喇哈逊,回鹘汗国灭亡。回鹘汗国灭亡后,余部迁离故地,一部分南下与汉族融合,逐步汉化;另一部分迁至西州(今属新疆)和轮台(今属新疆)等地,被称为西州回鹘或高车回鹘。他们依附吐蕃,为吐蕃代辖天山南北地区,逐步成为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还有少量回鹘人迁到甘州(今属甘肃)等地,被称为甘州回鹘,至宋都世代与中原地区通好,这些地区的回鹘族人就是今天中国裕固族的祖先。
3.吐蕃
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早在公元7世纪时期,吐蕃的杰出首领松赞干布就统一了青藏高原地区,定都逻些(今属西藏),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政权。松赞干布在统一吐蕃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社会改革,统一度量衡,制定了历法,创造了吐蕃文字。(www.chuimin.cn)
唐太宗贞观年间,松赞干布遣使向太宗请求和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之时,带去了中原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医药书籍,还有诸多能工巧匠,大大促进了吐蕃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这次和亲成为唐蕃文化交流的一场盛宴,增进了两地的联系。到了公元8世纪,唐中宗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另一个吐蕃赞普尺带朱丹。
唐玄宗时期,尺带朱丹上表奏称:“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3)可见唐蕃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吐蕃赞普已自认为和唐朝是“合同为一家”。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重盟。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即历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又称唐蕃会盟碑或长庆会盟碑。长庆会盟碑至今仍然屹立在西藏拉萨的大昭寺门前,成为千百年来汉藏两族人民大团结的历史见证。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蕃一度兵戎相见。吐蕃频繁入侵唐境,夺取了唐的陇右、河西之地,控制了西域,“丝绸之路”也因此受阻。吐蕃军队甚至还攻陷过唐都长安城。公元8世纪下半叶,吐蕃势力达到极盛。但是伴随着一系列的对外征伐,吐蕃的势力大大削弱,吐蕃内部的社会矛盾亦日趋激化,到了公元9世纪,吐蕃开始衰落。
4.南诏
唐朝时期,在今天的云南省地区居住着一个乌蛮族部落,他们过着畜牧生活。公元7世纪开始,乌蛮逐步向洱海(今属云南)地区迁移,征服了当地的民族,先后建立了六个较大的部落,称为“六诏”,其中的蒙舍诏(今属云南)因位于其余五诏之南,又被称为“南诏”。公元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的支持下,渐渐统一了其余各诏,建立了统一的南诏国,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一个较为强大的民族政权。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封皮逻阁为云南王。
南诏建国后,与唐的关系时好时恶,双方多次兵戎相见。天宝十年(751),唐与南诏关系不合,南诏转投吐蕃;贞元十年(794),在唐政府的努力下,南诏复叛吐蕃归唐,双方恢复了以前的关系。到了9世纪初,唐与南诏关系再度恶化,双方发生了多次战争,互有损失。唐末,南诏内部矛盾激化,王权旁落。唐天复二年(902),南诏权臣郑买嗣推翻南诏建立了太长和政权,南诏灭亡。
5.靺鞨
唐朝时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山白水之间生活着靺鞨族。公元7世纪中期以后,居于黑山白水南部的粟末靺鞨和北部的黑水靺鞨逐步强大起来。公元7世纪末,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了政权。开元元年(713),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此后靺鞨政权就以渤海为号。开元十四年(726),唐正式册封其为渤海国,渤海正式归入唐朝版图。渤海国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紧密,深受大唐文化影响,素有“海东盛国”的美誉。黑水靺鞨与唐朝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唐正式册封渤海国的同年,也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立了黑水都督府,任当地首领为都督,派官员对其各部进行监管。唐末五代之际,渤海国为新兴的契丹所灭,随后黑水靺鞨也处于契丹的控制之下。
6.契丹
契丹起源于鲜卑族宇文部。唐五代时期,契丹活动在中国北方内蒙古地区。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辽河上游一带活动,611年,契丹曾遣使入隋朝贡。唐初,契丹一度臣服突厥。628年,契丹各部归附唐朝,唐政府曾在契丹驻地设松漠都督府,管理契丹各部,契丹开始接受唐王朝的行政统治。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契丹起兵与唐交战,屡败唐军。后来武则天发兵并借突厥之力,才击败了契丹。战争结束后,契丹依附突厥自保。715年,契丹首领李失活率众归附,唐复设松漠都督府,以李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两年后,唐玄宗把永乐公主嫁给李失活和亲。李失活死后,契丹内部动乱不已,契丹首领可突干再次叛唐,唐为了抵御契丹入侵,加强东北边防军事力量,建立范阳、平卢两节度并重用胡人安禄山,酿成安史之乱。唐至德(756至758)年间,契丹与唐保持朝贡贸易关系,这一时期契丹仍受北部回鹘的控制。9世纪中叶回鹘破亡,契丹再次归附唐朝。公元9世纪末期至10世纪初期,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军事首领。耶律阿保机上台不久就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统一了契丹各部,随后又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
有关中国文明简史的文章
“它是人类在史以来,最光辉灿烂的一个时代”。10年来,她一直是他第8位儿子的妾子。他赢得明皇的信任,而被擢升为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其麾下为全国最精锐的部队。由于杨国忠继李林甫为相,激怒了安禄山,遂自称为帝,挥军长安。但安禄山并没有成功,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害,安庆绪又被史思明杀害,史思明又被其子史朝义杀害。由于唐明皇的这段罗曼史和悲剧,使中国的诗歌臻至空前未有的昌隆。......
2023-08-16
具体规定了唐朝各部门的机构设置、官员编制、职掌权限及政府各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唐朝主要中央机构有:三师、二公为中央最高顾问机构,由德高望重者居之。它们与上述六部的关系是:六部为上级机关,主管国家政务;寺监为下级机关,主掌具体政务。唐朝的地方机构,以道为地方监察区,下分府(州)、县二级行政区;在边远地方还设置了同于州制的都护府。......
2023-08-04
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进军长安后,与民约法十二条,除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外,其余隋末的酷刑全部废除,这是唐朝立法的起步阶段。唐朝历289年,重大的立法活动先后有十余次。前期的立法以修律为主,兼及令、格、式;后期则主要是编敕和刑律统类,以便解决祖宗之法不可改与社会急需立法的矛盾。唐太宗时期的立法可以说是唐代立法的奠基时期。《统类》在法典编纂上是一种新的形式,对于五代和宋朝的立法技术有重大影响。......
2023-08-04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唐武宗时期,茶叶开始“禁民私卖”,榷茶制度正式确立。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佛教的兴起有关。唐朝以来流传下来的茶文、茶诗、茶画、茶歌等,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大大超过了唐以前的任何朝代。上述情况表明,在唐代,中国茶道文化也已形成。......
2023-08-13
多年来,我国已修建了一定数量的沙漠公路,“八五”“九五”期间,新疆、内蒙古和陕西等省区在沙漠地带修建了一定数量的二、三级公路,其中突出的有:总长446 km 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石油公路;2003年建成的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陕西榆林至靖边。......
2023-08-31
亲密只有从感性阶段步入理性阶段,才能够真正变得有益、充实、稳定,达到亲密关系的顶峰。然而,协调关系并非是恒久不变的。我们可以用温尼科特对母子关系的研究结果来看待亲密关系。事实上,坚持正确是与理性关系中的合作精神相悖的。愿意承认错误使得理性关系成为可能。在第七章中,我们讨论了共享和分派责任的重要性。这是理性关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23-08-12
伍 唐初时是怎样处理与突厥的关系的陈寅恪在文中指出,中华民族武力最强盛的时期,莫过于汉朝和唐朝。突厥实际控制的部众多达百余万。白色是突厥旗帜用的颜色。刘文静这次出使突厥,严格遵照李渊、李世民父子的意图,利用突厥始毕可汗贪财图利的弱点,达到其目的。目的当然是稳住突厥,与突厥新任可汗处罗搞好关系。最终唐太宗许以金帛财物,与他们结盟,表示臣服,突厥才领兵退去。......
2024-01-23
官品分九品,官吏的俸禄按品级发给;对各级官吏要进行定期考核,以考课成绩的优劣决定赏罚;所有官吏年满七十岁退休等。《唐六典》总结了有关历史经验,确立了后世政书编纂的一种体例,具有深远影响;并保留了唐朝政治制度的珍贵史料,对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