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唐朝军事制度发展及其问题简析

唐朝军事制度发展及其问题简析

【摘要】:4军事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发展更为完善,中央设有左右卫、左右武卫等机构,地方上设立军府,又称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一旦战事出现,中央临时从各军府调集军队并临时任命将帅统辖军队作战。府兵制规定兵士在出征时武器、衣物都必须自备,当均田制瓦解后,农民土地越来越少,已经无力承担沉重的兵役。边防重镇的军事势力迅速上升,形成了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局面。

4 军事制度

唐朝府兵制发展更为完善,中央设有左右卫、左右武卫等机构,地方上设立军府,又称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在军府设置上,以“内中外轻”为指导思想。当时设置的军府,仅关中地区就有261个,拥兵26万,约占军府总数和兵力的40%,而其他地区,军府设置比较稀疏,甚至有的偏远地区都不予设置。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可以拱卫京师。一旦战事出现,中央临时从各军府调集军队并临时任命将帅统辖军队作战。战争结束后,“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8),将士分离,防止将士长期结合形成将帅拥兵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www.chuimin.cn)

府兵制是与均田制相互结合的一种兵制,均田制瓦解后,府兵制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府兵制规定兵士在出征时武器、衣物都必须自备,当均田制瓦解后,农民土地越来越少,已经无力承担沉重的兵役。加上唐朝中后期对外战事频繁,府兵的服役期限越来越长,处境也急剧恶化,人们纷纷逃避兵役,视兵役为畏途,唐政府不得不开始用钱募兵,以弥补兵源不足。府兵制开始走向末路,募兵制逐步兴起。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政府开始招募宿卫京师地区的兵士,称为“长从宿卫”,后改名为“img65骑”,随后边镇戍兵也开始实行招募制,这些被招募的戍兵被称为“长征健儿”,由边防将帅长期统帅。这些“img66骑”和“长征健儿”都是政府雇佣的长期服兵役的职业兵。募兵制实行后,由于边境上战事的需要,唐政府赋予了将帅很大的权力。边防重镇的军事势力迅速上升,形成了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局面。节度使是唐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得名。节度使拥兵数量众多,将士训练有素,又有实战经验,使得唐初“内重外轻”的军事格局被打破,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