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春秋霸业的兴替周朝曲刃铜剑前770年,犬戎攻破镐京,平王迁都洛邑,进入春秋时期。由于王室无力统驭天下,到了春秋中期,大国诸侯相继而起,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争当诸侯霸主。此战使齐桓公和管仲认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达到称霸的目的的。宋国的霸主梦至此完全破灭,因其仁义,被列为春秋五霸之一。而对宋国的控制权的争夺,最终导致了这一冲突的全面激化。......
2023-12-03
1 唐朝的建立
玄武门之变 随着唐完成全国的统一,唐政府上层统治内部之间的矛盾开始尖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军功显赫,地位渐升,逐步与太子建成之间产生矛盾,双方展开了一场旨在夺取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武德九年(626),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以突厥进犯为借口,共谋调动秦王府的兵将,力图剪灭秦王李世民的势力。李世民与谋臣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识破其计,并抢先在宫城北门即宣武门设下兵士,射杀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随后,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同时下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1)实权落入李世民之手。同年八月,高祖宣布禅位,太子李世民登上帝位,次年,改元贞观。李世民就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唐太宗。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在位共二十三年,期间他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即位后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重视发展社会生产,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复苏,人口大量增加。史书记载:“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长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 (2)其中虽不乏溢美之词,但足见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局的安定。史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首先是以唐太宗为首的一批君臣历经隋末农民战争,充分认识到民众的力量,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而制定了一系列有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第二,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生产生活,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者做出了顺应民心的种种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最后,自高祖以来社会经济的恢复也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昭陵六骏图(www.chuimin.cn)
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 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病逝,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承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局面,国力强盛,朝中拥有一批杰出的文臣武将。因此在高宗统治前期社会政局较为安定,经济发展,取得对突厥和西域地区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高宗晚年体弱多病,权力逐步转移到了武则天手中。武则天,名曌,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早年为太宗朝才人,太宗死后,她一度出家为尼。高宗即位后召其入朝并立为昭仪,不久再册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是一位“素多智计,兼涉文史”的女子,学识才能过人。唐显庆五年(660),高宗“风眩头重,目不能视” (3),武则天开始参与处理政事,逐步形成了高宗与武则天共掌朝政的“二圣” (4)格局。弘道元年(683),高宗病逝,朝中大权尽落入武则天之手。武则天先后废掉了其所立的李显和李旦两位皇帝,宣布临朝称制。载初元年(690),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位十五年,期间采取了修《姓氏录》和武力打击等一系列措施打压士族势力,抬高庶族地位。她还广开言路,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例如名相狄仁杰、张柬之和将帅张仁愿、郭元振等。后来唐玄宗时期的许多名臣姚崇、宋璟等人也都是武则天所选拔而来的。另外,武则天首创武举,用于选拔优秀的军事人才。武则天同样重视农业生产,规定以农业生产作为地方官员考核的标准。由于采取了以上种种措施,武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继续向前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效。武则天时期也采取了一些比较消极的政治举措,她为剪灭异己,以授官鼓励告密,任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索元礼、万国俊等制造了诸多冤案。武则天还放手任官,造成官吏队伍膨胀。她个人笃信佛教,广建寺观和各种佛像,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到了武则天晚年时期,社会矛盾逐步开始尖锐,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国家陷入了衰退之中。
武则天陵墓
开元盛世 武则天晚年身染重病,宰相张柬之等人联合御林军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武则天于705年底病死洛阳。中宗昏庸怯懦,政权落入皇后韦氏和其女安乐公主之手。景龙四年(710),皇后韦氏毒死中宗,立太子重茂为帝。韦后以皇太后的身份听政,并欲仿武则天做皇帝,阴谋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合谋杀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废掉少帝重茂,扶植李旦登上帝位,是为睿宗。随后,睿宗立隆基为太子,曾拥立有功的太平公主逐渐与太子矛盾尖锐。先天元年(712),睿宗禅位太子隆基,是为唐玄宗。太平公主欲加害玄宗,实现其政治野心。不料玄宗先发制人,率禁军杀太平公主党羽,太平公主被赐死。至此,武周末年以来动荡的政治局面结束,整个社会重新稳定下来。玄宗即位后,针对时弊,任用名相姚崇、宋璟等人,以贞观为榜样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社会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他安抚王室贵族,同时又严格执法,抑制部分权贵,限制佛教的发展,兴修水利,发展生产,重视教育文化的发展。经过上述的改革措施,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家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国力日臻鼎盛,史称“开元之治”。这是继“贞观之治”后唐朝的第二个盛世局面。
有关中国文明简史的文章
2春秋霸业的兴替周朝曲刃铜剑前770年,犬戎攻破镐京,平王迁都洛邑,进入春秋时期。由于王室无力统驭天下,到了春秋中期,大国诸侯相继而起,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争当诸侯霸主。此战使齐桓公和管仲认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达到称霸的目的的。宋国的霸主梦至此完全破灭,因其仁义,被列为春秋五霸之一。而对宋国的控制权的争夺,最终导致了这一冲突的全面激化。......
2023-12-03
10“安史之乱”与唐的灭亡“安史之乱”唐玄宗早年曾励精图治,但到了后期逐渐怠于政事,沉湎酒色。“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唐王朝逐步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给唐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后果。藩镇割据唐中央政府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举措失当,任命了一批安史叛将为地方节度使。因此,在“安史之乱”结束之后,唐政府各地形成了“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的藩镇割据局面。唐王朝正式灭亡。......
2023-12-03
1历史发展西汉的建立和巩固西汉建立之初,由于连年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经济凋敝,人口锐减。为应对这一系列困难局面,汉高祖刘邦采取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措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与民休息,逐步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七国之乱汉高祖刘邦亲历了秦末农民起义,他错误地认为秦亡是由于没有实行分封制,以至于在国家危难之际无人救援。......
2023-12-03
3政治制度唐袭隋规,沿用三省六部制,但有所发展。唐朝宰相制度有一些突出的特点,首先是宰相任命方面基本上都是任人唯贤,多从科举中的进士中选拔宰相。唐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沿袭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唐玄宗年间曾一度改州为郡。常举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以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政府对科举制的逐步重视。......
2023-12-03
第一章史前时期Chapter01人类最早的祖先可追溯至1972年在东非埃塞俄比亚的哈达发现的340万年前的一具被命名为露茜的类人猿遗骨。这些遗骨属于4个男性和1个女性,同露茜一样,这些人类祖先约5英尺高,直立行走,吃肉也吃水果。近来在亚洲的一些研究曾得出结论说中国内地的古人类进化自成一体,不是源自非洲。......
2023-12-03
4秦朝的边疆政策秦灭六国后,军队继续向前推进,占据了以前与楚、秦、燕等国已有密切的政治文化关系的诸多民族地区,并在那里设置了郡、县,为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疆域的奠定打下了基础。秦末战乱,匈奴趁机夺走了蒙恬收复的河南地,并占领了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建立了东接朝鲜,西接月氏、氐羌的强大国家。通西南夷,开五尺道秦汉时期将居住于今云南、贵州、四川西部一带的少数民族统称为“西南夷”。......
2023-12-03
1北方政权的更替天四年,黄巢起义军叛将朱温灭唐称帝,是为梁太祖,国号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历史进入五代时期。朱全忠此后势力渐长,逐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势力。朱友贞即位后,与河东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的战事更加激烈。刘氏的倒行逆施引起朝臣的不满和愤恨,进而起兵反抗。就在后唐政局混乱之时,明宗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乘机勾结契丹,以割地称臣的方式向契丹寻求军事援助,夺取了后唐政权。......
2023-12-03
7对外交往唐朝时期中国的国力强盛,版图广袤,文化繁荣,是亚洲的文明中心之一,对亚非欧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加之唐朝奉行开放的外交政策,使得这一时期的对外交往呈现出积极活跃的态势。据唐人李肇的《唐国史补》中所称,在广州的外来商船中以狮子国的商船最大,由此可以看出狮子国与唐朝的密切交往。随着双方对外交流关系的密切,大秦的许多杂技、医术传入中国,丰富了唐人的社会生活。......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