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东汉末年政府应对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政府应对黄巾起义

【摘要】:6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皇权旁落,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统治日趋腐朽。直至东汉末年,黄巾军大起义之时,东汉政府为镇压黄巾军才赦免党人,以团结内部,共同抗拒农民起义军。因起义军头裹黄巾,故此次起义被称为“黄巾起义”。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张梁分别称地公、人公将军,他们是黄巾起义的主要领导者。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但其历史意义深远。

6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皇权旁落,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统治日趋腐朽。加上灾荒连年,广大的劳苦大众走投无路,被迫揭竿起义。最终一场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黄巾大起义爆发,腐朽的东汉王朝遭到了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整个国家陷入了分裂动荡之中。

外戚、宦官专权和“党锢之祸” 东汉自和帝以后,即位皇帝大多年幼无知。汉殇帝刘隆登基时仅三个多月,大权尽由外戚执掌。汉灵帝即位时也仅仅12岁,整个东汉末年的国家政权陷入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时期。宦官专权,垄断仕途,引起一些正直的士大夫和太学生的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反对宦官专权。宦官们则污蔑官员同儒生结党营私,称他们为“党人”,并相继逮捕了李膺等人,判处禁锢。史称“党锢之祸”。党锢事件持续二十余年,期间多次发生囚禁“党人”事件。直至东汉末年,黄巾军大起义之时,东汉政府为镇压黄巾军才赦免党人,以团结内部,共同抗拒农民起义军。

黄巾起义 在东汉末年的黑暗统治下,一些贫苦农民为求生存,不惜铤而走险。184年,在太平道首领张角带领下,起义军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3)为口号,同时在青、徐等八州云集数十万大军起义。因起义军头裹黄巾,故此次起义被称为“黄巾起义”。起义“旬日之内,天下响应” (4)。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张梁分别称地公、人公将军,他们是黄巾起义的主要领导者。西北、西南各地也纷纷起兵反抗东汉统治。面对此起彼伏的各地起义军,东汉政府一方面加强京师戒备,另一方面派遣大军四处镇压,同时释放党人,下令各州郡募兵以抗起义军。黄巾军起义之初,曾取得一系列的胜利,起义之初就活捉了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随后起义军攻陷南阳,杀郡守褚贡,取得一系列骄人的战绩。面对起义军的节节胜利,统治阶级展开了疯狂的反扑,特别是各地州郡的围追堵截,黄巾起义最终失败,余部坚持了二十多年。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但其历史意义深远。首先,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利用宗教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起义。尽管宗教有着一定的落后性,但在封建小农经济的时代里,宗教可以联络组织,做掩护起义的准备工作。第二,此次起义中的领导者没有以扶植皇亲国戚为号召,而是张角、张宝等人自封称号,表明农民阶级开始抛弃那种“君权神授”的思想面纱。最后,起义军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起义口号,表明起义目标是推翻东汉王朝。虽然黄巾起义没有推翻东汉王朝,但起义瓦解了东汉的统治基础,整个东汉政府已是名存实亡,国家陷入了封建军阀割据时期。

【注释】
(www.chuimin.cn)

(1) 《汉书·诸侯王表》。

(2) 《史记·吕太后本纪》。

(3) 《后汉书·皇甫嵩传》

(4) 《后汉书·皇甫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