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代战国七雄与争霸战争

中国古代战国七雄与争霸战争

【摘要】:3战国七雄与争霸战争春秋时期的中后期,一些诸侯国的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各主要诸侯国出现了政权下移至大夫的现象。前403年周王室承认赵、魏、韩三家为诸侯,又于前386年承认齐国的田和为诸侯,七国并立局面由此正式形成。前344年,魏国与宋、卫、邹、鲁、秦等国会盟于逢泽,成为其中最强盛的国家。魏惠王火速召回庞涓,并任命太子申为上将军,随军参与指挥,倾全国之兵誓与齐军决一死战。

3 战国七雄与争霸战争

春秋时期的中后期,一些诸侯国的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各主要诸侯国出现了政权下移至大夫的现象。鲁、齐、晋三国发生了剧烈的政治大变革,即三桓专鲁、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前403年周王室承认赵、魏、韩三家为诸侯,又于前386年承认齐国的田和为诸侯,七国并立局面由此正式形成。

李悝变法和魏国的强大 战国初期,李悝被魏国国君魏文侯任命为宰相,开始实行变法。其一,李悝主张“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废除官爵世袭制。其二,编制《法经》,《法经》分为盗、贼、囚、捕、杂、具六篇,《法经》的颁行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的稳定。其三,“尽地力”。废除原来的阡陌封疆,提倡自由开垦,在一块土地上杂种各种粮食作物,鼓励农户栽树种桑,扩大农户农副业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其四,实行“平籴法”。收成好,则政府平价收购余粮作为储备;收成不好,则政府再以平价出售储备粮。此法平衡了粮食价格,防止了商人的投机活动,使粮价不至于暴跌暴涨,可以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其五,创建“武卒”,使得“秦兵不敢东向”。变法之后,魏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力大大增强。前344年,魏国与宋、卫、邹、鲁、秦等国会盟于逢泽,成为其中最强盛的国家。

马陵之战和齐国的崛起 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发兵攻打韩国,庞涓为赵魏联军主帅。韩都新郑(今属河南)被围,韩昭侯向齐国求救,齐国迅速派田忌带兵救韩。军师孙膑献计,齐军直捣魏都大梁。魏惠王火速召回庞涓,并任命太子申为上将军,随军参与指挥,倾全国之兵誓与齐军决一死战。孙膑见敌我力量众寡悬殊,又深知庞涓为人狂傲,定然不将齐军放在眼里,认为欲擒故纵之计最佳,可先命军队向马陵方向撤退,由于马陵地形复杂,沟深林密,道路曲折,可于马陵设伏。主帅田忌深以为然,决定用此计诱庞涓上钩。撤退途中,孙膑采用了“减灶之计”,命令兵士第一天挖10万个做饭的灶坑,第二天减为5万个,第三天再减为3万个。庞涓果然上当,他还暗自心喜地断定齐军撤退的三天之中,兵士已经大量逃亡,便亲率精锐之师星夜兼程地追赶。赶到马陵时天已然漆黑,庞涓令兵士点燃火把照路。一士兵发现一棵大树少去一块树皮,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此时方才想到自己中了计,下令撤退已是不及,齐军伏兵万箭齐发。魏军顿时乱成一锅稀粥,自相践踏,争相逃命,死伤无数。庞涓自知死无葬身之地,大骂孙膑道:“一着不慎,遂使竖子成名!”立时拔剑自刎。主将毙命,太子申被生擒。齐军大获全胜。此战后,魏国由盛转衰,齐国声威大震,在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同时西方的秦国也因为商鞅变法而逐渐强盛。

齐国的衰落和赵国的强大 前288年,齐王接受秦王的倡议,齐秦同时称帝,齐为东帝,秦为西帝。紧接着秦向三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齐则于前286年攻灭宋国。灭宋的战争引起了列国的恐惧,各诸侯国起而反对齐国,前284年,燕联合秦、楚、三晋大举攻齐,虽然最后齐国得以保存,但是齐国已风光不再,无力逐鹿中原。就在齐国日渐衰落的同时,赵国由于经历了赵武灵王改易胡服、训练骑兵军事改革,开始强大。赵惠文王整顿内政,开展外交,折服强秦,成为齐国以外的东方较强的国家。(www.chuimin.cn)

长平之战和赵国的衰落 前260年,秦国派兵攻韩,欲取上党。上党危急,百姓纷纷出逃到赵国的长平,于是赵国派兵往长平(今属山西)保护上党之民。秦国愤之,乃派将领王龁攻赵长平,赵派廉颇为守将。连日厮杀,兵力较弱的赵军损失颇大。长此下去,赵国必然兵败。廉颇是一个很有谋略的将领,他分析了眼前的局势,认为敌强我弱,且初战失利,便高挂免战牌,坚守城门不出。秦国攻城不下,廉颇又据守不出,秦一时无法。秦国之相范雎智计颇深,想出了一条离间赵国君臣之计。他派人行贿于赵国佞臣,令之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本就因廉颇打了败仗又不出城迎战恼怒,此时听到这番流言,一气之下,便阵前换将,派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迎战秦军。赵括本是无能之辈,整日只知纸上谈兵,他完全改变廉颇的作战方案,大批更换将领,导致赵军战斗力大大下降。8月,敌情尚未探明,赵括就贸然率兵出城进攻秦军,结果误入秦军早已设下的埋伏,赵兵断粮断水四十余日,以致自相残杀,生食人肉,以求果腹。眼见无法活命,赵括重整兵士分四队突围,突围失败,赵括为秦军射杀。赵军见主将身死,遂投降于秦国。然秦将白起凶残,竟将四十万赵国降兵全部坑杀,只余数百人回赵报信。赵国上下既震惊又害怕,写信求救于魏国,魏信陵君是赵国平原君夫人的弟弟,信陵君见事态紧急,且不齿秦国所为,立即求魏王发兵救赵,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十万大军前往救赵。魏王软弱,秦王威胁魏国如若救赵,秦就先取魏国。魏王不敢让军队前行,令军队就在邺城待命。赵之危难急如星火,信陵君只好用侯嬴计,利用魏王之美人窃得虎符,前往邺城杀掉晋鄙,率兵于邯郸大败秦军,赵国幸免于灭亡,但至此,赵国国力大降,再无争战之力。

战国货币

商鞅变法和秦的强盛 秦国在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大国,这与秦国地处偏僻有很大的关系。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贤。卫国人公孙鞅(后因变法有功,封于商,号商鞅)应募入秦,孝公信任他,令其革除旧法、创立新法。“早在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吴起在楚,曾行新法,但为旧势力所阻。秦旧势力较小,因之商鞅变法得到成功。”商鞅变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前后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开始于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前350年。主要内容如下: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政治上,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商鞅变法的法令准备就绪后,并没有马上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决定要先立信。他叫人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贴出告示:谁能够把这根木头搬到集市北门,就赏十金。百姓都感到诧异,不明白商鞅到底要干什么,怕惹祸上身,因此没人敢上前搬木头。见此情形,商鞅又贴出告示:谁能搬动的赏五十金。此时终于出来一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赏了他五十金,百姓们终于明白商鞅是守信的。接下来商鞅下令变法,由于信任已经在全国百姓心中建立起来了,新法没有遇到障碍,很快在全国推行开来。同时,改革必然引起贵族领主的抵触和反抗。这个贵族以秦国太子为首,反抗者多至千数。商秧说:“法令不行,由于贵戚犯法,要行法先从太子开始。”然而太子是储君不便施刑,也因为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公孙贾对太子的调唆,商鞅对公子虔、公孙贾施了黥刑(面上刻黑字)。第二天,贵族也不敢反抗了,新法完全通行了。秦国施行新法十年后,秦国百姓生活富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国一跃成为战国第一大强国。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