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会礼尚往来:读通人脉,传达真挚情感

学会礼尚往来:读通人脉,传达真挚情感

【摘要】:■学会礼尚往来中国人向来有崇尚友情的美德,礼尚往来更是友情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互相送礼的方式,已经成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一个优良的传统。礼物是传达感情的桥梁。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特有的心意:或感谢、或祝贺、或尊重、或爱慕、或爱、或友情。朋友间的送礼,讲究的是礼尚往来,今天你送给我,我明天再送给你,所以,不论怎样的礼品,应来者不拒,真心收下。实在不能接受的礼物,除婉言拒绝外,还要有诚恳的道谢。

■学会礼尚往来

中国人向来有崇尚友情的美德,礼尚往来更是友情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互相送礼的方式,已经成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一个优良的传统。

宋朝有位大臣,他派他的部下把一只天鹅作为礼物送给皇帝。这位部下途经洛河时想给天鹅洗个澡,不料一不小心让天鹅给飞跑了。把送给皇帝的“贡品”弄丢了,岂不招来杀身之祸,把他吓得号啕大哭,而且越哭越伤心,伤心之后,却想出了首打油诗

他后来还真把鹅毛和这首打油诗送给了皇帝,皇帝一时高兴,不但没有杀他,还拿出美酒款待了这个“马大哈”。这就有了后来的“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复杂的社会里,要求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通晓人情世故,而要懂得人情世故,首先必须知“礼”。

知“礼”之后,即懂得进退之道、处世之略,使你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中减少不必要的伤害,这样,有利于你在创造美好前景时得到较多的帮助,所以说,礼虽不大,用途可大。

在礼节的范畴里,送礼就是最能表现人情的方式。逢年过节要给你的长辈、老师和领导送上一份礼物,恭贺他们节日愉快,对方必定欣然接纳,并会在内心称赞你的有“礼”;朋友结婚、生子,备上一份礼,并附上祝贺之词,必给对方带来无比的感动,在感念你的体贴周到之余,彼此友谊也会因此而增强。(www.chuimin.cn)

亲朋好友都接纳了你的情意,你在他们心目中已投下了“富有人情味”的印象,有人情味的人,必然受到人们的喜欢。由此可见,送礼虽然表面上是“施”,实际上却是“受”。

有一次,秦桧宴请宾客,主藏吏说:“蜡烛用完了,正好广东方任德送来了新的蜡烛,还没有敢用。”秦桧就叫他把蜡烛拿出来点上。过了一会儿,香气飘满整个大厅,很是实用。仔细寻味,原来香气是从蜡烛中散发出来的。于是秦桧赶快下令把其余的蜡烛收藏起来。数了一下,还剩48根。于是把骑快马的兵卒叫来问个究竟,他回答说:“方统帅特意制造这种蜡烛供献宰相,只制造了50根。制造出以后,恐怕效果不佳,就试点了其中的一根,而又不敢滥竽充数,放别的蜡烛,所以就是现在的49根了。”秦桧一听,认为方任德对自己很忠心,非常高兴,因而对他更是宠爱有加。

礼物是传达感情的桥梁。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特有的心意:或感谢、或祝贺、或尊重、或爱慕、或爱、或友情。所以,我们选择的礼物必须能够表达自己的心意,并使受礼者觉得礼物非同寻常,备感珍贵,还能达到增强情谊的目的。人情往来中,最好的礼品就是那些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价值而耐人寻味的礼品。比如,我们为住院朋友送去一支康乃馨,定会使对方心情放松,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远方的同窗好友寄一册母校的照片,定能唤起他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给爱好文学的朋友送上一套名著,必然使其欣喜若狂、爱不释手……

在打造人脉网络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做个有“礼”之人,人不到礼到,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如此我们的人脉圈才会越来越坚固。

社交生活离不开“送礼”,因为送礼也是表达感怀之意或关切之情最直接的方式。“鹅毛千里赠,所重以其人。”这是引用诗人黄庭坚诗里的一句,可见,心诚则灵。小小礼物表寸心,送给朋友的礼物更是如此。

朋友间的送礼,讲究的是礼尚往来,今天你送给我,我明天再送给你,所以,不论怎样的礼品,应来者不拒,真心收下。他来送礼,你执意不收,岂不叫人难堪?倘若你估计到送礼者别有图谋,推辞有困难,不能硬把礼品“推”出去,可将礼品暂时收下,然后找一个适当的机会和借口,再回送相同价值的礼品。实在不能接受的礼物,除婉言拒绝外,还要有诚恳的道谢。而收受那些非常礼之中的大礼,在可能影响工作大局和令你无法坚持原则的情况下,你宁可撕破脸面不收,也比你日后落个受贿嫌疑强,这叫做“君子爱礼,收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