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活在永恒的现在:明治百年所思与今日新认识

活在永恒的现在:明治百年所思与今日新认识

【摘要】:明治百年所思我们迎来了昭和四十三年新春。在新年之际,我不由得想起了一百年前的1868年,那一年是庆应四年,改年号为明治元年。为革新铺垫了温床的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后一跃成为近代国家,这也不无道理。以明治维新为契机发展到近代国家的日本在经历了百年岁月之后实现了现代化。我认为,明治先辈们具有的指导精神和国家意识应该在当今新认识和理念的指导下得到更好的把握。

明治百年所思

我们迎来了昭和四十三年(1968)新春。在新年之际,我不由得想起了一百年前的1868年,那一年是庆应四年,改年号为明治元年。日本这个近代国家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打下了基础,年轻的新国家诞生了。领导者们运用睿智与勇气,在内外交困中开辟新道路,舍身忘我地努力建设近代国家和奠定新政府的基础。

与如今物质丰饶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相比,“明治遥不可及”,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如果将当时国民生活的物质状况还原,摆在现在的青少年面前的话,他们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欠发达国家,或者感觉像是一个童话国家。然而,正如后世历史学家评价的那样,实现“流光溢彩的明治”的基石早已在幕府封建体制下被奠定。在行政机构方面,幕藩体制与现在的府县的地方自治体相当,作为幕府体制最核心的幕阁与拥有阁僚的当今内阁相似。正因为建立起这样的行政体制,近代中央政府向府县自治制转换时,才没有发生过多摩擦,“废藩置县”才得以推行。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幕府封建体制下,教育得到了极大发展。今天我们还常常提到“树人”这个词。说到真正意义上的“树人”,到底是与近代建筑相媲美的新兴大学优越呢,还是一百年前幕末维新时期的私塾和藩校更好?师徒之间的人际关系深厚的私塾——吉田松阴创办的松下村塾和福泽谕吉创办的庆应义塾就是其中的代表——比起今天的大学来更能培养优秀人才。在谋求日本开国的培理率领的使节团来日时,他们拿出了地球仪。在地球仪面前,当时幕末的接待人员丝毫没有慌张,指着华盛顿说“这是美国的政治首都”,指着纽约说“这是美国的工商业中心”,反倒让使节团大吃一惊。可以说,“和魂洋才”在当时就已经受到了重视。(www.chuimin.cn)

不仅如此。与当时已经完成产业革命的欧美诸国相比,日本的商业资本在幕末时代就已兴起。在西南强藩,兴办其了某些产业,民间商业资本也进入了手工业阶段。在新闻报业方面,文久二年(1862)政府发行了《官板巴达维亚新闻》、《官板海外新闻》。从民间来看,明治元年(庆应四年)柳河春三(春阴)创办了《中外新闻》,福地源一郎(樱痴)创办了《江湖新闻》,岸田吟香(西洋画家刘生之父)还创办了《横滨新报藻盐草》等。为革新铺垫了温床的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后一跃成为近代国家,这也不无道理。但是,如果没有当时的领导者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和把握,日本成为近代国家的道路也许会失败。为得到中国大陆的市场和殖民地,欧美列强首先要求中国(清国)开港。他们试图将以鸦片战争为契机用武力强迫中国开国的做法移植到日本。然而,幕末维新的领导者们,即便在萨英战争和下关战争危机降临之时,也能排除万难,有效地防止了日本成为殖民地,最终开辟了明治维新的道路。

以明治维新为契机发展到近代国家的日本在经历了百年岁月之后实现了现代化。明治确已远去。然而,明治时期的人们顺应国际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赶超外国,这种努力、睿智和勤勉的精神,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高度评价。在这里,我们不能一味地回顾过去,沉湎于感叹之中。战后已过去四分之一世纪,可以说,在克服了战后混乱,实现日本经济复兴,营造现代日本的国际环境时,我们面临的形势之严峻与幕末维新时期相比毫不逊色。特别是,战后科技飞速发展,要想通过民族主义的复兴来解决问题似乎非常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日本人培养新的国家意识和观念。我们应当牢牢地捍卫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同时认识到日本在追求和平和进步中发挥的作用,勇敢地塑造21世纪全新的世界未来。我认为,明治先辈们具有的指导精神和国家意识应该在当今新认识和理念的指导下得到更好的把握。

(1968年1月15日《政策月报》)